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皇家御用品走出紫禁城 苏作匠人的雕工精巧得“令人发指”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文化内涵深厚,技艺卓绝,这正是明清两朝皇帝看重苏作的重要原因。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盛赞过苏州玉雕,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在明清两代前后四百多年间,苏州雕刻工艺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

核心提示:文化内涵深厚,技艺卓绝,这正是明清两朝皇帝看重苏作的重要原因。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盛赞过苏州玉雕,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在明清两代前后四百多年间,苏州雕刻工艺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整个社会的时尚潮流。

凤凰卫视11月19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精细雅巧,苏州玉雕技冠天下。文人雅趣,嘉定竹刻帝王一见倾心,大巧若拙,端砚,澄泥砚尽显匠心,剔红,剔黄,剔彩漆器,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明清两代宫廷陈设首推苏作,《紫禁城里的苏州风》,《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故宫紫禁城与苏州的渊源究竟有多深,绝对是一言难尽。我们只能举一个听起来相当有震撼力的例子来简单说明,比如紫禁城的设计师是苏州人,名叫蒯祥,蒯祥是苏州香山人,紫禁城就是以他为首的香山帮匠人集体营造的,不过这个话题说起来太大,不好驾驭,这次我们只说故宫的室内陈设与苏州的关系。今年8月,来自故宫的100多件文物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它们可以说是明清两代宫廷御用苏作工艺的代表,紫禁城里的苏州风,就这样徐徐吹至江南,将精巧苏作带回到了秀丽景致之中。

苏州玉雕精细雅巧 乾隆皇帝喜爱

陈瑞近(苏州博物馆馆长):从清宫的档案材料来看,苏州的那个工人工匠在宫廷里面非常多。

王鲁湘(主持人):你比如雕玉的,像姚宗仁他们这些人是吧。

陈瑞近:对,在乾隆朝,一朝的时候,玉雕工人大概就有40个苏州人,近40多,对。

王鲁湘:就都是从苏州专诸巷这边过去的。

陈瑞近:对,宫里面有很多苏州的东西,有几种情况,一个是造办处,那个地方选送的工匠到造办处,直接在造办处做的。第二种情况是造办处发往苏州织造府,按照造办处那个样子来做,做了以后再上供给,送回宫里去的。还有一种就是自下而上的进贡。

王鲁湘:主动进贡的。

陈瑞近:主动进贡的。

王鲁湘:这就造成了在故宫里头,大量的苏作的存在。

陈瑞近:对。

王鲁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明清两代几十位皇帝的这种生活是由苏州工匠给打造的,是吧。

陈瑞近:可以这么说。

王鲁湘:从房子是吧,从大到房子,这个中到这个家具,小到摆设。

陈瑞近:小到摆设,对。

王鲁湘:是吧。

陈瑞近:还有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多都是织造府,那个苏州织造府来做的。

王鲁湘:要是没有苏州的这些工匠的存在,明清两代的皇宫的生活,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是吧。

陈瑞近:会枯燥很多。

王鲁湘:会枯燥很多,对,逊色很多。

解说: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他的著作《受益堂宦游笔记》中写道,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璜,珍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这就是“苏作”一词最早的出处。“苏作”是苏州手工艺品的统称,也是技艺精湛的代名词,其中雕刻工艺尤为突出,最具盛名的有玉雕,竹刻,牙角雕,砚雕,在明清两代王朝,最顶级的苏作工艺品大多被送入宫廷,成为帝王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收藏品。乾隆皇帝就是“苏作”的铁杆“粉丝”,他喜欢在自己收藏的“苏作”工艺品上题诗,留款。这件白玉双婴耳杯,就是乾隆的收藏,玉质温润细腻,杯子两侧以童子为耳,童子双手攀于玉杯口沿,踩于祥云之上。

陈瑞近:这件东西当时乾隆拿到手的时候,他对鉴定非常自信,他认为这件东西从造型。

王鲁湘:从沁色。

陈瑞近:从刀工来讲这是汉代的东西,但是呢,他觉得沁色有一点点奇怪,然后他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所以他就把当时的姚宗仁给叫来问他。

王鲁湘:就在造办处,咱们苏州的玉工。

陈瑞近:对,就是苏州的玉工,造办处叫来了以后,他就问他,应该来说这是一件汉代的东西,我看了很多,为什么我看了有一点总是有一点不对,然后姚宗仁就告诉他,事实上他说这件东西,是我爷爷做的,他说这个沁色为什么不对呢,是这个沁色是我爷爷做旧的,他们做旧呢为什么会,但是乾隆皇帝觉得你做旧能做的这么逼真吗,他说我们家传有种秘方,用琥珀,来把它染色,用一种专门一种技术来把它染色。

