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华:在中国抗日前线入党的外国人
2009年09月25日 14:1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其实早在援华医疗队到达广州之前,日军便开始对这个中国华南的重要运输口岸,展开了轰炸。9月23日,随着广州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医疗队向内陆撤离,经过一周的跋涉,他们来到了汉口。

任鸣皋:这个地方呢,也是有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同志在里面上班,周恩来同志就很热心的招待了印度大夫,印度大夫呢,就把那个事情提出来了,提出来希望他们到八路军那里工作。结果周恩来同志这样讲的,他说很欢迎你们来,也很感谢你们帮助我们中国,但现在呢,我们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注意一下统一战线,你们啊,在这里国统区,是不是先干一段以后呢,再到我们的延安来。

史沫特莱,她常常把自己当做中国人,看到印度大夫呢,也是像自己人一样,她就告诉印度大夫,你们要到延安去呢,必须要学会走路,假如你不会走路的话,你就参加不了八路军,你起码一天要会跑九十里地。他们听了史沫特莱的话,就一直自己锻炼,到郊外,到较沿河的地方,就靠近长江三峡的那个地方走路,一直持续到延安。

解说:在汉口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医疗队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十五救护队,参与救治中国伤员的工作。但是很快,柯棣华发现,医疗队在汉口的工作,并非如他们想像的那样。

任鸣皋:他们比较反感老是吃,老是招待,请他们真正做医生,看那个战士的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前线战士下来很远的路,路上面重病就没有了,走到后方医院来,都不是最重的病号,所以他们就感觉到,在这里也没有很理想的工作,并且呢老是吃吃玩玩的,不好。

到后来呢,战事急转直下,前线打败仗,所以汉口,待不多久就前线吃紧了,广州失陷了,就马上到重庆那边去了。

解说:1938年11月,柯棣华在无所作为中度过了来到中国的两个月后,随援华医疗队踏上了前往重庆的旅程。尽管在逐渐靠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延安,但是中国的抗战局势和国民政府的官僚做派,依然让他感到失望。

陈晓楠:印度援华医疗队在中国的两个月里,除了大量的应酬之外呢,基本没有事情可做,在后方的医院里,更多的是给一些轻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换药。随着广州沦陷,医疗队由海路返回印度,已经没法实现了,而继续前往延安,更是阻力重重,五位印度医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柯棣华在给家人的信里这样写道,在中国的这段时间,我只能以学习中文和翻看专业书籍打发时光,爱德华大夫问我们,如果过了十二月,印度国大党要让医疗队继续留在中国我们是否愿意,我当然回答说不愿意。

解说:1938年11月21日,柯棣华随援华医疗队来到重庆,在印度医生的眼里,这座城市的生活显然缺乏爱国主义的热情,战争仿佛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除了偶尔碰到一队队的士兵,更显眼的是衣着华丽的妙龄女郎,挽着西装革履的公子哥儿。而迎接他们的依然是不断的宴会、接见和记者招待会。

12月8日,援华医疗队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见到了董必武,并再次提起了要到延安前线工作的请求,他们立刻得到了中共方面的批准,这让五位大夫感到非常兴奋。

任鸣皋:他们要提出要求,希望有一个中国名字,外国名字叫起来不方便,要求呢就是跟中国有关系的。那么谭云山呢也很高兴,知道他们的意见以后呢,就把那个爱特这个名字呢,就是队长的名字,改成爱德华,加了一个中华的华,卓克名字呢,改成卓克华,柯棣尼斯改成柯棣华,巴苏是巴苏华,加了一个华,木克,叫木克华。

解说:印度援华医疗队即将前往延安的消息,立刻引起国民政府的重视,很快五位医生便受到了国民党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召见,希望医疗队能够留在重庆。

任鸣皋:他们来的时候就是冲着要到前线打仗这一点,你再游说我,我也不同意,我们就想走,讲到后来话也不太客气了,他说我们是想直接治疗重伤的战士,前线下来的战士,我们不喜欢待在这里,好像浪费他们的时间。

日本空军是不管怎么样就瞎轰炸,在它轰炸之下,总死了不少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