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敢对袁世凯说不 历经荆棘他创业又守业终成一代金融翘楚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在清末民初及之后的相当长时间,中国金融的转型发展与权力相伴,此种形势下保证资金的安全保障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职业银行家因此应运而生。姜楠:在清末民初及之后的相当长时间,中国金融的转型

解说:强大的舆论不仅让陈其美极为尴尬,也让北京临时政府倍感压力。

李庆:最后当时政府的主要领导认为不应该这样做,这样你损害了这个革命了,对大局不利,对金融稳定不利。

宋汉章保释成功 金融界权威日益上升

解说:权衡利弊,陈其美最终决定让步,在被关押了二十多天后宋汉章被成功保释。

姜楠:宋汉章全身而退,保全中国银行商股的权利,这是商业规则的胜利,也是民国初年法制的彰显,经历被捕事件,宋汉章在中国金融界的影响力大为提高,实际上作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总经理,宋汉章并不是中国银行的所有者,他只是经理人,是商业规则的守护者。宋汉章无法预料在接下来他还将经历更加复杂艰难的选择。

解说:1916年一份停兑令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刚刚称帝的袁世凯发布命令要求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全面停止兑现银元,停兑令是为了解决当时袁世凯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男:袁世凯的政府啊,其实真的特别穷,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发财,因为各地都是军政府,军队大量的膨胀,他每年的军费开支至少是两千多万以上。

王耀成:袁世凯要向国外去买这个军火,买军火回来,维护他的统治吧,那么说的也是没钱。

李德林:没银子他怎么办呢,他就跟当时的六国政府进行借钱。

解说:袁世凯称帝的准备工作开始后,财政支出更是大幅度增加。

男:称帝那需要军队养银子,需要军队,对不对,你军队不给银子,人家凭什么支持你当皇帝。

男:袁世凯想当皇帝,当皇帝有两件事要做到,第一呢,要大量的贿赂那些所谓的国会的议员,第二呢,更重要的是说他需要收买各个省市的军阀,收买都是现银,你必须给他军费,给他什么好处。

解说:庞大的支出带来了巨额财政赤字。

李庆:我看过一些旧的报纸,对于这些东西都做了叙述,有的呢说他超支花费了一亿,一亿费用,有的说它是六千万,姑且算它六千万吧,不要算高对吧,这个一亿可能太大了,但是你要知道当时中国银行跟交通银行两家资本不够,加起来也不够两千万,不到一点。他就这样花钱。

解说:为了填补财政窟窿,袁世凯政府启动印钞机大量超发货币。

李德林:那袁世凯为了要收买这个军队,不断地印钱,不断地印钱,印得特别多。

李庆:我们现在都叫钞票钞票,实际上当时的历史叫兑换券,所谓兑换券两个字就是说你用这个券上面写壹圆,你可以到发行的银行,这个比如交通银行发行的,你应该到交通银行可以兑换到一个银币,壹圆银币,但当钞票乱发的时候,你到银行去,他说我哪来的钱。

解说:大量超发货币导致了金融秩序的紊乱,通货膨胀日益严峻,民众对货币的恐慌出现了,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挤兑风潮。袁世凯政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不过已经回天无力,迫不得已他决定饮鸩解渴。

男:段祺瑞也扛不下去了嘛,按照袁世凯的旨意吧下了命令,下了命令以后就把全国各个停止兑换。

马长林:1916年的5月12号吧,袁世凯政府就正式发了个通令,两个银行,包括它所有的分支机构,停兑,风潮越闹越大不是要破产了嘛,停兑缓冲一下。

男:袁世凯就下令停止兑,借款也不行,存款原来的那些都不行,钱只准进不许出。

马长林:停兑,它就是说休克疗法,相当于休克疗法,休克一下,再说。度过这个危机嘛,然后缓冲一下嘛,那么你停兑了以老百姓看看没戏了,再看嘛,或许能够度过难关。

解说:袁世凯政府的停兑令在金融界引起极大震动,自现代金融业进入中国以来由政府发出的强制停兑令还是第一次,如何处理这个停兑令,金融界很是茫然。身为上海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宋汉章也陷入两难之间。

王耀成:这一次呢,宋汉章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可以说是进退两难,你违抗袁世凯,这个是不得了的事情,可是你如果答应袁世凯,马上就也要产生问题,那中国银行的信誉也没有了,资产拿走了,这个中国银行将来没有实力,这银行最后要垮掉。

李庆:你一旦停止兑现,经济就一下子会暴跌,因为你马上这个钱币,比如原来它纸币当银元一样使用,马上变成纸币是纸币,银元是银元。比如你大米价格,粮食价格,都会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地增长,这样人心慌动嘛,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就没有了,这样就乱了。

解说:而抗命则不仅有政治风险,还有巨大的商业风险。

男:抗命也有问题,因为这种消息是不可能封得住的,那么马上会引起什么呢,挤兑的风潮。

马长林:不执行停兑的话,人家其他地方都停止了,本地的甚至于包括外地的都拿这个纸币到你这个地方来兑换了,你能不能兑付,你要坚持兑换,你要有大量的现银,人家排在外面,那你就要关门,那你这个信誉就完了。

