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放权让利”指导国企改革“老大难”
2008年11月05日 11:30钱江晚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改革30年] [经济]

国企改革第一人--步鑫生

步鑫生与大家讨论发展事宜

1983年,中国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希望。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城市,转向貌似井然有序但却缺乏活力的工业企业。

在农村改革的巨大影响下,企业改革在当时机制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地方企业(通称为“大集体”)中悄悄地试验了起来。地处偏僻一隅、名不见经传的浙江海盐衬衫总厂成了这次改革的明星。

25年前的浙江海盐衬衫总厂是个只有300多职工的小厂。当厂长步鑫生接手时,企业濒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步鑫生想到了改革,并且一出手就是几大“板斧”:

他首先学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你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时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锅饭!”

二是抓质量,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此话由步鑫生说出后曾风靡一时。

三是规定请假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他来决定是否补贴。当时,“泡病假单”在企业中很流行,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解释这是为了治一治这种“流行病”。

四是每年要开订货会。邀请全国各地百货商店的负责人到海盐来,吃住行由他们全包,每年大约要花8000多元,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数目。

五是打响衬衫的牌子。步鑫生常说:“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他亲自为衬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衬衣,“双燕”是女式衬衫,“三毛”是儿童衬衣。

六是要讲工作效率和速度。于是他出差上海要包出租车,出差新疆、广州、厦门还要坐飞机……

步鑫生的那套做法一出台,就处于社会毁誉参半的争论漩涡中。有人说,步鑫生是“资本家”,特别是对“请假不发工资”一项,被认为是“不管工人死活,是破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步鑫生的回答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莫非守纪律、讲效率是资本主义企业的‘专利’,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注定是怠惰散漫的?”

有人说,开订货会,让销售人员来白吃白住,还拿礼品,企业的“请吃风”就是由步鑫生刮起来的。

步鑫生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开订货会所花的钱,比推销员四处外出推销所需的旅差费少得多,还省时省力,资金流动更快。

有人说,步鑫生坐小汽车、乘飞机是摆阔气,小小的“股级”厂长居然要“厅级”待遇。步鑫生则说,我这是省时间,争效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