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官员翁立达今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节目和9月25日“长江论坛”上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一个官员如此坦诚地讲出了三峡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令人钦佩。
2007年10月23至27日,在凤凰台大型节目《江河水》的拍摄过程中,我和翁先生一起乘船走三峡。25日晚上,我们的船过了夔门,离开了峡谷,涨了70到近百米的水位,让船驶在三峡中,少了在峡谷中的感觉,多了两岸满眼都是新建起来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我问翁立达先生,要让你说说三峡的问题,讲讲你为三峡做的事,你会说些什么呢?
坐在“长江号”的船顶,把茶临风,我们有问有答地说开了。
翁:长江现在的污染太严重了。
汪:今天在船上看到有巨大的一片垃圾就飘过来了,还有一堆,的像个小岛似的。
翁:你今天看到已经不算什么了,我看到的比你看到的严重得多。垃圾问题在这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呢?长江上游几千年来都养成这个习惯,当地的垃圾,包括城镇,收集以后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厂,都堆在江边,暴雨一下就带进来了,洪水一发也带进来了,就是顺流而下。
报道最严重的就是葛洲坝,有两、三米厚,人可以站到上面。三峡水库蓄水之前我们都已经预计了。库底清理作为保护水质来说非常重要,不处理好,就是污染源。但是清库,再怎么清有的还是不干净,像房子有的就要炸掉,留下来的砖瓦不能超过多少厘米,要说都有规定的,卫生清理有严格的标准,厕所消毒,用水泥覆盖。
但实际上垃圾还是非常多,因为农田、房屋被淹,。2003年刚蓄水的时候,江里面的树枝、树干、门板都漂在江上面。我看了一个数字,说是清了十几万吨,所以你今天看到的跟那个比,真的有点大巫见小巫(笑)。这个问题两年以后还有一次,就是蓄水到175,还有19米的区间。我们专门在北京开了会,就是讨论怎么处理垃圾。最后决定三峡公司拿资金负责清理干流;支流由地方负责。专门清漂的船,也造了几艘。不然最终是要影响三峡水库的水质,影响景观。
我们旅游看到那么多的垃圾也不是滋味。
我今天特别注意了,垃圾很多,一路上都有,不断的。所以三峡水库水质的保护,从这儿也可以看出来,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水跟别的不一样,它是流动的,支流的里垃圾也会漂到干流来。我们现在强调流域管理的概念,也是这个道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解决不好,就像太湖,光无锡是根治不了的。
汪:我们再说说现在的江清,江绿,也是很大的问题。水清则无鱼……
翁:今天还不是最清的时候。多少年来长江是黄色的,尤其是金沙江,顾名思义就是黄色的。没有三峡大坝以前,非常明显。封水期一般是五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然后是平水期,平水期完了就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水相对来说比较清,但是即使清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基本还是那种淡黄色的。现在可不一样,清得比我们预料的程度严重,所以我跟华尔街日报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嘛:认证阶段,就有好多人,特别是老外老是问这个问题,你们中国人考虑了三峡的环境影响问题,生态影响问题了吗?这个工作做了没有?
我说要说清楚,我们是做了的,而且考虑的应该也是比较完整的,也是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该考虑的因素,一、二、三、四、五都考虑到了,并且都进行认证了。但是预测是一回事,我当时和那位记者的原话是:有些影响比我们预料的要严重。可是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却把我的话改成“所有的影响都要比原来的严重”。因为没有比原来严重的就是泥沙这一块,为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三峡水库的淤积,就是你问的问题,没有像黄河修了三门峡后,渭河成了悬河。泥沙淤积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轻,但是水清的程度比我们预料的严重。
汪:太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