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女婿刘诗昆:音乐骄子的人生悲情
2008年09月12日 14: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刘诗昆 中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曾留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并获得过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

曾经的音乐神童,三岁学琴,五岁登台。

刘诗昆:他发现我从小有一个特别的音乐天赋,我在柴可夫斯基得奖才19岁。

五十年代的中国,他拥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曾经的音乐骄子,却也难抵人生悲情。命运的劫数接踵而来。《大剧院零距离》为您解密刘诗昆艰辛的音乐之路。

刘诗昆:那时候我因为是叶剑英的女婿。逼我交代叶剑英,让我揭发叶剑英。我的手臂骨被红卫兵打得断了一半。

刘诗昆

刘诗昆

这个声音对于所有的观众来说已不再陌生,刘诗昆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不只是音乐经历也还有政治的传奇。作为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在奥运前,他接到了大剧院的邀请,来担纲联络主持这场举世瞩目的钢琴之夜。

周瑛琦:国家大剧院在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一场中国钢琴之夜,破天荒的请了十位国际顶级的钢琴家一起来弹奏出中国的音乐。而身为艺术总监之一的刘诗昆老师也是非常有份量的,所以因此请他来指挥这些钢琴家们。

周瑛琦:那您来说一下这次钢琴之夜的创意跟想法,是您构思的吗?

刘诗昆:这不是我构思的。钢琴之夜的最早的创意和构思者是北京国家大剧院的院长陈平先生。他在半年多前想出了这么样一个创意性的想法。那么后来陈平院长跟国家大剧院就委托我担任这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来协助他们总筹这场音乐会。就这么开始了。

周瑛琦:最过瘾的部分应该是邀请世界上这些顶级的钢琴家来中国来北京,在奥运会期间提供一个这个这个音乐上的盛宴。

刘诗昆:对。这场音乐会有几个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一个就是这么多位中外的顶级的钢琴家在一场音乐会上、在一个舞台上同台表演。一方面同奏一曲,奏中国作曲家崔世光新创作的、长达将近25分钟的钢琴协奏曲《喜庆中国》,十个钢琴一起来奏,由近百人的交响乐队协奏。一方面十个钢琴家每个人在共奏这曲之前,又单独的、分别各表演差不多15分钟左右的自己的节目。那么这种形式、这种表演是史无前例的。

这已经是刘诗昆第四次来到后台练习合奏。为了确保这场盛宴的顺利进行,他将所有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上面。为了演出的精彩,在他的多方联系之下,最终这十位钢琴家才能一起走上大剧院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一场精美的听觉盛宴。

周瑛琦:刘诗昆,一代伟大的钢琴家,曾经有无限的可能。其实我们说到这儿的时候呢,发现其实刘诗昆老师呢非常轻描淡写地说:弹钢琴,哦,这不过就是一个职业嘛。弹得好一点的话搞不好可以搞成事业。仅仅如此而已。他说他对钢琴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酷爱、热爱、狂爱。他说他非常讨厌弹钢琴,甚至于看到钢琴就想吐。怎么回事呢?这番话甚至被王明批评得很厉害。我们来听听看他亲口怎么说。

刘诗昆:我差不多将近三岁,我父亲因为过去是学音乐的,但是他生了我以后,他发现我从小有一个特别的音乐天赋。他就立志把我培养成一个钢琴家。所以他就从小就很正规的培养我。

周瑛琦: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你来说,肯定他从小就定了你的路。

刘诗昆:我弹钢琴说实话就是我父亲让我弹的,我是盲目,就是被逼的。一个是被迫的,一个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就学了。

周瑛琦:您也曾经不喜欢?

刘诗昆:看到钢琴就想吐,非常不喜欢。我到12岁之前都非常痛恶钢琴,不是不喜欢,是痛恶。但是那个时候他就是逼着我,我怎么练琴,他把我放在他腿上,我根本跑也跑不了。

周瑛琦:然后他就是你的安全带?

刘诗昆:对。扣着两个小时,就是我也跑不了。有的时候他也打我,很少打。就是放在腿上我就跑不了了。

周瑛琦:那很长时间他就陪着你在这?

刘诗昆:那就是我练多长时间他就陪绑多长时间。

周瑛琦:那你什么时候开始感谢他、感激他?

