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他组建了第一只中国人主导的考古队 将中国信史追溯到商朝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1919年的5月,北京爆发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五四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有一位年轻人不仅参加了这场震惊中外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运动,而且他还被推举为学生游行总指挥,这就是当时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傅斯年。

核心提示:1919年的5月,北京爆发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五四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有一位年轻人不仅参加了这场震惊中外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运动,而且他还被推举为学生游行总指挥,这就是当时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傅斯年。

凤凰卫视4月1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楠: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各位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凤凰大视野》。1919年的5月北京的迎春花已经盛开,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北京爆发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五四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有一位年轻人不仅参加了这场震惊中外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运动,而且他还被推举为学生游行总指挥,这就是当时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傅斯年。

为家国理想不惜代价 对抗当权成为学运领袖

解说:这位当时只有23岁,出生在山东的汉子傅斯年,他是为民族国家理想,自由民主抱负不惜牺牲任何代价,都要和当权派对抗的新青年。在游行队伍中,他的弟弟傅斯严也在其中。

傅乐治(傅斯年侄儿):五四运动的时候他(傅斯年)领头的,我的父亲也去了,冲进去以后他们把大门关起来了,关起来后就有人拱,然后我父亲刚刚年纪也轻,所以他就站在上面就跳进去,就从墙上跳过去,跳过去以后他就把那个大门打开,大门打开了,把杠子抽了,把大门打开了,结果学生就蜂拥而进。

解说:在五四运动中傅斯年在会议中被同伴打了一拳,他愤而辞去总指挥一职,并退出学运圈。历经五四运动的激情,仍在北大念书的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在胡适的支持下开办了《新潮》杂志,他在《新潮》杂志发刊旨趣上说,今日出版界之职务,莫先于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王汎森(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在《新潮》的发刊词里面,写得已经非常清楚,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我们的各种学术太落后了,所以重点应该,重点在他当时讲不是搞运动,重点应该是培植学术。

从小博闻强识 自费留学遍读西学

解说:主张学术救国,傅斯年似乎从小就是个读书的料,他被誉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这是山东聊城的运河古城,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军粮运往京城的古水路通道。1896年清光绪年间,傅斯年就是在这座古都下长大。

傅乐桐(山东傅斯年亲族):现在咱们的位置就是当初傅斯年先生从小出生地,也就是清代的相府,就是傅先生的上七代祖,傅以渐,从他当宰相以后才成为相府,当时是康熙南巡的时候有一个题词叫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横批是圣朝元老。

解说:如今这个清朝的圣朝元老只剩下待整修的傅家墓园,几乎所有的傅家后人都葬在这里,包括傅斯年的祖父傅淦和父亲傅旭安。但对家族圣朝元老这个封号傅斯年却不愿沾光。

傅乐治:在北大的时候,他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就问他,听说你的先祖是傅以渐,他马上就把头回过来了,他连搭腔都没有搭腔。

解说:傅斯年从小博闻强记,经史子集倒背如流,开私塾为业的祖父傅淦看出这孙子是可造之材,专心教导傅斯年读书,毕其一生之功力传授,为傅斯年奠下深厚的国学底子。

傅乐治:奶奶说他小时候他不洗澡,他为什么不肯洗澡呢,就是家里穷,买不起纸,所以他把所有的文章都是写在板凳的后面,后来叫他洗澡他不太肯洗,结果拉开衣服一看发现他身上也有字。

解说:后来傅斯年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底子深厚的傅斯年在中文系游刃有余,他甚至明确指正教授教学内容的多项错误,同学甚至还尊称他为“孔子第二人”。

当时北大国学大师旧派的黄侃和新文化运动新派的胡适正辩得不可开交,年轻的胡适刚从美国留学回国,在北大哲学系教书,不少哲学系的学生对胡适的新思潮有意见,想罢免胡适。顾颉刚拿不定主意,邀请中文系的傅斯年前去旁听。

王汎森:就他(傅斯年)原来事实上是黄侃阵营里的爱将,那为什么被新思潮被反传统的思潮吸引过去呢,我觉得这跟两个原因有关,第一个就是说整个时代的刺激,这个时代发现旧的东西没有办法对时代提供有力量的解答或是帮助,意思说论旧文化的水准胡适在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当时这些学生看起来,并不算最好的,但是论整个方向他们认为这是可以嘉许的。本来他们是准备去把胡适轰下台的。

解说:听了几堂胡适的课后,傅斯年下了个结论,他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在旧派的压力下,胡适仍然留在北大哲学系,而这竟然和中文系的傅斯年有关。

