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海林:洞朗事件后中印关系以博弈为主 合作条件未必够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2017年6月18日,印度部队越界进入中国领土,阻挠中方修路。一时间中印关系风云诡谲,直到8月中旬,印度仍未撤兵。如此挑衅中国,印度到底想怎样?持续了两个月的边境冲突,如何解决?叶海林作客《

中印对于边界解决方案存在差异 逐步推进与一刀切

解说:叶海林认为,中印两国不但在边界问题上的认知存在分歧,在具体的解决方法上两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中国认为应该成熟一段解决一段,逐阶段推进。而印度想要一次性的把东、中、西三段的边界问题都解决掉,那是什么原因让印度产生的这种想法呢?

叶海林:这跟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他在边界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有关。印度从来都认为说,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很多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是一个一个解决?还是一起解决?取决于印度实力,印度实越强越希望一次性的解决左右问题。到了莫迪上台的时候,在一片欢声喝采当中莫迪就有点膨胀了,认为说到莫迪这个强人政府时期可以跟中国对等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在2014年的时候,莫迪提出来要一次性解决边界问题,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前夕,有一些印度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外试探的是什么问题呢?所谓的“东换西”,这样的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说穿了就是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中印两国在东、中、西三段方面存在的边界争议,也就是印度承认阿克塞钦地区属于中国,那么作为交换,中国承认藏南地区属于印度,这就是所谓的“东换西”方案,这个方案我们在前面跟大家讨论过。中印两国东西两段边界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印度的所谓交换就是拿一个它从来没有占有过的地方,它承诺这个地方归中国,换得中国说,我们管了好多好多年只是在最近一百年内被英印殖民政府所窃取的领土,我们承认它归印度,这是印度的逻辑是,拿一个它没有偷到的东西来交换一个它已经偷到的东西。我想不但是我们的政府不会接受,我们的老百姓也不会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显然印度在解决边界问题上,还是缺乏诚意的。它的心情很急切,但是很急切的心情和很有诚意的方案并不是一回事。在边界问题长,印度实际上仍占是继希望于要尽可能的占一切可占的便宜。实际上我们来看,在思路不能实现的时候,也就是所谓“东换西”整体方案不能实现的时候,2015年莫迪访华回去以后,印度整个对华的这个新泰,包括他的动作就发生了变化。从2016年开始,那么印度对中国来了一连串的所谓的问题外交,也就是说不断的拿抛出一个又一个个问题,来向中国发难。

解说:2016年,印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将巴基斯坦某组织头目列入恐怖组织制裁名单,被中国多次搁置。同一年,印度又要求在不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情况下加入核供应国集团,这与国际核不扩散的基本原则相悖,也遭到了中国反对。叶海林认为这两件事情都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但印度偏偏要借此向中国发难。

叶海林:它也是一个测试,测试一下中国对印度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有没有像印度所设想的那样,中国会把印度作为按照印度理解的那种平等的伙伴。所谓印度理解的平等伙伴就是我说什么你答应什么,但你要跟我说什么,我可以不答应。这个平等显然是非常具有印度特色的,当然也是中国很难接受的。这两件事情印度都没有办成,到了2016年7月的时候,瓦尼之死引发了克什米尔地区的骚乱,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交火事件。不管是印控克什米尔,还是把控克什米尔都是印度领土,而中巴经济走廊穿越了巴否克什米尔,因而构成了对印度主权的侵犯,所以中巴经济走廊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那么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因此印度对“一带一路”也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有我们既定的立场,早在19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以色列共和国确定边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明确的表达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我们不持立场的态度。所以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在巴控克什米尔区域的修建,并不代表中国在克什米尔的问题上的立场有所变化,这是中国在多少年始终强调的一件事情。印度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我们看一看在国际层面,就是国际规则层面,在地区事务层面印度向中国提出的要求都没有实现。那么印度由此认为,给中国的压力还不够。在中印关系方面,印度还没有能够从悖论当中摆脱出来,所以印度选择在双边领域中给中国制造问题,双边领域中有哪两个问题可以制造?一个是西藏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所以在于2016年的下半年看到的什么呢?看到印度纵容、容许甚至是鼓励藏独势力在印度加大活动力度,包括让达赖喇嘛,14世达赖喇嘛到藏男地区,到达旺去活动。也包括邀请美国驻印度大使到达旺。那么在边界问题上印度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这个动作的高点就是洞朗事件。

