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她曾代表刺绣艺人出国 精湛技法让英国人叹为观止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地处太湖之滨的镇湖是当地声名远扬的苏州刺绣小镇,今天,这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绣娘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一方绣架、十指春风。时光倒转、实物为证,两百年前,故宫的大量绣品,包括皇帝龙袍上的绣片、床榻上的靠垫、门楣的装饰等等,大都出自苏州绣娘之手。

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十万绣娘姑苏城

从发现这种吐丝的蚕宝宝,到利用丝线做成丝绸,再道织锦刺绣,中国丝绸文明近七千年。苏绣分得两千多年的灵气的,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同时,苏绣也是苏州的名片,很多人来到苏州看到精美的苏绣,也不免对绣娘们产生好奇。

王鲁湘:这个一到苏州,想起的就是苏绣,一想起苏绣就想起苏州过去说的一句话,叫做十万绣娘是吧?那么,十万肯定是极言其多的意思,可能还不止十万。

陈英华:对,我们是这边有,南方有一个说法,就是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它是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院子或者一个院落,近期每个窗户边上有四到五个小姑娘或者嫂子,自己家里的人或者自己要好的姐妹,就在那个家里以刺绣为主。

王鲁湘:这其实也很诗情画意的,漂漂亮亮的几个苏州小女孩然后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头,旁边是花木复苏,或者下雨的时候就顶到屋子里头来,在南窗窗户底下。

陈英华:是的,然后夏天就在那个有背风的那种小弄堂里,然后是树荫底下绣一下,就晚上有的时候还会,晚上刺绣要紧的话,还会加个夜班什么的。对,是的,就讲讲笑话,说说那种故事的都有的,那种老人在边上讲讲故事,我们就绣刺绣。每天要绣,晚上有三到四小时。

解说:苏州十万绣娘,八千在镇湖,一流高手也多集中在此。今天,陈英华是和少女时代一样,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一针一线绣年华。

记者:您这幅作品要绣多长时间?

朱雪花(苏绣艺人):我这个要绣一个半月,因为是双面绣嘛,双面绣它反面还要绣的。它这个水墨画,线要比较细,有一丝啊,从六丝到一丝一个过渡。

解说:这些镇湖绣娘是苏绣的中坚力量,对她们而言,刺绣是靠手艺吃饭,把心放在手里的活儿上,踏实、安静。

陈英华:像我们那时候女孩子这边有个就是风俗,然后这边的女孩不是以读书为标准的,就是她是以刺绣,你绣得好、绣得快就说明你聪明。然后是一般这边也是跟以前那种传统的习惯有关系吧,女孩一般在家刺绣,然后是男孩子读书。所以,这边的女孩子是以刺绣为衡量你那个聪明与否、贤惠的。我们结婚嫁妆的话,也有绷子那种,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绷子,产生自己绣的被面,然后有一套刺绣的工具,然后陪嫁的。

解说:沉淀了千年的雅致,苏绣以新意运旧法、显光弄色。陈英华以线为墨,以针代笔,通过多变的针法在绢布上绣出一面面平整娟秀的传统文人画,绣出一个艳丽多彩的现代立体作品。出自于她手下的人物、花卉、风景已是画绣不分,可远观,可近看。

王鲁湘:像我们刺绣的那个女工更多的是照着已有的这一个现成的稿子,然后主要是设计出针法和配好颜色,然后就把它一针一针地绣出来。那么你们也有没有学习过自己设计画稿?

