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历史:聚焦抗日战俘的影像记忆
2008年12月29日 15:51人民网 】 【打印

核心提示: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最后胜利。照片上模糊的身影,是同样为抗战胜利做出过牺牲的中国军人,由于特殊的身份和遭遇,我们长期以来采取了回避、隐匿、淡化、掩饰、失语的集体立场。他们绝大部分未留下姓名,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日战俘。

峥嵘岁月——成都建川博物馆非常记忆 抗日战俘

从杀害中国战俘到不杀害战俘的缘由

有人问过我:“是否采访过被日军俘虏又释放的人物?”

我确实已经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十年了。十年来,我在很多朋友的资助下,走遍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激战地区。十年来,我采访过老八路、老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美国援华空军军人、曾经被强掳日本国当奴隶的劳工、爱国华侨、曾经被日军强掳为性奴隶的老妇、东北抗日联军、老游击队员等等。

——我就是没有采访过被侵华日军俘虏后又释放的中国军人。

——如果有谁采访过被侵华日军释放的战争亲历者?敬请指教。

听见了吗?图中是四位中国战俘,席地而坐,身后站立着五个日本军人。四人中,一人吹奏起口琴,三位战友沉浸其中。他们若有所思,思绪应该与所奏的曲目有关,尤其是右前方的那位年轻战士,表情充溢着向往,我们似乎可以推测曲子是思念家乡、怀念自由的内容。

我采访过多名侵华日军老兵,也问过这样的问题。侵华日军老兵多数回答:“按照长官的命令,就地杀了。”原因是:一,战场上战火纷飞,自顾不暇,押送战俘行军困难。二,日军的给养全部是以战养战,粮食来自于对中国当地的掠夺。日军自己常常都没有饭吃,怎么再分出战俘食用的部分。三,释放战俘,等于放虎归山。

我采访过90多岁的原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在江苏金坛,在众多媒体的采访下,他手指河边一片狭窄的河道岸边说:“……遵照长官的命令,有十位新四军战俘在这里,被我们分别用刺刀杀害了。”

但是,我采访过的抗日战争亲历者中间,又有很多“双重性质”的老人存在。这里“双重性质”的意思是,他本人,曾经是日军的战俘,又是强掳到日本国服苦役劳工。

立正!图中的小抗日军人被日军俘虏了,但这位小战士却留下了一张打动我们心灵的照片。他的表情肃穆、坚定,有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他那双小小的赤脚,在踩踏荆棘为祖国奔走。本该在娘前撒娇的少年,本该背着书包上学堂的读书郎,却在战火烽烟中翻腾,在血雨腥风中立正。他一个人站在那里,他的对面是残暴的日本军人。我们应该记住他,这位不知名的中国抗日少年战士。

1944年,日本国穷兵黩武,与整个世界为敌。那时的日本国内,已经是山穷水尽,一片萧条。就在那个战况下,侵华日军不再屠杀战俘,而是把大批战俘作为劳动力,输送回日本国内,在各种最为艰苦的行当里充当苦役。比方在矿山、煤矿、装卸等场所,充斥着被日军抓来的各国、各色人物。

下一页:中国劳工为充饥而偷食桑叶、野草,最甚者竟有食死去同胞火化时的肉

延伸阅读: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历史机遇:揭开蒋介石庐山抗战讲话发表真相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