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从小在山西长大的张继刚的脑海里有关于千手观音的最初印象,在山西的五台山有高达17米7的千手观音塑像,太远山西平遥也有。成为舞蹈编导后的张继刚,每当看到这些雕塑,就会萌生把她编成舞蹈的冲动。终于在2000年,他获得的创造舞蹈《千手观音》的机会,而且这次他是为聋人舞蹈演员创作。
张继刚:事实上《千手观音》这样的题材在1996年、1997年我就想创作了,只是没有机会。|2000年的时候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美国的参议员的要求邀请去美国演出,当时中残联邓朴方同志和中残联的其他领导就觉得这个演出特别重要,就请我来给他们做。请我来给他做的话呢,我就提出了三点,我说第一我不要一分钱,第二我不会占用我的正常的上班时间,我会利用我休息的时间,第三我不出国。我之所以说出这个话来,我没有所图,我就是一定要帮你们做。就在那年创作了千手观音。当时是12个人吧,还很单薄呢,但是已经在美国引起轰动了。修改的时候是雅典残奥会闭幕式,我是雅典残奥会闭幕式的中国文艺表演的八分钟的总导演,然后就是千手观音就是去那里要演出,我们就成为21个人了,那就更加饱满了,这是修改了第二稿。第三稿就是到了中央电视台的CCTV春节晚会,我就再次修改这个作品,然后这就是大家今天所看到的千手观音。
“我一定会让你所有幸福的想象一一地实现”
解说:2000年那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还是个业余建制,他们的演员来自全国各地。面对这些非专业的舞蹈演员,从12岁就开始跳舞的张继刚知道他正面对多大的难题,甚至他第一步要教他们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音乐。
张继刚:我们问邰丽华说,没有音乐你怎么跳舞。她就说,老师,你在前面跳舞我在后面学,我在你的身上就看见了音乐。注意,她是看见了音乐,她不是听到的音乐。我们理解的音乐概念,可能对于聋人来说永远不具备。
周瑛琦:看到这里我相信各位对张继刚导演的性格有多多少少一点认识了,他虽然显得很硬朗的这么一个山西汉子,但是他也有非常细腻的一面。但是我总是很好奇他跟残疾人合作的时候,他又是持有什么样的一个态度呢?他会不会在用词方面、或者是对待他们方面有特别的什么要注意的?其实他说这个你就错了,一开始他也是这么想,后来他们才告诉他,大可不必,因为越是这么做的话,越让大家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因此他就开始采取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跟他们讲艺术了,教他们怎么样的做。
包括我们谈到的就是说在让观众感动的时候,他跟残疾人艺术团是怎么说的?他说如果观众是看到你们的演出,同情你们而流泪,那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他们看了你们的演出,为你们的艺术而感动、而流泪的话,那才叫成功。
张继刚:有一天我给他们排练的时候是半夜了,我是两点钟去排练排到凌晨四点钟。我一去以后呢,我就发现他们一群人、全体的舞蹈的孩子趴在音箱上,音量放得很大。我说这很奇怪,半夜三更为什么要这么大音量,他们都是一群聋人,有这个必要吗?一进去一看全体孩子趴在那里在听。我问他们你们听见音乐了吗?说没有。那你们在那干什么呢?感受到音乐的振动,音箱在振动嘛,感受到那个嘭嘭嘭的振动感。所以给他们排练还有一个就是地板,如果不是水泥地是地板的话,我们在这里踏脚他能够感受到它的节奏,他就是凭这些来体会这些东西。
我给你讲几个例子,我给他们排他最难的一个地方,我们说兰花指,梅兰芳的兰花指,一个手两个手三个手,一个手一个手要高一点点,而且一刹那间一下就要到位。经常他们就做错了,排练的时候,于是我们想个什么办法,谁错一次我们就拿个笔在他手上画一道。手上画的慢慢一出汗还看不着了,就往胳臂上画,你看吧有的那胳膊上能画满了,就错的。很少有孩子胳膊上不画的。直至到最后就是都不画了,于是这个作品可以看了。
解说:已经对创作残疾人艺术得心应手的张继刚,为何面对残奥会却犯了难。身兼导演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双重重任,面对要互相保密的两个团队,张继刚如何穿梭其中?对话张继刚,为我们解开辉煌背后的故事。
周瑛琦:2006年的4月份,残奥的开闭幕式现场的执行总导演这个重担就交给了张继刚。其实你想想,这八九月份总共有四场开闭幕式,一个要比一个棒,一想头就大。但是没想到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就8月5号我们身为奥运开幕式开场主持人之一,我们去做第一次的彩排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居然现场是那么的平静。导演组从张艺谋到下面所有的人,都是一团和气。大家就好象我们古人说过那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一点也不着急,一点也没有热锅上蚂蚁的样子。但是据说曾经一度还是有过那么一段时期,但是在很早,去年的年底今年的年初,他们也曾经非常的急躁非常的矛盾、非常的压抑,跟在一个极度的自我否定的阶段。我们来听听看张继刚回味这个时期。
解说:2006年4月,在张继刚正式接下的副总导演的重任之后,紧接着他又接下了担任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职位。编导了无数部残疾人作品的张继刚,跟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团体再一次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继刚:放在我身上也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毕竟做残疾人的艺术做了很多年了,我这次还能去超越吗?我觉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会更加浪漫、更加梦幻、更加关注于生命本身、生命涵义本身。大家在那个时候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型的聋人的舞蹈、聋哑人的舞蹈,可以说有几百位的聋哑人的舞蹈,用他们的心声、手语的舞蹈来倾诉星星你好。我想观众会内心里一边为之震撼,同时也一定会眼睛含着泪水。