陈英华:自己现在像我们新一代绣娘有的,她就是学一点素描,就那种人物的勾线稿也有一点。

王鲁湘:对。

陈英华:像我们也开始学线描画,因为这个刺绣你要花时间和精力的,就是你还要花好多时间才能画得很好,自己设计的。现在有的自己摄影作品也会绣一点,拍下来的,觉得挺漂亮的那种风景,然后或者是小动物,再加一点自己勾线的东西,然后用针法把它体现出来。

复古如古 苏州绣娘让故宫绣品重焕光彩

解说:从朝到暮,从小绣娘到老绣婆,从一代人到千百代人,一针一线却幻化成多变的针法,抢针、散套针、乱针等等,这些我们普通人完全无法参透的指尖妙计,最终以唯美的绣品流传于世。

王鲁湘:那在这么多年跟故宫合作,替故宫复制这些乾隆时候的最经典的皇宫绣品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古人很了不起?

陈英华:我特别崇拜那种古人了,因为他们的东西都绣得真的是太好了。就是他们当时是那种平整度,然后是那种纹饰、配色都很文雅跟美丽。

王鲁湘:对,它既有帝王的那种奢华,但是你看所有的配色又很沉着和稳健,是吧?

陈英华:是呀,所以,我们有几个朋友过来说,这个东西放到现在的话,去走秀的话,这种颜色真的是太好看了。

王鲁湘:太好看了。

陈英华:对,他们去英国什么的弄刺绣,他说这个拿出去才是我们中国真正的奢侈品。

王鲁湘:对,也就其实您过去,包括工艺厂,包括“文革”中间,其实过去绣的很多东西,包括出口的东西,其实远远没有达到过去宫廷刺绣的设备。

陈英华:对,因为那时候,那个时代的人也就是一辈子干一件事情,然后她那个手艺都是很精湛的。她用针的话都是根据它的每个刺绣的纹理,它一针就是慢慢慢慢过渡、过渡,就像你有一个流水线,我们画画的话,它特别流畅就这么弯过来了。然后它到收的地方就收得特别美,它就是有那个弧线的,它走的时候,所以每一针都要看好的,不是说一般你就随随意意就能绣的。其实那个宫廷绣是最见功底的。

解说:十多年来,陈英华接手了倦勤斋、符望阁的门楣、隔扇心等内饰苏绣的复制。曾经残破不全的皇家刺绣,经她的巧手得以复活,陈英华也不断得到故宫新的邀约,承担了寿康宫等其他宫殿的复制任务。

陈英华:我们也花了好多时间,就是两三年,帮他们复制这个针法。然后,丝线的粗细我们也都有查证。

王鲁湘:要先去研究它原先那个绣件原作,是吧?

陈英华:是,复古如古,他们有要求的是复古如古,他不要现代的针法。

王鲁湘:对。

陈英华:现代的针法跟这种有区别,你看它这种里面的走向,你看它这种,这个是莲花,一朵。

王鲁湘:莲花,然后它里面那种走向留出来那个轮廓就特别漂亮,你看这里面。

王鲁湘:那这样一幅,我们打开一下看看,这样一个面积,大概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出来?

陈英华:我们从勾稿到刺绣的话,大约要12个月,一年。

王鲁湘:多少个工人?

陈英华:就一个。

王鲁湘:一个绣娘?

陈英华:一个绣娘。

王鲁湘:整整一年?

陈英华:一年,然后勾稿的时候,我们画稿,勾这个稿件也要一个到两个月。它刺绣就一年。

王鲁湘:对。

解说:最近的一段时间,陈英华和她的姐妹们每天都加班加点,她们要为颐和园赶制一套复制品,慈禧太后乐寿堂的《百鸟争鸣》。

陈英华:它这种针法也是按以前老的那种老针法。

王鲁湘:绣这个石头。

陈英华:我们先要去比它那个丝线的粗细,它也是文物嘛,它原状文物还在,它就是有点颜色褪色了。

王鲁湘:褪色了有点,然后丝起毛,有点发绒了。

陈英华:然后这个它就绣好了的话,就放在那个乐寿堂,直接它就展出了,以前是用布蒙着的,罩着的,现在它就直接。

王鲁湘:把这个就直接对观众,对游客(开放)。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姑苏绣娘的指尖岁月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3/wf2_4678174_135216.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