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2008年12月15日 14:5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风范大国民] [蔡元培] [新文化]

解说:蔡元培认为,对学校的改革,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而现代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它就在于学校首先要培养一种自由的精神,尤其是学术自由,它首先是要容纳一大批各个学科的大师级的学者,让他们都能自由发展。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

解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思想旧礼教,蔡元培看了《新青年》之后,认定他可以成为青年的导师。于是,接到北大委任状后,蔡元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三顾茅庐,一连几天早早来到陈独秀在北京的旅社,遇到陈独秀晚睡迟起,他就搬个凳子坐在房门口静候,陈独秀被感动了,他们共同决定把新青年搬到北大,而这个举动无疑也把新文化运动请进了北大。

北京大学校史馆郭建荣教授:陈独秀大家都公认他1915年9月15号在上海创刊的那个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陈独秀来了以后确实,在各个方面,因为他是个革新人物么,起了很大作用,

解说:继陈独秀之后蔡元培又聘请了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人,还请鲁迅重新设计了北大的校徽,沿用至今,在当时的排课表上,我们能找到许多熟悉的名字,胡适西洋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钱玄同文字学中国文学史,刘半农文法语音,周作人欧洲文学史,鲁迅中国小说史,李大钊经济学,刘师培中国文学,黄侃中国文学,马叙伦中国哲学,马寅初法学。而与此同时一些不学无术的教员纷纷被解聘,经过调整,全校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

北京大学校史馆郭建荣教授:你再有个性,你再觉得你了不起,在他们心目当中他们都高不过蔡元培,蔡元培请他来在他看来是一种荣幸,那在蔡元培手下工作,那简直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而且他又允许你争论,只是说我只要谁不要谁,他不是这样的。他允许各派争论,对于你各派的不同正和他的办学理想,就是要你们争论,各种学派,这样才能够发展嘛

主持人:蔡元培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梁漱溟没念过大学,思想又过于老派,但蔡元培看中他对佛学的研究,聘他为教授。当年梁漱溟24岁,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当北大教授只有26岁,碰巧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都属兔,分别是50、38、26岁,人称三代兔子党。蔡元培重用陈独秀和胡适,但是学术观点截然不同。蔡元培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来研究,胡适作为新红学的开拓人,不赞成蔡元培的主张,甚至出言不逊。蔡元培毫不计较,写文章分辩之余,更提供很多《红楼梦》的材料给胡适使用。

难得蔡元培有将将之才,再狂放的才子也心悦诚服。辜鸿铭曾说中国只有两个好人,我一个蔡元培一个。蔡元培辞职时,辜鸿铭说中国不能没有皇帝,北大不能没有蔡校长。英年早逝的国学狂人黄侃说;我和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但如果蔡元培走了,我也不能留,因为全中国没有人能够用我。

蔡元培提出废止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初步建立近现代的新教育体制。他在北京大学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后,影响全国。

主持人: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的过程中提出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以各国大学的通例,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辜鸿铭是北大的怪人,拖着长辫以复古派自居,主张尊王遵孔,反对共和。

蔡元培利用他精通西学,留他教授英国诗歌。黄侃是目空一切的国学大师,上课大谈魏晋文学;钱玄同则倡导白话文,用新方法整理国故,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黄侃在课堂大骂钱的观点荒谬不合古训,在对面教室讲课的钱玄同毫不在乎照讲我的现代白话。蔡元培既支持《新青年》《新潮》等激进刊物,也支持文化保守主义的《国故》刊物。

当时北京是北洋军阀天下,孙中山认为从长远看,北方要有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去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全国性的教育,造就人类大同社会的自由空气。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

下一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