王鲁湘:家传的,祖传的。

陈瑞近:对,祖传的一种方式,所以那个乾隆皇帝听了以后,非常的奇怪,也觉得非常好玩的事情,所以他就写了,把这件事情写下来了,也说明乾隆皇帝胸怀也算是比较大的。

王鲁湘:对。

陈瑞近:气量比较大的,他要把它记下来,我当时怎么看错了,或者是问了以后是怎么,把这个事情就记述了下来以后,做了个小册子,再配了一个黑漆描金的盒子。

解说: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盛赞过苏州玉雕,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技艺高超的苏州工匠,在传统的玉石、象牙、犀角、竹木等多个雕刻工艺领域大显身手,在明清两代前后四百多年间,苏州雕刻工艺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整个社会的时尚潮流。

王鲁湘:为什么在苏州这样一个州府的地区,江南会形成中国的手工艺艺人,匠人密集而且能够把手工艺做到如此的这个一种精致的程度。

陈瑞近:苏州呢从到了唐宋以后,经济就逐步地发展起来了,北宋的时候,朝廷就在苏州设立了造作局,到了明代苏州的经济应当来说是比较的繁荣,是南方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只有经济繁荣了富裕了,才能够追求一个精致的生活。

王鲁湘:对。

陈瑞近:这是一个经济上的一个富裕。

王鲁湘:一个条件。

陈瑞近:条件,对。明代推广了一些制度,也是对苏州手工业发展的一个政策上的保证吧,原先是工匠轮班制,但是呢这个条件到了明代成化年间,觉得这个制度不能适应了,改为我交钱来代替了那个兵役啊,劳役啊,代替了那种赋税。

王鲁湘:匠人不用再去服别的国家义务了。

陈瑞近:对。

王鲁湘:他就一门心思在这里做他的手艺,然后用挣的银两去代替劳役。

陈瑞近:这样就解放了他们,就是说我就是我只要我做我这个作品,我把它做出来了,能够卖掉以后,我可以就来代替我的赋税。

王鲁湘:对。

陈瑞近:这样的话,我的那个生产力就解放了。

解说:自古江南富庶,而苏州从宋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明代,因为工匠制度的变革,手工业更是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技艺高超,而且名家辈出。明朝中后期的苏州玉雕,就已经名扬海内,玉雕名将陆子冈更是名声斐然,陆子冈是明中晚期治玉名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即被富贾,权贵追捧和收藏,甚至有人假冒他的名号牟利,此次展出的五件子冈款玉器,虽然雕工俱佳,但落款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既使是故宫藏品,也很难判断是否都为陆子冈所作。苏州玉雕发展的高峰在乾隆时期,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清王朝最终平定新疆,此后和田玉料大量贡入内廷,原料的充足使得宫廷玉器活计大量增加,乾隆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玉匠,据清宫档案记载,苏州玉工在乾隆一朝共有18批,近40人进入内廷造办处,而实际征调的人数可能更多,乾隆帝甚至亲自过问玉器制作,他会根据玉工的专长安排活计,有时还会参与设计。这件青玉炼药仙人图山子,就是由乾隆帝自己设计的。

陈瑞近:因为大家一直认为乾隆是任何东西设计的,都非常的繁复,层次非常的丰富,但这件东西非常简易,它是一块新疆和田的青白玉的籽料,中间掏了一个山洞,里面雕了一个仙人在炼药,然后呢,在它这个洞的前面呢,勾勒了一条小溪。

王鲁湘:一条小溪。

陈瑞近:对,一条小溪呢,潺潺地流。

王鲁湘:也是顺着这个籽料的天然的流。

陈瑞近:对,它正好是有一些纹路。

王鲁湘:对,稍微借着。

陈瑞近:借着这个纹路做了一下,所以整个意境,应当是像一个山水小景一样,布局构图都非常的合理,让你看了有一种很心静的感觉。

王鲁湘:巧妙地利用了山子本来的。

陈瑞近:对,本来这个料的形状。

王鲁湘:和它的一些个纹路。

陈瑞近:所以说,乾隆的东西一定是很繁复的,这个不一定。

王鲁湘:不一定。

陈瑞近:从这种玉器,很多玉器上来看出,他还是有追求一个简约的美的东西。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胡玥 PV082]

责任编辑:胡玥 PV08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1-19文化大观园 紫禁城里的苏州风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1/19/5b746ca7-9943-4565-8290-69b70443d3b1.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