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剧照
秦始皇一统中国,文字统一了,各地方言可是“十里不同音”。中国现存三百多种的地方剧种,为在世的演员建立冠名艺术中心的,只有广东粤剧的“红线女艺术中心”。中国各地方剧种最大的差别是声腔艺术,死活听不懂广东话的外省人称粤语作“鸟语”;苏联和东欧评委却被红线女的“荔枝颂”所征服,称赞她在难以攀登的高音域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心悦诚服地送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金日成和胡志明点名要看马师曾、红线女的粤剧,可见中华文化没有疆界。马鼎盛:江青促成妈妈红线女改口
老年的红线女
红线女曾在粤剧和电影两方面大红大紫,在香港受到的追捧超过英女王伊丽莎白。凭着近百部电影和200多个剧目的出色表现,1985年,联合国亚洲表演协会和联合国交响音乐协会,将《杰出艺人奖》和《表演艺术奖》这两项殊荣颁发给她。胡耀邦称她为祖国的骄傲,陶铸、贺龙、陈云等领导经常去看她的演出。毛泽东曾给红线女题字说:“活着,再活着,更活着,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正说明一个瘦弱的女演员在台上台下活得不容易。
出自粤剧世家的红线女在战乱中学戏一举成名
解说: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粤剧名伶,她从小就对粤剧耳濡目染。
红线女:从小我母亲抱着我,到拖着我手,到广州的海珠剧场,太平剧场,乐善剧场,广州三大粤剧院,我都去过。没钱啊,坐什么地方呢,坐三楼,就我们那个就是,最差的位置,有铁丝网挡在前面,我们就在洞洞这样看。但是看到我的舅舅演戏,我就咚咚咚走到后台,去看我的舅舅的演出。
解说: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父亲的生意破产,红线女随父母逃难到澳门。
红线女:我也没书念了,甚至没饭吃,我母亲不顾我父亲的反对,有一天两夫妻吵了一架,我母亲就把我拖拖到香港,跟着我的舅舅学戏,我舅舅就说,我男演员,不好带你,就跟着我的舅母,从那个时候大概我是差不多12岁,年底,我记得是12月底,我一去到香港,我的舅舅那个时候刚从美国回来,组织了一个圣寿年,让我进去学戏了。学戏当然是从梅香开始啦,学了不久,香港沦陷了。
解说: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九龙。动乱中,红线女追随舅母辗转抵达广州湾,天资聪颖的红线女在靓少佳、靓少凤等粤剧大师的指点和扶持下,锋芒渐露,从丫环宫女的小配角演起,一直到在看的人瞌睡、唱的人也瞌睡的“天光戏”中,才有机会担当主角。之后,借用唐代传奇侠盗红线的故事,开始使用艺名“红线女”。也就是这个时候,她认识了粤剧大师马师曾,并加入马师曾组建的“太平剧团”;渐渐学会“拉腔”、“偷气”,最终形成戏迷津津乐道的“马调红腔”。红线女升任正印花旦的戏,正是马师曾的戏宝《刁蛮公主憨驸马》。
红线女:我跟马师曾先生的剧团,他没有什么,没有主题曲唱的,但是我出去跟剧团呢,他们都是有主题曲唱的,每一个戏到最后一场差不多了,一定要正印花旦,就主要人员啊,或者是一个小生,一定要唱一个。我那个时候就很紧张啊,从来没有唱过。但是出去唱呢,还是可以唱的,自己比较感觉到能够符合当时的要求,过了两天,报纸,我也不知道,我喜欢看报纸,但是看,哎呀,谈到红线女,红线女就一代天骄唱腔,就形成了红线女唱腔。也不是我们去搞的,也不是我们的班主去搞的,就是那些报纸的记者,或者有心人,这样说,把我那个唱段,冠以红线女唱主题曲,这样就成为红腔。那是第一次。
解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兴起一种“粤语歌唱”的电影,用唱曲取代对白。此时的红线女在粤剧界已名闻遐迩,主演的剧目场场爆满,“红迷”的阵容越扩越大。商业触觉敏锐的香港电影公司,开始把舞台上的红线女搬上屏幕。《慈母泪》、《大地》等电影伴随着红线女的名字,家喻户晓。红线女不甘牺牲艺术来迎合电影公司的商业制作,自掏腰包组建真善美剧团,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演出前,她收到的花牌,竟有三层楼那么高。
相关新闻
编辑:
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