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一):粟裕向毛泽东立军令状 盘活中原战场
2009年05月18日 10:2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淮海战役] [粟裕]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

蒋介石输了辽沈与平津,还可图与中共划江而治,输了淮海,才真是大势已去。因此淮海战役堪称决战中的决战。这一战又以其以少胜多而被载入世界经典战例之册,共产党以六十万部队加五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援,战胜了装备与战力优于自己的八十万国民党精兵。直至今天,它仍被各国军事家们津津乐道,反复研究。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竟然并非出自双方精密长久的谋划。都是打一步看一步,在战前,无论毛泽东还是蒋介石,都没想到,仗会打到如此规模,以至一战解决问题。而毛泽东之前所设想的解放战争夺取胜利之路,根本不是以这样一种江北大决战的方式。直到开打后数天,决战的思路才渐渐形成。整个战役的过程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偶然和必然。

即便多年之后,当年的国民党将领仍连叹此战的结果,非战之罪,而是天意。这场战役,是上世纪毛泽东与一干中共将领们鼎力合作的巅峰之战,也是蒋介石与国民党精英们漏洞百出的窝囊之战。回顾这段战史,折射出历史的必然,也让人看到当时国共两党从政治,军事,精英团队,以及民心各个层面的较量。

第一集:转折年代

1947年,蒋介石向陕北山东发起重点进攻,企图压缩共产党以求聚歼。毛泽东出其不意命太行山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直插国统区腹地大别山,使国共对峙的战场骤然转向中原。随后刘邓大军因双方兵力的悬殊,陷入极端的困境,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毛泽东决定让华野副司令粟裕带领一部主力向江南跃进,以解刘邓之围。

同时设想,以此模式逐渐渗透,直至取得全国胜利。但粟裕却不同意毛的主张,他坚持认为,中原困局可以有另外的解决办法,为此,他向毛泽东多番斗胆直陈,直至毛泽东答应给他一个机会,但同时给他立下严格的军令状,须在四到八个月间歼敌十个旅。粟裕在成功完成这一任务后,终于让中原战场变成一盘活棋,这时,他提出,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

更多精彩:

家春秋(三)蒋宋联姻 爱情还是权谋?

淞沪会战 中国军人建“尸体工事”阻敌

不应忘却的历史:聚焦抗日战俘的影像记忆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中国空军之母”宋美龄 陈纳德“永远的公主”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到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到周六 09:00-09:3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