解说:自接下重任那天起至今的近九百个日日夜夜中,张继刚称他度过了最被信赖也是最被折磨的日子。他跟他的伙伴们应中央提出的要求,要实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视觉奇观。步入2008年,好脾气的张继刚开始越来越急躁。
张继刚:在前一两年我是早晨就上班深夜才回到家,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一个月,就变成了天亮上班天亮回家。有的时候吧,你就感受到面对一个难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的一种苦恼、一种无奈、一种无助,或者说突然在内心萌发出的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卑。2007年特别是从11月份开始排练以后,一直到2007年底2008年初,我是一个从来不发脾气的人、脾气很好,我对我的创作人员合作者脾气一直很好,大家公认的。但是从08年开始我经常跟人发脾气,而且很不像话的脾气都发出来。那个时候是从2008年2月3月4月5月,这都是反应最激烈的时候,那么从6月份7月份就逐渐逐渐好转了。
张继刚:奥组委开幕式的一些同事给我们透露张继刚导演有一个特色,他在一旦工作结束之后,他一定是马上立刻的回家,而且直接的回家,不会逗留、也不会在那面跟同事们轻松一下。所以我们在想这可能是跟他从小离家有关系,他对家人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我们也听说过他那个时候,从太原到北京的时候是含着泪,挥别妻女的时候给她们许下一个承诺,他说我一定会回来把你们给带到北京,我一定会给你们创造最好的生活,我一定会让你所有幸福的想象一一地实现。我想他的家人是非常的幸福的。而我们确实看到他这些承诺不断地在实现。
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一个地方,就是他朋友跟我说的,他经常会跟人公开的许下他的承诺,然后说出他的计划,他可能不止是说给别人听吧我想,他是说给自己听,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超越自我的动力。
解说:在张继刚27年的婚姻里,家庭就是他最大的生活后盾和精神支柱。张继刚曾说过,他给妻子许了很多愿,而他一生都在为妻子还愿。在他身兼重任的岁月中,家庭成为他舒缓压力的最佳场所。
张继刚:我解压的方法应该有多种多样吧,其中有一条、艺谋也知道,艺谋就是老说,咱们半夜再散会晚继钢也是要回家。我总是要回家的,我不会住在外面的。我回到家里以后我从不谈艺术,不要谈开幕式闭幕式了,我连艺术都不谈,一下就是儿女情长,就是家庭。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这个门要关上。
还有就是要学会一种工作方式。我每天早晨上班以后,首先在十点半以前我在残奥会开幕式工作,这一大群编导团队都是残奥会开幕式。十点半以后我要到另外一个会议室,是残奥会闭幕式,是另外一群编导。他们彼此之间要保密的。那么在我的脑海里面,十点半之后把那扇门关闭,把另外一扇门打开。
那么到下午的时候,从下午到晚上到深夜,残奥会开幕式和残奥会的闭幕式两扇门都得关闭。就打开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门。这也是种学会要这样工作的一种方式。
周瑛琦:那么对你来说这是你的动力?你要把事情发展的东西都安排的按照你想的那个规律去走。
张继刚: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使我认识了我特别渴望认识的一些艺术家,能够和他们在一起合作,我非常珍惜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的一些岁月,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宝贵的知识,去鞭策我今后的创作道路,走的更扎实,诞生一些更好的景象。
周瑛琦:从古老的小县城榆次一直到太原,太原又到了北京;从一个小演员到了大导演;从第一个很好玩儿的小作品《元宵夜》,一直走到奥运开幕式、残奥的开闭幕式,我们看到张继刚一步一步的、完美的在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的梦想。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他最辉煌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忘记他的根。在最辉煌的时候,他也希望世界把一些焦点放在他这一部剧上面。《一把酸枣》是他浓缩着对乡土情节的一些梦想跟理想。所以有心的观众,我相信如果你来看一看的话,你会发现你可以偷窥一点张继刚导演的人生。其实艺术和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张继刚导演所说的,艺术就是他的人生。
精彩往期:
《大剧院·零距离》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日19:00
重播:周一11: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