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口述历史:中英谈判的22轮幕后较量
2007年07月02日 08:44凤凰网专稿  【
相关标签

解说词:1983年的7月12日,中英双方的代表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邵天任:一个很长的桌子,双方面对面谈,两个团长正对着,其他团员依次摆开。第一天实际上是个开场白,双方把原则问题拿出来了,是一个原则性的声明。双方第一次还是保持一个礼貌的样子。

内地原基本法起草委员萧蔚云(左)、邵天任(中)、许崇德(右) (图片来源:CNSPHOTO)

解说词:但是,初次见面的礼貌很快就被打破了,第二轮的谈判一上来就是火药味十足,柯利达执行撒切尔夫人的策略,不厌其烦地宣传香港的繁荣都是英国统治的结果,宣传要保持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治。

邵天任:反正一句话,就是证明中国政府管不了香港,香港当地人也管不了,就非得英国人管不可,非常傲慢。

周南:撒切尔没有达到的目的,于是想通过谈判来达到。最后柯利达提出主权换治权,就是说到97年,换一面五星红旗,但是有一个条约,你继续把整个香港的--就不只是新界了--租给英国50年或者更长,由英国继续管制。有的香港报纸还形容就是让中国当个名誉董事长,总经理由英国人继续担任。图穷匕见嘛,英国人就把这个方案提出来了。中国当然不干了,怎么会同意呢,就批驳他,争论得很激烈。

解说词:双方的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争得面红耳赤,而在谈判桌之外,中英之间的较量也进入了白热化。

周南:就是大打民意牌,动员香港的舆论,打着舆论自由的旗号,说港人不愿意回归,希望英国继续管理香港,有的甚至就直接讲出来了,说至少再管理50年,要求新界续租,对中国不信任,造成舆论的压力。这个时候《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来驳斥。

邵天任:《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收复香港地区完全符合《国际法》,这篇文章实际是我写的,但是因为我是代表团的成员,没用我的名字,我用了个笔名。我是从《国际法》理论到实践来驳斥英国"主权换治权"的说法,证明三个不平等条约是无效的。

解说词:英方以主权换取治权的做法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双方陷入重大分歧。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通过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周南:小平说,主权换治权是根本性的问题,请你转告撒切尔夫人,我们不会让步,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做绝了。

解说词:中英双方的激战在当时并不为外人所知,然而敏感的香港舆论界还是从双方的公报中嗅出了火药味。

周南:双方达成的协议、讨论的内容不可以对外讲的,只有那个简单的公报。头一轮是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和"有益的"会谈,一个constructive,一个useful;第二轮争执得比较厉害了,constructive被删掉了,变成双方进行了"有益的"会谈;第三轮更干脆,useful也没有了,就双方进行了会谈。

邵天任:实际上就是僵持。第四轮的时候,双方还是谈不拢,僵持就更厉害了。

解说词:周南清楚地记得,从第三轮谈判之后,休会的时间断断续续长达50天之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谈判结果高度敏感的香港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中英双方在谈判桌以外互相角力,也由暗斗转为明争。

周南:到了9月份,他又搞了一手,就是打经济牌,拿经济压我们。

邵天任:香港的财团在伦敦往外大量地抛售港币。

周南:港元大幅度地贬值。

邵天任:9月份香港社会就开始动荡了,再加上第四轮的谈判又是这样,社会上谣言就很多了,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这一闹呢,香港股市就开始大幅震动了,港币汇价就一天天往下跌。

周南: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港元大幅度贬值,群众是抛出港元,购买美元,抢购商品物很快都抢光了。

周南:惶惶然不可终日。

邵天任:一片混乱。

周南:我们看透了,你想用这个压我们,而且我记得当时港府的一个重要官员--一个英国人--公开地说,如果在谈判当中中方还继续采取不妥协的态度,经济危机还会继续,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压我们吗?

邵天任:香港人生活这么动荡,我们当然是心情不好,但是从大局来考虑,我们这时候不能表现出动摇,得顶住。

周南:我们的方针很简单,不予理睬,影响不了我们什么,我们不会因为经济波动而放弃我们主要的政治原则。结果英国人慌了,因为港币再贬值就可能要崩溃,用杰弗里豪的话讲,不但如此,而且还可能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了。

邵天任:所以最后英国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

周南:这才稳定了这个局势。所以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经济牌也不奏效。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