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忽必烈驭马而来缔造雄伟帝国 大元三都却仅存97载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忽必烈率兵征战四方,打下了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并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大元三都。其中最举世瞩目的就是忽必烈称帝,继元上都之后,为入主中原而重新选址修建的元大都。《马可

瓷器不易在迁徙中保存 元青花存世量很少

解说:宴会上除了考究的服饰,精美的器皿必不可少,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传世最稀少的瓷器之王,元青花。元青花瓷器制工繁杂,价格昂贵。即使在富足的元朝,也只有皇室及一小部分贵族得以使用,再加上瓷器不易在迁徙中携带保存,所以即便在元代,元青花也是作为外销瓷流通海外,因此,今天国内元青花传世品则更是少之又少。

王鲁湘:这件元青花是呼和浩特出土的?

谭晓玲:对。内蒙古博物院藏。

王鲁湘:这个画的是,好像是水里头的东西。

谭晓玲:对,它中间是一对鸳鸯,两边呢有鹿纹,有莲花。

王鲁湘:天鹅。

谭晓玲:天鹅,是典型的一个元代的纹饰,并且那种这个云纹也是对称分布的。

王鲁湘:对。

谭晓玲:用的料呢应该也是典型的,就是元青花最好的料,叫苏麻离青。

王鲁湘:苏麻离青料。

谭晓玲:对。这件青花大盘呢可以说是一个元大都的一个代表之作。

王鲁湘:代表性作品。

谭晓玲:也是反映了元青花那种最高的一个成就了。

王鲁湘:对,这个元青花可以和伊朗,和土耳其的元青花可以有一比了。

谭晓玲:对。

王鲁湘:也就是从它的这个直径,和它的这个厚度来看,它也不是为汉人的生活生产的。

谭晓玲:对。

王鲁湘:是吧。它也是为游牧民族那种生活习性,席地而坐,手在里抓东西吃。

谭晓玲:对,或者是说吃那个手把肉的时候。

王鲁湘:手把肉。

谭晓玲:对,放大块的羊肉。

王鲁湘:元代瓷器中间,这种高脚的把杯好像比较常见,是吧。

谭晓玲:对。

王鲁湘:这是不是也是适合这个马上,马背民族他们自己这个饮食的这种习惯的。

谭晓玲:对。这种那个高足杯,带把的高杯足在元代呢被称为上马杯。

王鲁湘:就是上马杯。

谭晓玲:上马杯。就是说临行之前,就是说再喝一杯,举行个告别仪式。本身呢这种那个杯子呢,有一个,有个把,就方便。

王鲁湘:方便拿着。

谭晓玲:把握。

王鲁湘:对。在马上因为只能一个手抓,这个手要抓缰绳是吧,就这么。

谭晓玲:可以这么。

王鲁湘:可以这么理解。

谭晓玲:对。

解说:青花虽美,但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却更加偏爱坚实又华丽,并且能够体现身份高贵的金银器,这些金银器大气厚重,不拘泥于细部的刻划,更看重器物本身的韵味,多了一丝蒙族特有的洒脱气质。

谭晓玲:这种那个高足金杯呢,在元代的文献里,应该是被称为大金盅。

王鲁湘:大金盅。

谭晓玲:嗯。

王鲁湘:这是个纯金的吗?

谭晓玲:纯金的。因为大金盅,一般就是说蒙古比较好的人,他要结为安达个。

王鲁湘:安达,对。拜把兄弟的意思。

谭晓玲:拜把兄弟。他是对这个安达比较尊重的话,他有时候也要一起喝酒,用什么来喝酒呢?就用这种大金盅来喝。

王鲁湘:大金盅,对。金庸的那个武侠小说里头,这个郭靖和拖雷就结为安达。

谭晓玲:对,结为安达。所以说结为安达,他们喝酒的时候一般都。

王鲁湘:用大金盅。

谭晓玲:用大金盅,《史记》记载里也这样。

王鲁湘:也就是实际上,这个游牧民族,更看重贵金属的东西。

谭晓玲:对,贵金属,它便于携带。

王鲁湘:便于携带。

谭晓玲:有时候瓷器,它游牧生活它不便于携带。

王鲁湘:是的。

谭晓玲:它容易碎。

王鲁湘:易碎。

谭晓玲:另外这种也是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

王鲁湘:财富。

谭晓玲:对。

王鲁湘:说到财富,我们去看那一边,那一边的东西大概就是,既是身份,也是财富了是吧。

谭晓玲:财富,地位,还有他信仰有关,这件那个金冠饰,也是应该是蒙古贵族,参加宴会的时候,或者说重大仪式活动的时候,佩戴的。还是刚才,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就是蒙古人有,一生中有重要的三件事,宴会是其中的一件,所以刚才穿这个一色衣。

