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创业板还是上中小企业板成为很多企业的难题
刘芳:今天回过头来看,也许的10年等待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在长久的等待中,中国的产业完成了一次从量到质的蜕变和升华。在创业板筹办过程中,一批海外留学的精英也回归中国市场。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00年中国创业板风头最盛的时候,就有15000人由美国回流到中国,他们除了带回技术外,还有对“美国纳斯达克”模式的认同与了解,更把成熟的创业理念带回中国。而在10年等待中,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3年到2007年期间,私募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就翻了6倍多。10年的等待也让中国资本市场形成规模,2002年,中国股票的市值为3.8万亿元,而到2007年底,市值已达到32万亿元。还有,1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也渐趋完善。在此期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主板市场的问题”。不仅资本市场成长了,在漫长的酝酿中,中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得到了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不管如何,10年风雨,10年成长,如今创业板终于要揭开面纱了。这对等待了1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也许已经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刘芳:大陆主板市场去年9月底停止了所有企业上市的IPO,现在创业板开闸在即,无论是企业,创投公司,甚至是券商都是列队鼓掌欢迎,企业看到了上市融资的希望,创投公司的投资能够通过退市获利,而券商也终于可以结束没有项目做,没有收入的日子,可能即将画上句号,应该说创业板绝对是倾注了好多人的期望,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一片期待之声中,如今创业板真的要来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欢欣鼓舞之余我们更需要冷静对待。
解说:3月31号公布的《暂行办法》中规定,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当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对于这个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各方意见出现了分歧。
郑海滨:我觉得中国的好企业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个门槛也不是很高了。
龙涌: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多资源可以选择,有优胜劣汰的过程,前期我们可供选择的项目是很多的,我们肯定会有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解说:那么优中选优的企业是创业板真正需要的吗?
何贤波:我们的创业板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为小企业服务的,如果说我们创业板首批的话,未来连续几批上的企业,业绩规模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那肯定示范效应就达不到了,鼓励创业的目的达不到了,如果说我们创业板主板化,就相对于中小企业版话,那就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解说:担心创业板主板化,主要是担心创业板成为中小企业板的翻版,由于现在创业板的门槛有限制,再加上首批上市企业会优中选优,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能够上创业板的企业也符合上中小企业板的条件,于是究竟是上创业板还是上中小企业板成为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同样也难住了杜维。
杜维(企业负责人):有一两次有一两个的大订单,因为公司规模的限制,在银行资信度的影响,让我们丢失了一些机会,当时如果我们公司是上市公司,我们这个机会是不会丢掉的。
解说:丢掉几个大单之后,杜维就下定决心要让公司上市,如今真要上市了,却为该上那个板而犯愁。
杜维:我们大概是介乎于创业板到中小板之间,创业板应该属于,要上创业板应该属于比较顶的,到头的,如果在中小板又属于中等。
何贤波:就是目前市场给予它的这种空间来讲,它是希望上创业板,为什么呢?第一我有基础,在这个行当里面我有核心技术,可能对它的市场定位比较好一点,因为我企业比较好,所以我能上创业板我的定价机制会更好一点,我融资会高一点,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它是愿意上创业板的,但是目前来讲的话由于它达到一定的规模,盈利的能力还比较强,但是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增长幅度就受到一定限制,每年30%到50%啊,每年都成长,你要多少年成长呢,是三年还是五年,这个数量就有一定问题。
下一页:纳斯达克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