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绮红:以残疾之身带领队友走向世界
2008年07月16日 17: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风范大国民] [王绮红]

只有承受失败才能成熟

练习,再练习,王绮红要求的是用心去感知,去领悟每一个细节的内涵。1995年王绮红以残疾之身,担任深圳艺术体操队教练员,然而戴着假肢的她毕竟无法为运动员示范所有动作,这时她在国家队的师姐何晓敏坚决地站在了她的身旁。

两个老师,几个孩子,她们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群体,通常的队只能有一个教练,很多重要的比赛,只允许一名教练员进入赛场,所以何晓敏带学生入场比赛的时候,王绮红只能在电视机前看比赛的转播。

金陵因为预选赛失利与冠军无缘而哭鼻子,与何晓敏的态度不同,王绮红则正常地在指导其他队员进行训练。

王绮红:刚才我们的小孩做完了,做得很好,这边一排全是领奖的,她站在我旁边好可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好,所以拉着她的手赶紧出去了。

师姐:有的失败和有的挫折,必须得靠你自己去承担,当你能承受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长大了,你就成熟了。

王绮红:但是我觉得这个长大真的是很需要付出太多的东西。

师姐:如果你永远去逃避这种长大的机会的话,你就永远长不大,我可以保护的很好,可以给她安抚得很好,但是这种东西她必须去承受,今天还是小事情,等到以后怎么办?

2001年8月,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赛场,走在第一位的就是哭鼻子的金陵,虽然她没能参加全运会,但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她没有错过。

中国体育界太浮躁

马鼎盛:王绮红告诉记者,在她做运动员的年代,运动明星虽然也备受关注,但是往往是在比赛前后才是焦点,而今的体育明星红得像歌星、影星,随着出境率的攀升,很多负面的消息也接踵而至。以夺牌为导向的功利思想使得中国体育界表面上热火朝天、花团锦簇,内力确实虚火上升,运动员浮躁,滥用药物,许多心理问题妨碍夺金。

正如足球令国人一次次地失望,对于从小远离父母,缺乏亲情,训练中充满竞争的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也要于体育技能同步。王绮红说她们希望培养出体育上的冠军,也要培养冠军的品格、冠军的能力。

马鼎盛:只知道用金牌说话,是典型的弱国心态,你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也非常重视金牌,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他只拿到三块金牌,国内却没有一片叫骂,日本人很清楚,不是靠金牌来树立国威的,一块金牌不拿照样是强国。

中国的体制一直是国家把运动员统统养起来,得奖当然发奖金,美国等西方国家是都不发奖,因为参赛是运动员个人的事,可是中国不养运动员,学美国的自由化性吗?

香港第一位奥运冠军李丽珊自幼在舅父黎根的指导下,练习滑浪风帆,1996年她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帆板金牌之后,激动地说,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为香港争回了一口气。

丁俊晖她父母曾是普通的个体户,父亲为了培养儿子,甚至变卖房产,2002年丁俊晖获得斯诺克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可见个人培养发展,也是中国运动员发展的另一条路。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