那么印度手上剩的最后一张牌就是边界问题,只有边界问题印度是能给中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的。果然在洞朗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不得不拿出精力、时间去应对原本我们并不希望出现的事情,我们不惹事,可是事情惹了我们,我们也不能怕事。

印度制造洞朗事件存在三大原因

解说:那么印度为什么要制造洞朗事件?叶海林认为有三个理由。

叶海林:第一个,印度蓄意要在无争议地区制造争议,由此就可以否定中印两国在过去边界问题,解决过程中建立的一系列的共识和确定的指导原则。要想逼迫中国接受一次性解决边界争议的思路,那么就要在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争议。因为如果中印两国之间根本就没有划定的边界,所有地方都是有争议的,恐怕先易后难这个事就很难实现了。所以在我看来印度制造洞朗事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在无争议地区制造争议,把洞朗变成争议地区,以此来胁迫中国接受所谓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想法。最终,把中印边界问题的进展轨道纳到印度的思维当中去,这是印度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我们地方洞朗地处在中、印、不三国的交界。在洞朗,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地图就可以发现。洞朗是一个狭长的三角形,它的这个三角形的西部地区是面临着中国和锡金的边界。这个三角形的东边这条边是中国和不丹的边界。而中国和不丹之间的确是有边界纠纷的,但不在这个地方。在洞朗制造了争议以后,因实际上可以以洞朗争议强制性的介入中国化不丹之间解决边界问题谈判当中,进而搅黄这个谈判。我们知道中不迟迟没有建交,客观的来说,唯一的原因就是印度的阻挠,而摆在台面上的问题就是中不的边界没有划定,假如中不边界谈判无法持续,中不建交就很难实现,印度也就实现了阻挠中国化不丹接近的这个想法。这样的一个目标,通过洞朗事件无论如何印度都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不丹在印度的掌控当中。

第三个当然在边界问题以外印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希望利用边界问题去讹诈中国,也发泄一下它对中国的不满情绪。可能的情况在谋求一些不当的利益。我们知道中印两国虽然都是新兴大国,但是国际地位和地区的投入的能力是完全不可比的。也就是说在国际秩序问题上,更多的是印度有求于中国,而不是中国有求于印度。在地区层面,我们的“一带一路”,我们的中巴经济走廊,我们的蒙中印缅的经济合作圈,都已经开花结果,风生水起,而印度的从无论是向东看,还是向东干,到现在为止都还是纸上谈兵。所以相对而言,中国地区影响力,显然不断的和印度拉开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认为如果不在双边,特别是在领土问题上制造一些麻烦,他是很难和中国竞争的。

那么印度也认为,中国现在大概是不太愿意和印度爆发比较严重的冲突,所以利用中国的希望稳定西南的心理,制造一些事端,可以向中国谋求一些好处。这就是为什么从洞朗事件一开始,印度始终在说,在宣称他愿意和中国谈判的愿意。什么是谈判?印度的筹码非常清楚,就是印度可以从洞朗地区撤退,只要中国满足印度的什么条件?这个就是印度所有想法的一个核心,这张牌,从一开始就打出来了,问题就在于中国并没有上套,因为对中国来说这个立场非常清楚。印度军队哪怕有一个兵还赖在中国国土上不走,谈判的前提就不成立,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实际上在印度看来,只要谈判它都有希望获得好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唯一的选项就是,在印军撤离之前不能谈判。那么我们可以谈,谈的是怎么撤军?而绝不是用什么东西换取印度的撤军,这一点我们要跟大家表述的非常清楚。就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敲诈勒索的行为。面对别人的敲诈,你任何支付的代价都是下一次它敲诈的起点。

