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对话陈可辛:我拍电影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要拍好电影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相比同时期北上的香港导演的水土不服,陈可辛对大陆市场的驾驭可谓游刃有余。陈可辛,这位喜欢用香港生活作为他的电影题材,喜欢拍人文、拍小故事、拍小情小趣、拍人性的导演,北上之后,内地观众惊喜地发

《武侠》票房口碑惨不忍睹 破釜沉舟回归本心佳作频频

马家辉: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大陆狂收2.5个亿,开启了内地的大片时代,面对这样的新时代,我们看到,那几年,一些香港导演,包括了吴宇森、陈嘉上等等,都从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里面取题材,这样一批港味十足的香港电影工作者,他们去面对这样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市场跟题材,就走着古装大片的路,希望杀出一条生路。而陈可辛这一位擅长拍都市感情的香港导演也不例外。所以,他“北上”的第二部作品就是古装大戏《投名状》。

陈可辛:老实讲我们这些香港导演,我不是一个大片的导演,我是拍人文的,拍小故事,拍小情小趣,人性的东西,其实我去了大陆也是没办法,因为你去了大陆,你也不能写大陆的剧本,因为你基本上对那里的生活不够了解。包括我在拍《亲爱的》的时候,演员坐下来,大家聊天啊喝酒,他们聊的事情有一半我是不知道的,就有点像自闭症一样,就是站在一个命题里面我能发挥,离开了那个命题,别的瞎聊的时候,其实我们可能真的接不上轨。虽然我一直在抱怨说,我不是拍大片,拍的很辛苦,但是起码你还能拍,因为你去到清代,去到古代,就观众不能跟你较劲说你没经历过,因为大家都没经历过,但是好像我拍《中国合伙人》,拍《亲爱的》,那些生活我是没经历过,80年代我北京都没去过。然后你要拍给所有在北京长大的人,那他们一看就会觉得,哎这个不对,这个香港导演就拍不出来的感觉。所以其实,前面十年虽然我们抱怨说,我们不想做大片,那其实我们也不能不做大片。

马家辉:有这样一种说法,说陈可辛是最精于算计的香港导演,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话并没有贬义,而刚好相反,是说陈可辛很懂得找到商业还有艺术之间一种结合的方法。可是,陈可辛也有算错的时候。像2011年再次去拍古装大片《武侠》,票房、口碑都受到很严重的挑战跟打击。

陈可辛:《武侠》、《投名状》那几年,就是我咬着牙去拍一些我不懂的东西,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拍古装的,也不喜欢拍武侠,我就拍生活里面的东西,技术性的东西,或者悬疑性的东西都不是我的强项。在追求的过程里面,我太自嗨了,自嗨了之后,我忘了我所有电影里面最强的一个东西,就是“人物”,花哨、技术、镜头、过瘾、风格,我都不够其他导演,但是问题我为什么也没遗憾呢?因为要不是《武侠》当时跌的那么痛,我也不会咬着呀去拍《中国合伙人》。因为其实《武侠》之后给了我一个破釜沉舟,就我一定要回到我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去,我就回到去做《中国合伙人》。

就是从《中国合伙人》开始,到《亲爱的》,到近年我监制的《七月与安生》,最近的《喜欢你》,这些都更像我以前在香港拍戏,UFO那个年代的那种心态,每一个电影的出发点,或者你决定要拍这个戏的缘起是非常像当年在香港,所以我觉得终于去到一个我觉得像一个鱼回到大海上。

香港电影未来何在?陈可辛:多给年轻导演机会

马家辉:最近几年我们看见许多香港导演尝试去开拓不同的题材,像陈可辛就拍了《亲爱的》,还有拍了《中国合伙人》,尔冬升就拍了《我是路人甲》,这些导演就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民间生活。另外一方面,像徐克,像林超贤,他们拍《智取威虎山》,拍《湄公河行动》,就把香港导演最擅长的警匪片的元素运用到内地的主旋律题材里面。北上二十年,我们看到不同的香港导演,香港电影人,把港产片的技术,意识形态,甚至他们对于商业的触觉也好,带进了内地市场,其实他们本身当然找到另外一个发展的空间,也影响了内地本身的电影的概念,还有电影拍摄的手法。

香港电影要往下走下去,就面对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人才到底在哪里?香港现在我们看到,在台面上的电影人其实大部分都在回归以前已经是很有名,那我们就必须要考虑下一代的香港电影人在哪里呢?他们出路何在?如何去培养他们?这些都是要去思考的问题。

陈可辛:要拍一部纯香港片,要在香港能赚钱是非常难的,或者非常难让人回本。最近有一部我挺喜欢的,《一念无明》,那是拍了十几天,用了一百多万拍,但是结果那个戏一千多万,那个戏肯定是赚钱,那这种是奇迹中的奇迹。

马家辉:那个戏能拍成,据说其中一个理由是那个演员好多都没有收钱,就是说这些演员肯定也有很多在内地做节目,做电影,在内地肯定就得收钱,那个就是商业行为,回来香港就回馈社会。

马家辉:那讲到下一代,我们可以谈一下那个香港电影人才的培养,那新的一代人才,电影人才培训,有什么看法?有接触吗?

陈可辛:我其实接触不多,因为这几年我们看到好像多了一点,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来来去去还在说《一念无明》,这种发展下去,其实结果我悲观一点去讲,就是站在那个导演的角度,也很难避免他第二部,或者第三部戏也会去拍合拍片。我觉得现在就是这几年本土主义可能有些很极端,但是还是站在爱香港的原则上。站在这个原则上,我觉得包括像《一念无明》这样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漂亮。它是好,但是它不至于好到有1700万票房。我觉得这种情况也是一种大家很爱香港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投资方也好,电影人也好,演员也好,就是我们要是能带年轻导演,给机会他们,可能我们就不要拿监制费,演员也不拿演员费,那他们就很便宜能拍,就给多一些年轻导演拍。

马家辉:那不容易。

陈可辛:就利用这个时候的一种香港情怀跟气氛,多拍一些很用心,好好拍的电影,那么就看有几部能跑出来,就不然的话,下一代就没有香港电影。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郭敏 PV091]

责任编辑:郭敏 PV09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