王鲁湘:一色衣。

谭晓玲:和皇帝要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然后呢还要配上这种那个金冠饰,身上镶嵌宝石。

忽必烈欲把蒙汉两族文化融合 蒙古贵族却心怀异志

解说:建都中原,忽必烈把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与蒙古人的民族传统相结合,但这些在蒙古保守派看来,他的行为举止不够蒙古化。对汉族文化的钟情无疑意味着对自己民族的背叛,面对蒙古宗王各怀异志,忽必烈为了稳固江山,也不得不对他们采取各种安抚政策。其中就包括,每年要携带王室贵族,从元大都回到元上都的两都巡幸制度。

王鲁湘:这个元朝的皇帝,从忽必烈开辟这个两都巡幸制度,就是从大都要到上都去巡幸,这个好像沿途保卫他的,都是他的皇家禁卫军是吧。

谭晓玲:对,它两都巡幸制度一个就是,还是为了适应他那个原来的蒙古草原文化的特点,遵守它那个蒙古游牧文化。

王鲁湘:对。

谭晓玲:另外也是照顾一些蒙古贵族的情绪。

王鲁湘:情绪。

谭晓玲:对。就是。

王鲁湘:要常回老家看看。

谭晓玲:对,常回老家看看。一年有两次,夏天的时候呢就到上都,冬天呢在大都。我个人认为呢,是忽必烈一种统治的政策吧。

王鲁湘:一种政策。

谭晓玲:安抚蒙古贵族的一种政治手腕。

解说:对于很多蒙古贵族而言,他们征战扩张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他们并没有忽必烈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也势必无法理解,忽必烈所推行的种种汉化政策。

谭晓玲:到后期呢,对蒙古宗王的赏赐太重。

王鲁湘:太重。

谭晓玲:蒙古宗王不断向皇帝索要金银财宝啊,这样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另外呢它天灾人祸也不,也不断,就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这种关系。

王鲁湘:你现在听他们那个时候,看元朝的有一些东西,你听录下来他们皇帝说的话,你都觉得特好玩,好笑。

谭晓玲:还有一本书里比如说那个,诋毁蒙古宗王,说他们不会写汉字,写七,勾不会往这边写,要往,往左写。

王鲁湘:对。

谭晓玲:就是从这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就是蒙古贵族,他还是非常保守的,并且呢漠北贵族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在漠北,是他们龙兴之地嘛。

王鲁湘:龙兴之地。

谭晓玲:所有的,就前期蒙古的大汗,必须在漠北称帝,通过呼里台会议,有总王拥戴你,你才能够是合法的一个帝王。所以说这个元朝可能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

王鲁湘:没有很好的问题。

谭晓玲:(没有)很好的解决。

王鲁湘:也就是说,我们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入主中原以后,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基本的规律是逐渐的是汉化,汉化程度越高他统治的时间可能会要越长一点,越稳定一点。

解说:晚年的忽必烈个人生活也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和不幸,他最钟爱的妻子,最看重的儿子相继离世,他一直推行的汉化制度时钟遭遇蒙古宗王的抵制,忽必烈陷入了极度的孤独和痛苦之中。衰老、倦怠、失望和酗酒无度,终于敲响了他的丧钟。在他80岁那年的2月,忽必烈在他亲手打造的宫殿中离世,从此大元三都也随着后继者越来越薄弱的统治而日渐衰落。乃至轰然倒塌。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王圳 PV026]

责任编辑:王圳 PV026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6-10-01文化大观园 梦回元朝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0/01/ccd70599-f65d-4085-ab6e-a7eb2f171777.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