实际上对于印度来说,它的勇气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它自己,是哪一部分呢?就是印度近两年在莫迪的带领之下的确发展很快,所以印度产生了一种迷之自信,认为印度赶超中国是一个指日可待的事情。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增长率来看,似乎是这样的。印度近两年从2014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都在中国之上,开始我们要看到印度在中国之上,这个之上也不过就不到一个百分点。如果把印度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体当中的比重,折算到当年中国享有同样比重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我们的90年代。我们中国的90年代的时候我们经济增长率是在10个百分点以上远远高于今天的印度。

也就是说,印度处在中国那个时候的位置的表现是远远不如中国当初的,这个迷之自信,这个迷就在这里。应该说是很有印度特色的一个算法。如果按总量来算,印度的经济实力现在只不过是中国的1/5之一而已。我们想一想,中国是日本,或者是美国的1/5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么大的底气?不要说中国和日本有一比五的差距的时候,就是中国和美国有一比五的差距的时候,我们都不会有这样的底气。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超过日本,甚至倍于日本的时候,我们都没有为说,自己可以随意的支配地区事务。印度这个勇气,如果说仅仅来自于它的所谓快速增长的话,显然这个说法是不能服众的。那么它的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呢?其实是从后面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都跟印度无关。这都是印度对地区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判断。也就是说印度的底气其实来自于不是自己的利,而是周边的势。在印度看来能够跟中国叫板是因为因势而起,不是因利而为。

势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印度认为美国依然很强大,就是尽管中国已经体量很大了,但是美国比中国更大。也就是说中国在前面还压着一座大山呢,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和中国叫板,只要背后有美国帮忙,那么美国的因素就可以极大的弥补印度的短板。印度是不是相信美国,如果中印发生冲突,美国一定会帮印度?这个倒不一定,虽然历史上过没怎么帮过。1962年边界战争以后,印度迅速转希望到美国那儿求援,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帮它的忙。就是在出卖盟友,甚至是在,特别是在出卖准盟友这个问题,美国的记录是很坏的。印度如果对美国有这样的信心,只能印度自己有问题。实际上印度对美国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它的真正的信心来自于我们说的第三条。就是印度认为中国现在很忙,中国大概没有时间去对付印度。

第一印度很清楚,中国的主要安全挑战来自于海上;第二,印度也很清楚,今年2017年中国是非常忙的,我们国内有我们十九大,国际上有我们在厦门举行的金砖会议,印度认为中国都有很多优先于边界问题的事情要去忙。所以印度的最主要的底气就来自于说,他觉得中国抽不出身来对付。那么这是一个所谓的乘势而为的这样一个机会主义的策略。

问题是中国是不是真的忙到了对付不了这件事呢?如果这件事情是一次在有争议地区领土上发生的对峙,那么它的重要性显然跟无争议地区的入侵是不一样的。那么那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采取这种外交方式为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再一次印度选择了在无争议地区区别制造事端,改变了问题的性质,那么自然也就改变了,它在中国的内外事务当中这个议程的优先次序。我们可以这样说,假如这是个有争议地区,这个事情可能按照有争议地区以往的解决先例,通过谈判就解决了。但是在无争议发生的入侵事件,印度要想还是通过谈判,捞到一点好处,然后双方回到所谓的原来的状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么印度到底想要这个状态是什么呢?它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洞朗事件?从印度的角度来说,最佳目标是什么?占据洞朗,但这一件事情,印度自己都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在这个6月份洞朗事件发生以后,印度很快就提出来,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想法是印度可以撤军,但是中国应该停止在边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暴露出了它的真实想法,只要中国在洞朗停工,印度就算是实现目标了。假如这个目标也不能实现,那就要破坏中不建交和解决边界问题的进程,这个目标它一定能够实现。而且它已经实现了。

