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军新兵VS印军王牌挫其锐气 中印自卫反击战士兵回忆录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极其恶劣的作战环境下英勇抵抗着,为了补充士兵,一些刚放下书本的新兵被拉上前线以战代练,随着谈和失败,一场更大的战事在等待着中国军人。艰难边境路 一根拐杖做

解说:这是一把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根据苏SKS半自动步枪仿制,而这场中印之战正是这种装备第一次投入战场。四支手榴弹,150发子弹,一把步枪,这是当时新兵的标准配备。摸着手中崭新的装备,新兵李兴亚内心除了新奇还有踏实。

李兴亚(原国防11师33团学生兵):那当然了,有枪了,踏实了,上前线,原来老想有枪,上前线当兵没枪我干啥去,那当然有了枪心里真正是兵了。此时,前方第一阶段克节朗战役已经打响,中方藏字419部队与印军第4师7旅正短兵相接。而中方11师因为长期在各地分散剿匪,集结的时间极为仓促,此时仍在300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地区急速行军,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支援的只有11师的先锋团32团。

金大业(原国防11师32团炮兵):一架炮我们班也大约是11个人吧,班长和副班长,有一个填炮手,有一个在这儿打炮的人,然后其他的人都是给填炮手送炮弹。

解说:火炮在战争中是摧毁敌方地面工事的重要武器,为了减少伤亡,中方前指在战前为第一场战役准备了充足的弹药,每门火炮配备了近1000发炮弹,32团全团立即组织运输,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两天,每一位士兵都要背负极重的弹药行军。

金大业:(一颗炮弹)7斤半,但是我们这些新兵要背多少,要背5颗,老兵要背7颗,五七三十五,战争就是这样,没有你好受的。

解说:在炮兵中有这样一个说法,82炮,隔山吊,意思是82炮的阵地往往与前沿战场离了至少一个山头的距离,这极大的保证了炮兵们的安全。但对初上战场的金大业来说,即使看不到敌人,仅仅是耳边响起的炮火声,也让他紧张不安。

金大业:我问班长,我说这个危险不危险,有什么危险?他说没什么危险,就是转移的时候防止敌人的炮兵对你炮阵地进行反击射击,所以移动阵地要快。

对抗印军“打遍欧亚劲旅” 新兵只能战场捡武器

解说:当分配到中方11师的学生兵星夜兼程赶往战争前沿时,300公里外的藏字419部队已经抵达正面战场,他们是这场战役中,中方第一阶段进攻的主力部队,初次上阵的张仁英随部队一路前行,为了完成消灭印方驻军第七旅的任务,战斗开始之前,藏字419部队的三个团分三路围攻,张仁英所在的157团奉命从左路迂回到章多,直接攻击印军指挥部,这是对新兵张仁英的一次重大考验。

张仁英(原藏字419部队157团学生兵):心里很紧张,可能离死不远了,这时候怎么办,我就想班长怎么办我怎么办,班长停我停,班长走我走,班长也很照顾我,他老看着我,跟上没跟上。

解说:张仁英他们所面对的印军第七旅是防御克节朗地区的王牌主力旅,隶属于印军第四师,这支部队参加过北非、南欧、东南亚的多场战役,号称“打遍欧亚劲旅”。

苗中琴(原西藏军区边防科科长):这个七旅呢,有一部分部队参加过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雇佣兵,它有什么,有廓尔喀营,有锡克营,部队还是整装得还是挺好的,是印军最强的一个旅。

解说:对手是印军王牌部队,而中方藏字419部队则是西藏地方部队,还未换装,手中仍然是旧式的53式步骑枪,在武器方面,中方并没有优势,而更加危险的是,有些士兵手中连武器都没有。

史悠俊(原藏字419部队154团学生兵):当时我跟我们连长说,连长说你要枪啊,战场上自个儿捡去。

解说:史悠俊,隶属藏字419部队154团,他们负责从东面进攻沙则地区,切断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这对连枪都没有的史悠俊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史悠俊:就是炮一响,心里突突突开始跳。

解说:史悠俊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无法想象自己竟然就这样赤手空拳上了战场,而事实上,此时,连长也颇为无奈,藏字419部队是西藏地方驻军,一直以农垦为主,本身武器装备就不宽裕,战争开始后,这支部队作为前方驻军,被紧急调往前线作战。由于战争突然,武器配给尚未到位,因此,刚刚补充进队伍的史悠俊暂时无法领到武器。

史悠俊:冲锋号一响,基本就什么都不想了,就想着有机会弄支枪啊。

解说:没有武器的史悠俊被临时安排救护伤员,这也是部队对于这些学生兵的一种保护,接受新兵时,上级曾明确指示,这些学生兵只是放在前线接受锻炼,战争结束后还要调回使用。然而,战争却并非完全按照僵硬的指令来进行。学生兵孙唯吼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保护待遇,他直接被送上了前线参战。

