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在西方的轰动演出 为此后大红大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马鼎盛:梅兰芳祖父一辈就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到他自己被称为“伶界大王”,名声盖世了。但是旧社会演员的地位很低,有钱有势的官僚军阀富商土豪招之即来挥之则去,甚至以玩弄艺人为身份象征。另一方面是演员文化水准很低,文人学者不屑于和演员来往,很多外国人也觉得戏园子是三教九流混杂、乌烟瘴气的地方。
梅兰芳不是空有“博士”的称号,他爱看书,非常注重结交知识分子朋友,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喜欢京剧的文人学者也以梅兰芳为核心,形成一个京剧研究创新中心,最终使梅派京剧浸泡出浓重的文化底蕴。梅兰芳为人够朋友、讲义气,即使在日军占领时期,“梅剧团”不演戏没收入;梅兰芳典当细软卖房子,也发薪水给“梅剧团”的老少爷们。中华传统的道德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放射出不灭光辉。
齐如山,梅党的首脑,也是梅兰芳的专职编剧。他不仅编写了大量梅派剧本,还策划了梅兰芳对日本、欧洲的演出。齐、梅的合作,开创了中国知识界与戏曲界合作的先河。
1930年,梅兰芳到达纽约。这是梅兰芳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把握的演出,舞台在百老汇。
此前,百老汇从未听说过梅兰芳,梅兰芳也丝毫不了解美国观众,演出的费用还是向朋友借来的。为了确保演出成功,梅兰芳专门聘请熟悉百老汇和京剧的张彭春教授为他挑选剧目,制作海报。
2月17日,梅兰芳的首场演出开锣,忐忑不安的梅兰芳正式在西方人面前亮相了。
外国人说,啊,还有这样的一种表演方式啊。
纽约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梅兰芳继续在西雅图、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巡回演出半年,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回国之前,美国洛杉矶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名誉博士学位。
1935年,梅兰芳应苏联政府邀请去演出,斯大林、高尔基、托尔斯泰等名人都前往观看,苏联掀起京剧热。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为梅兰芳拍摄了《霓虹关》片段,几分钟的镜头,爱森斯坦拍了五个小时,后来这部电影被称为“伟大的爱森斯坦拍摄的伟大的梅兰芳”。
当时西方好评如潮,消息传回国内,使中国人感到很骄傲,梅兰芳后来的大红大紫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后来梅兰芳就成了中国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