解说:一旦形成大规模挤兑,上海中国银行可能因此破产关停。

王耀成:实际上他如果说执行这个停兑令,对宋汉章本人来讲倒是没什么事了,不是我不愿意兑给你,是总统的命令,中央政府的命令,我不能不执行,那么储户没办法了,你怎么闹我银行都不开门了,我停止兑换了,但是这个抗命反而有问题了。那么消息传出去,那么趁这个宋汉章答应我还是继续兑换,那么大家就来挤兑了,那赶紧把这个钞票换成其他的东西,那我放心了对不对。谁知道你这个停兑令你能抗命到多久呢,你今天抗到明天,那就是说明天关门了,所以这就是造成一定会造成这个挤兑的风潮,所以他是进退两难。

全力应对风波帮助民众展开兑换业务

解说:身处金融中心上海,从业二十多年,宋汉章对金融对社会的影响也着深刻地认识,当时上海的经济交易量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一,而上海中国银行发行的债券最高的时候占到全国中行货币发行量的三分之二,上海一旦出现金融问题,将给全国带来灾难。

李庆:当时中国银行跟交通银行的发行的货币量,在全国占绝对的优势,这个货币你不给兑换,那整个经济就垮了,人民生活垮了,这个受的影响面太大太大了。

陈铨亚:银行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我们叫系统性风险,整个社会带来动荡,那变成社会问题了,我们叫外部效应,叫负效应了。其实你丢个石头在水里面,它会产生晕波,一波一波向外扩张,晕轮效应。就是外部效应。它不但对自身银行产生影响,还对社会产生负效应,带来系统性的社会问题。

解说: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后果不堪设想,身后滔天的巨浪压迫着宋汉章,也刺痛着他的良知。

叶子圣(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老员工99岁):他说这些银子啊,我们发行的这些钞票是用银子作抵押的,假使我们这些钞票付不了银子了,那么我们的信用没有了,他说我官宁可不做,钞票一定要发给老百姓的。

陈铨亚:最大的问题哪里呢,因为他接受过富国策,现代经济学的教育,那经济学里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叫金匠法则,那么宋汉章可以这样讲,他从一开始,从进了银行这一天一直到最后离开中行,他的大脑里最主要的固守的理念就是金匠法则。金匠法则就是准备金,就是说发行钞票,银行发行货币,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金,就是我发行在外面,我一个银行发行了一百万的货币在外面,钞票在外面,我不一定在我的库房里存够一百万的银元,我可能只要三十万够了,那么我的七十万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另外的产业上面去。所以叫金匠法则。但是你不能低于这个比例,低于比例就会产生银行挤兑现象,银行就崩溃,他说他讲专业。

解说:然而以一己之力同袁世凯政府抗争,力量悬殊,可能独木难支。宋汉章决定争取上海及江浙金融界的支持。

李德林:以这个长江为界限的,这些个督抚们,早就对袁世凯不满意了,知道吗,更重要的是这一部分人绝大多数人的钱是放在中国银行里的,尤其是放在上海的,这是第一拨势力。第二一拨势力就是江浙的那些财团们的钱,因为当时的中国银行作为国家的这个中央银行信誉是最好的,自然就把钱放在里边。第三一股势力就是江浙在中国银行改组的过程之中,作为银行股东的这一部分江浙财团们,这三股势力都支持。

马长林:上海的这些银行家金融家他们已经有独立的这个意识,某种程度可以跟你北方这个政府分庭抗礼,他有这个实力。

李德林:他们当时的一个观念,我现在对抗的不是袁世凯的停兑令,我是在拯救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信誉,这是他们的一个观点。

解说:也正是得益于江浙财团的支持,宋汉章才能够决然对抗袁世凯政府的停兑令,宋汉章发电给北洋政府,请求给人民一线生机,不要搞垮中国金融,并声称将坚持兑换到最后一元为止。5月12日,上海中国银行正常营业,开门迎接兑换大潮,所有纸钞都可全额兑换,同时在报纸发出通告,星期日照常营业,全力帮助民众兑换。上海中国银行的举措打消了民众的心理恐慌,开门两天之后挤兑者逐日减少,一周之后挤兑风潮完全平息。

姜楠:宋汉章之所以能够抵抗袁世凯的停兑令,除了其专业操守和独立人格之外,更重要的一层原因是江浙财团的支持,当时的江浙财团作为一支正在崛起的新型资本力量,已经有了同袁世凯政府分庭抗礼的实力,他们不希望袁世凯政府的政令干扰长三角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因此全力支持宋汉章抗停兑令。不过宋汉章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蒋介石上台后故伎重演,争夺中国银行控制权,宋汉章终被排挤出局。1949年他前往香港,1968年病逝,中国民营金融进入了一段沉寂期。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