1920年24岁的傅斯年,考上了官费留学生,在经济极为拮据的条件下出了洋,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留学长达6年半。在天寒地冻的欧洲,傅斯年最痛苦的是没钱买食物。

傅乐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所以后来他对饮食上的问题他就比较随性,吃苦吃得太多。

解说:原本在中国只学习中文,在几乎没有理工学习的基础下,他广修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甚至语言学,这是当年他求学所留下的数学笔记。

王汎森:我在写这论文的时候,因为我影印了一些他(傅斯年)以前的数学笔记,带在身上带到普林斯顿,我请了一位现在在哈佛大学数学系当教授,我说你帮我看看,这数学是什么程度,他说是数学系不知道大几的程度,那就很不错啦。可见他在欧洲的时候为了吸收西方的,包括科学,包括历史,包括语言学等等这些东西,无书不看。

以西方科学新知为基础 开启中国新史学

解说:1927年已经31岁的傅斯年准备启程回到中国,他的才气吸引了很多学校的青睐,他没有忘记五四运动后要以学术救国的志向,他要以西方科学新知为基础,开启中国的新史学,让东方的科学正统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

这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陈列馆,除了明清时期的内阁档案等珍稀史料,馆中并珍藏了中国考古遗物十余万件,其中还包括傅斯年在北平购买的一批商周青铜器。这座馆内许多典藏品都和傅斯年的决策有关。

王汎森:因为这个明清档案,因为清朝亡了,其实当时很多文件都散失,所以就很多大量的明清档案就卖到做回收纸的地方,就是回收,然后被当时的一位藏书家李木斋买下来,这中间还牵扯到史学家陈寅恪知道了以后告诉了傅斯年,所以傅斯年就用很大的力气。当时因为你一旦有人要买了,大家就居奇了。

解说:1928年32岁的傅斯年从欧洲搭船到了香港,就接到了广州中山大学的聘书,来到了广州,他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开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他为史学研究留下了一句这样的经典。

傅乐治: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他的口号。

解说:当年考古研究都是由外国人主导,傅斯年组织了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考古队伍,他不想在考古领域上成为外国学者的帮佣。这是傅斯年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所留下的身影。

马亮宽(《傅斯年传记》作者):考古这方面当时就确定了目标,用西方的科学的考古方法来在大陆进行科学考古,就此选定了安阳殷墟。

解说:安阳殷墟考古将近10年,共有15次的大型挖掘,考古人员住进简陋的民居,几乎以当地为家。傅斯年的同门师兄顾颉刚当年在《古史辩》中所提到的夏商的历史是不可信的。傅斯年的殷墟考古推翻了《古史辩》的论证,考古证明了上古史推到了夏商两个朝代是有根有据的信史。

王汎森:在《古史辩》运动以后,那个大量遗骨认为古代的书历史都是假的,都是靠不住的,认为东周以前恐怕主要是石器时代这样的想法,一下子就,因为出来的东西异常的精美,而且都是商朝的东西,离周还有一段时间。那么尤其是使得这个信史往前拉了几百年。

战争颠沛流离仍不忘致力研究

解说:殷墟考古正逐渐获得成就之时,中日战争爆发,考古被迫暂停。此时史语所早已迁移过一大半的中国,在史语所搬迁的过程中,傅斯年和俞大维的妹妹俞大彩结了婚,即便在迁徙途中傅斯年仍致力于研究,但史语所不断迁徙的命运让傅斯年有了“搬家先生”的称号。

王汎森:史语所在傅斯年手中搬了多少次,前前后后好像有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来次。

解说:史语所落脚四川李庄,大批研究人员来到这里,给寂静的山区带来新氛围和新气象。

傅乐治:有一次弄了个骨头在晒,李庄附近的老百姓看到了,看到以后说不得了,研究院在这地方吃人啊,你看连骨头都有了。

解说:这位“搬家先生”傅斯年有着肥胖的身形,同事们背地里都叫他“肥猫”。

马亮宽:史语所、社会所都在李庄那个地方,下午或者晚上都在一块,散步、聊天,早上傅斯年一去他们一看见傅斯年回来了,大伙也都不敢去。连散步都不敢,回头一见傅斯年都溜回去了,所以说“肥猫”给的戏称,一个是他们一致对傅斯年,后来有点不满,因为他太霸道,太霸气,所以就戏称“胖猫”。那些耗子就是指那些青年学生,青年学者在那里。

王汎森:因为有人就说傅斯年做人像数学一样,他有他一定的数学定律要遵守。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 00-09: 35

          周一至周五 16:15 – 16:5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民国先生(下):第七集 傅斯年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4/11/b7bf6988-c58e-4f66-ac54-cfc87c6c3824.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