刘诗昆:那是成了大人以后了,懂事了。

50年代后期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库资源,人民生活极度艰辛,人们为了果腹而终日忙碌着,音乐早就被抛在脑后。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刘诗昆懵懂地成长。外界看上去光鲜无比的音乐神童,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伴随着这种厌恶,刘诗昆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比赛旅程。

周瑛琦:说说您比赛的那个时候。那个时候这个中国钢琴家在世界上也不是很多,那时候屈指可数。你们出国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很强大的一种民族情感,说我们要扬眉吐气?

刘诗昆:那个时候就是有一个信念叫为国争光,就跟现在奥运会拿金牌一样,为国争光。

周瑛琦:您第一次去去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是什么样子?

刘诗昆:我第一次去是17岁。1956年9月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那是一个很高难的,因为李斯特的作品就高,专门弹李斯特的一个比赛。

周瑛琦:您那时候专长就是李斯特吗?

刘诗昆:也不专长,我因为参加这个比赛,我只能就都弹李斯特了。这个比赛只弹李斯特作品。那个比赛呀,我本来是应该拿第一名的。结果我最后拿了个第三名。可是又给了我一个特别奖。我给你讲讲这个故事。当时我17岁,按说我还不够参赛年龄,人家破例。18岁才够参赛年龄,破例准我参赛了。在参赛当中我是分数最高的。所以应该给我第一名。可是那个时候你知道吗,1956年,那个时候匈牙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要以苏联为首,那时候叫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当时匈牙利政府,因为他是属于社会主义营垒,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他就必须要维护苏联的这个老大哥的地位,所以他就内定,必须要把这个比赛第一名要给苏联,而第二名呢他要留给他匈牙利自己。其他国家的选手再好分数再高,只能屈居三。后来就给了我个第三。

突然间最后宣布第三,舆论大哗。那么当时还有很多各国的媒体在那,就是大哗,匈牙利听众也大哗就非常不满。这样为了平息这个舆论、平息社会的这个不满,匈牙利当局就在很多记者的这个簇拥下,把我带到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当场打开这博物馆的一个玻璃柜,从那里拿出来他们珍藏的一束李斯特的头发。

李斯特你知道,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他的头发有这么长,有一尺多长,中国尺一尺多长,银灰色,非常漂亮。珍藏在那儿。他把那头发里拿拿出二三十根,放在一个漂亮盒子里奖给我,作为一个特别奖。这个奖真的比第一名冠军奖牌奖状还珍贵

比赛胜利和特别奖给了刘诗昆莫大的鼓励,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希望,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而这样的大背景下,苏联举办了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而刘诗昆也顺理成章代表中国去参加这场顶级赛事。

刘诗昆:第二次参加比赛是1958年4月,在俄罗斯,那时候叫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这个比赛有36名曾经在其他国际钢琴比赛获得过冠军的比赛选手,全到这个比赛来。所以人称这比赛为国际乐坛最高奥林匹克赛。

结果比赛的最后,一个美国选手叫范·克莱本,他在任何国际比赛都没得过,他得了第一。我是在李斯特比赛,我前面讲得了第三名的,我得了第二。

周瑛琦:你们俩黑马。

刘诗昆:得了第二。这个比赛倒是很公平,苏联没有说因为我是老大,我非要压别人。没有。它真的美国最好它就给美国了。结果苏联等于是得了第三,可是苏联得了第三,毕竟东道国也有点太没面子。后来他们苏联的评委,他是评委主席就说,能不能给我们这个第三名也跟这个第二名的中国的刘诗昆并列第二。所以他这个第三就是成了并列第二。而且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他这个并列第二,实际上第三名这个苏联选手叫弗拉森科,就是李斯特比赛的那个第一名的那个苏联选手。

周瑛琦:那所以刘老师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刚刚踏入这个行业里面,你就发现政治跟艺术是纠缠在一块的,离不开的。

刘诗昆:是,那个时候当然是,尤其是那个时候。

但是这命运的劫难还远远不只于此。纠缠于复杂背景的刘诗昆,也险些因为这场大革命,断送了他艺术家的一生。

下一页 刘诗昆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血泪音乐故事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