委婉沟通 和父母之间的"人情事故"
2008年01月21日 11:04 】 【打印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首播:周一至周五 18:45  重播:周二至周六 14:05

本期主讲:傅佩荣

傅佩荣:各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是"委婉沟通"。

委婉沟通 和父母之间的"人情事故"

傅佩荣:我们谈到孝顺,很多人会记得一句话,叫做"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们今天要说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既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是宋朝以后的学者呢,他们自己归纳出来的。他们的用意是要强调,天下做父母的都是关怀子女的。

但是你今天从这句话来看,很容易产生误会。比如说天下做父母都是好的,我们所谓的"无不是","无不是"当然代表是没有不好的父母。事实上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人都可能犯错嘛,父母也是人呐。他们在认知上、在情感上、在欲望上跟一般人都一样。那么他们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有没有发现这一点,我们今天就从这里说起。

孔子说过,他说"侍奉父母的时候呢,要委婉地劝阻,所谓的事父母己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父母接受,还是要继续地尊敬父母,不要违背父母。内心虽然忧愁,但是不要抱怨。

所以孔子这个话很清楚,父母要我们去劝阻,当然是代表父母会做错事。因为有的父母亲呢,他说不定从事的职业,他做的工作对社会来说是不容许的,但是他们也很认真把孩子养大呀。

这时候孩子长大念了书启蒙了,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看到父母这样做,说不定就会觉得要劝劝父母亲。当然父母亲可能说我要不做这些事,怎么把你养大呢?那这就是很尴尬的情况了。

但是父母如果看到子女啊,有不同的意见啊,他们一定也会尊重的。因为人在社会上,你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一个人不走在正路上,终究会有问题的。所以在儒家来说的话呢,以孔子的话,他就是说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委婉地劝阻,那这句话就暗示了父母亲可能做错。

可能做错的话呢,你就要委婉地说,你不能疾言厉色啊,好像是老师教学生一样,那样是父母不会接受的。父母也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啊,简直是忤逆不孝的。所以儒家在这一方面是非常用心的,在孟子的时候也提到一段话,他说"如果父母要是犯大的过失,子女不去劝阻的话呢,那子女是不孝顺的;如果父母有小的过失,子女很生气的话呢,那子女也不孝顺"。

他为什么讲这两种不孝顺呢,因为第一种父母要犯大的过失,你如果不去劝,让父母一路错下去,到最后说不定成为社会上危害社会的人。这样的话呢,对父母来说啊,当然是不好的,所以子女应该对大的过错要去劝阻。

另一方面呢,父母有小的过错,那就不要去劝了。为什么呢?人谁没有小的过错呢?如果小的过错也要劝的话,这个家庭里面就要像学校一样,孩子变成老师。让父母整天战战兢兢地,孩子这个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倒过来,如果说孩子有什么错,父母像老师一样,每天这样子严加管教,那这个家就不像家了。

所以儒家里面他会分辨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条件,你应该以什么方式来互相对待。这里面都需要用心的,你不能光是靠一个单方面的一个教条,或者是命令来做到。

下页内容:儒家思想之"通情达理"

相关阅读:

守法而重礼仪 孝顺亦有规范

百善“笑”为先 中西文化“孝”之差异

生活情调与人生理想 孔子的方式

《国学天空》介绍

2008年凤凰卫视新节目精彩内容

《2008凤凰新年相册》珍藏版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孙艳娜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