孙唯吼:西山口那边的印军呐,炮兵来阻截我们向达旺进军,对面它那个山上就有好几门炮,一直对着这边部队行进的路线上开炮,那时候我感觉最惊险的有一次,我们躲在树林里边,它中间有块开阔地,它那个炮直接打在这个开阔地这个路上,因为我都是新兵,什么也不懂啊,人家讲的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确实如此,炮弹嘣一响,都晕了,都不知道是在哪儿,怎么办,我们那个班长,陕北的老兵吧,他说你跟着我,我卧倒你就卧倒,我爬起来跑你就跟着我跑,啊,你就别想别的,我说好。

解说:炮火声中,孙唯吼紧跟着班长在密林中快速奔跑,全力逃离敌人的炮火封锁线。

孙唯吼:三个人三个人那么往过跑,就跑过去了,正好我们刚快要跑的时候,一个炮弹打在我们这个,这个森林的树杈上,好响,所有的树叶都掉下来了,那时候吓了一跳,就在头顶上爆炸,这一段越过封锁线是很惊险的。

解说:平安穿过封锁线后,孙唯吼的心还在砰砰直跳。此刻,他才发现自己浑身已被汗水浸透,身体感觉像大病初愈后的疲惫。

解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回忆起当时的战场岁月,年过七十的李兴亚至今仍抱有遗憾。

李兴亚:32团在那打德让宗,他们(33团)打这个邦迪拉,我们是指挥机关,跟着指挥机关,没打上仗。从小在部队长大的嘛,知道部队这个打仗才是真英雄,不打仗算什么事,上前线没打成仗,后来班长让我放马去,我不干,我来打仗,不是给你放马当马夫来了。

解说:然而很快,他就开始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李兴亚:走到一个山口上,晚上,月色朦朦胧胧的,中间还走了一个多小时休息一下,那休息时间很宝贵了,我跟旁边战友说,走的时候叫我一声啊,结果过一会儿感到冷了,一冷就知道坏事了,马上意识到坏事了,不对,一看周围是石头,不是,战友都走了。

解说:李兴亚不知道,他此时的位置正处在贝利小道,为了直插印军后方,11师主力部队选择了这条地图上没有标识的小路进行了七天五夜的强行军,这里路况极为复杂,一旦掉队,就可能迷失在深山丛林,甚至有可能成为印军的俘虏。我没有枪但是我拼了,我手榴弹都移到前面去了,他那时要是到我跟前来,我一拉环就可以响了。所以那一次对我还是很大的一个考验呢,连跑带蹦的,高度紧张,不知道哪来的那个动力,基本上半跑步状态,追了将近一个多小时,一个来小时吧,记不记多长时间了,最后追上部队了,追上部队了还不敢,到最后都没敢跟班长说。

解说:这段经历如梦魇般藏在李兴亚的记忆力,这种恐惧深深的植根在他的内心,这种情绪告诉他,战场不是游戏,而这样的情绪在战士黄志忠身上也同样存在。

黄志忠(原国防11师33团学生兵):到了前沿以后,住在山洞里头,山洞,然后敌人就打炮,隔着山涧就打炮,我们去背粮食,因为有人抽烟,炮弹就过来了,那时候都不是很害怕。

解说:黄志忠,11师33团7连,因为11师主要进行第二阶段的战役,黄志忠直到11月中旬才第一次与印军的炮火近距离接触。

黄志忠:直到11月17号,我们迂回到敌人后方的时候,马上到邦迪拉下面的时候,看见了敌人隔着那个山沟打过来的炮弹。

史悠俊:一般都是这样,先用炮轰,轰完了以后呢,一吹冲锋号,哗,冲下去了,等兵下去了,然后就开始解决具体的,见一个打一个,见一个打一个。

黄志忠:我们牺牲了那么多同志,心里就开始,呦,这家伙这么厉害呀,那是要死人的,看见被打倒的咱的马匹,看到咱们师长躲在一个影壁后边,抱着枪都不敢吭气呀,就藏在树林里,走,七连的走,就跟着就跑,反正一听炮弹多远就趴下,其实离咱这远着呢。

解说: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炮火带来的杀伤,黄志忠内心战栗,那种油然而生的恐惧令他手足无措。战场就以这样的方式迎接了这批新兵。

姜楠:就在这些学生兵们逐渐克服恐惧,直面战场的时候,中印双方的交战也进入白热化。1962年10月28号,中方停止了战斗进行休整,并试图与印方和谈。然而很快印方拒绝了这一提议,印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成立了应对紧急情况的内阁,从各地调兵增援边境。麦克马洪线南侧三万印军士兵整装待发,一场更大规模的作战即将开始。

[责任编辑:梁志强 PV092]

责任编辑:梁志强 PV09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