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起锚 中国NASDAQ不欢迎“弱者”
2009年05月27日 13:1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NASDAQ是一整套以诚信和责任搭建的游戏规则

解说:雄厚的科技基础,丰富的上市资源,合理的制度安排,宽进严出的上市门槛是纳斯达克成功的关键,但似乎这样的模式不可复制,作为纳斯达克的翻版,香港的创业板,就没能复制了纳斯达克的辉煌。香港创业板从1999年四季度推出到2005年,挂牌上市的公司由第一年的54家发展到199家,但从2003年开始,新股上市陷入倒退的状态,到2006年,只有6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

何贤波:因为资源少,另外前期的经验上面,它主要上市来源是我们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前期比如我们有些企业诚信问题出了问题之后,可能给投资者信心不足,我们这边可能也在收缩,上市来源的企业比较少。

解说:企业融资方面,香港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在2000年达到峰值148亿港元,随后逐渐下降;2005年IPO融资额只有6.65亿港元,指数则持续走低,市场交易低迷;2003年日平均成交额仅为2.3亿港元,只有主板的百分之一。

何贤波:交易量比较少的情况,达不到一定的活跃程度,你不活跃市场就不,早期香港创业板就存在这个问题,成交量非常少,成交量非常少就吸引不了投资者,吸引不了投资者你再融资功能就比较难了。

刘芳: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典范”之作,也因此引来若干慕名效仿者,从德国的新市场到日本纳斯达克,日本人也称杰斯达克。但事实证明,“纳斯达克”并不仅仅是一套类似无人驾驶的“自动报价系统”,可以被人随时拿来借用,NASDAQ是一整套完善的以诚信和责任搭建的游戏规则。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NASDAQ的今天并非偶然。美国的市场拥有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成熟的投资者基础,这些都为NASDAQ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显然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模式,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中寻找中国特色。

解说:中国的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历史,投资者基础,企业诚信,监管制度等各个方面都不完善,国外的制度设计无法照搬照抄,所以中小企业板就担当起了探索有中国特色创业板的重任。

龙涌:中小板这些企业,这么多企业,200、300家企业,真正这么多年出问题的还是不多的,一个是它这个选择标准审核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还是过滤了很多企业,另外2004年以来保荐体系的建立,应该也强化了中介机构的职能,中介结构本身来讲,他有风险意识也增强了,他也建立了一整套的选择和推荐企业的标准,总体上来讲,从审核推荐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觉得都是经过这么多年,我觉中小板2004年以来,5、6年的一个运作给创业板积累了很多经验。

解说:虽然在制度设计上无法全盘照搬纳斯达克模式,但监管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何贤波:国外监管第一你诚信,他有这种诚信意识,如果你违背诚信意识,成本是比较高的,中国违规成本比较低,谴责了事,国外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就说你是欺诈上市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我们这块情况下在刑法上也有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也没有,包括很多上市公司占用资金,这本来都是违法行为,很多境外上市公司占用资金要承担刑事责任,你看我们上市公司黄宏生不就出现这种情况,在大陆大量占有资金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我们法律上监管,违法的成本比较低。

刘芳:尽管中国的市场化历程已经走了30年,但是今天中国成功的大企业还是以国营为主,私企由于规模小,多年来都在艰难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这其中,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创业板如果最终能顺利推出,成功运作,至少可以为中小企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也能在经济放缓的今天,为中国的私有企业纾解一部分压力。当然创业板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此。以NASDAQ为例,成功的创业板交易市场还能推动整个金融产业链的发展。创业板可以为创投资本提供重要的退出机制,让创投行业更大胆的寻找有潜力的民间企业,从而促进民营科技和中小企业更蓬勃健康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是科技业的工程师,还是金融业的银行家,都在盼望着中国的创业板,希望它能为中国的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发展开创一片新天地。

《财经正前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五)21:50-22:30

重播时间:(周六)03:40-04:20,15:15-15:5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