再不行,至少还有第四个目标可以追寻,也就是说连这个目标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么印度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印度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害者,然后争取更多的国防拨款以及争取更多的美国支持。也就是说印度现在最想的事情,还是能够迟滞中国的边防公路建设,能够迟滞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印度会不会因此而停止它在一侧实控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呢?这个是绝对不会的。印度的逻辑很清楚,就是中国的建设影响了印度的安全,所以印度有权力去干预。而印度的建设跟中国没关系。中国无权去干预,这就是印度所有的在边界问题上的想法最离奇之处,就是印度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面对着一个不会换位思考人我们怎么办?办法也很简单,它如果不能够主动的换位思考,我们就帮助它换位思考。帮助印度认识到在洞朗制造这样一个事件的严重性,这个严重后果一个会体现在现地当中,也就是说印度军队继续赖在洞朗不走那是有后果的。第二个更加重要,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帮助印度认识到洞朗事件不会就此结束,不会仅仅以印度军队撤出中国领土就告结束。

在整个讲座的开始之前,我就跟大家讨论过。我们曾经提到过,印军全部撤出中国领土是解决洞朗事件的前提和基础,但不是洞朗事件解决的全部内容。洞朗事件对中印关系造成的伤害所产生的后果,印度还是要承担的。所以核心的结论就是,洞朗事件将成为中印关系的一道分水岭,中国在洞朗事件以后会重新认识印度。对于中国的思维来说,我们把谁看成朋友,那么这个朋友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小瑕疵我们都可以理解。君子待人以德,我们做人是宽厚的,但是如果我们把什么人看成了对手,那这个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通过洞朗事件我想印度正在努力的说服中国,印度有是中国的对手。如果印度真的想成为中国的对手的话,对付对手我们有对付对手的办法,当然招待朋友我们也有招待朋友的办法,何去何从这是由印度来选择的。我们国内的很多言论,我们国内很多爱好和平的民众,当然也非常希望洞朗事件能够和平解决,但是在这里边我们要跟大家说,洞朗事件能不能和平解决,不取决于我们,取决于印度。我们的立场已经非常清楚,那么如果印度要一意孤行,我想后面的事情就不见得是沿着印度想定的那个节奏,再继续一步一步发展了。

好,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讨论的内容,非常感谢。

田桐:感谢叶老师刚才给我们带来的非常精彩演讲。刚才在您的演讲过程当中您提到“一带一路”,我想问的是印度为什么提倡,也不加入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而且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印度明确表明不参加“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这是为什么?

叶海林:这个事情印度是有一个官方理由和一个私下的动机的。官方理由印度说的是我在前面谈到过的,因为印度认为既然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而中巴经济走廊又穿越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又认为整个克什米尔都是印度的,所以印度没办法参加。这是一个几层弯弯绕绕出的逻辑结论,这个结论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我们用一个事实来讨论一下,就是中巴经济走廊是2014年就已经启动了。印度2014年的时候不知道中巴经济走廊吗?它是知道的。那么为什么到了2017年才提出这个理由呢?那前三年他干什么去了?所以显然这个理由就算是存在的,它也不是真实的,它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印度并不希望中国加强和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也不希望中国和印度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去加强经贸联系,那么核心的因素在于印度并不想向中国开放市场。它认为那个10亿人口量级的印度大市场,应该保留给印度,而不是保留给中国。

所以实际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从印度的立场上来说,它还是有点小家子气的,觉得这个是我的,我不希望向你开放,当然这个我们也理解,毕竟一个在经济实力上,在竞争力上元弱于中国的国家,可能有一些保守主义的想法,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但这里面要强调一点,说服印度接受“一带一路”,其实不是中国的任务,那么中国希望和印度能够共建“一带一路”,但是如果做不到,我想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吧。

田桐:感谢叶海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演讲,也感谢您收看这期的《世纪大讲堂》。您可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来参与到我们的节目的互动,下一周再见。

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