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贵妃用的镜子到底有多亮?揭秘古代镜子中的玄机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实铜镜本身就是一段段凝固的历史,铜镜背面的花纹就是一幅幅的精致历史画卷。凤凰卫视8月20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杨贵妃用镜子到底有多亮,除了照人之外

 核心提示: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实铜镜本身就是一段段凝固的历史,铜镜背面的花纹就是一幅幅的精致历史画卷。

凤凰卫视8月20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杨贵妃用镜子到底有多亮,除了照人之外,古代铜镜还有哪些用途,这个绵延中国四千年历史的神器,又见证了多少阴谋诡计,看到多少悲欢离合,《镜鉴古今——中国千年古铜镜》,《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1976年春季,在河南安阳一个叫小屯的村庄附近,考古工作者正在发掘一座墓葬,当墓坑的淤泥被清理干净时,考古队员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深深的墓穴中堆满了各种大小的青铜器,数量竟然有两百多件,一个埋藏了三千多年的秘密被揭开了。原来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商王武丁的夫人妇好。在妇好墓中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青铜镜,铜镜的三角几何纹饰,让考古人员想到了一年前在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两个铜镜纹饰十分接近,而齐家文化出土的这枚铜镜,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镜,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镜”。今天人们使用的镜子,一般都是玻璃造的,那么在玻璃发明之前,镜子是用什么做的?答案是铜。准确的说是青铜。《木兰辞》里,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木兰用的镜子就是铜镜。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青铜如何用来做镜子呢?如今四千年过去了,在和绅曾住过的恭王府里,正在举办一个小型的古铜镜展览,往来游客对这些难得一见的器物,充满了兴趣,对这金属的东西如何照人,感到好奇。

古代青铜镜金属配比严苛 清晰度不逊于现代镜

王鲁湘(主持人):铜镜我们知道它是个实用器,是真的要拿来这个照影的。那么我们现在收藏铜镜更多的是看它背后的纹饰,但是呢实际上在当时的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前面,能不能清楚地把我的影像给照出来,因此前面的抛光,抛的像镜面那样光,这样的技术难道在4000年前,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时候,就已经达到那样的水平了吗?

黄宏(中国铜镜研究会顾问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少将):我想是这样的,这也就是造成了很多,青铜器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们的困惑。实际上就中国这个铸造工艺的发展来讲,商周时候是曾经是达到过它很高的辉煌。

马臻杰(中国铜镜研究会理事):流传到现在,还能够照人的镜子会非常少,但是呢,原来就是说这个东西到底在古时候,没有像现在玻璃镜那种涂层,它能照人吗。湖北鄂博(鄂州市博物馆)的董先生,他们做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回答,不用任何的镀层,他们就是配比用的是仿照那个汉唐镜的,那种金属成分的配比,打磨出来以后,照人那个清晰度,不逊色于我们现在的玻璃镜,非常的清晰。

解说:青铜镜镜面需经打磨抛光以照容,因此其合金成分中,锡的比例相对其他青铜器要高些,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考工记》中,就记录了关于铜镜及其他青铜器合金的配比,浇铸一面青铜镜工艺相当复杂。所以,青铜境一般都是贵族所使用,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普通老百姓拿什么照镜子呢,青铜镜出现之前,人们又是如何照镜子呢。

青铜镜一般贵族使用 普通百姓以“鉴”照面

马臻杰: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大水缸,水缸里头不管是用青铜的做,还是陶做的,往里倒上水,等水平了以后对着水去照,没钱的您到河边去照,有钱的您家里备着,拿这个去照,而这个,以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这种,就流传下来见的这种尺寸非常大,里头您探进去半个身子,这半个身子都能看得很清楚,没有问题。

解说:能用来照镜子的“大水缸”,在当时叫鉴,鉴最初为陶制,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了青铜鉴。

马臻杰:所以说早期的在它几乎是同时期,“鉴”已经发展的,我们看了发展的非常的豪华了,它的那种工艺的那种特征,纹饰的那种复杂性,不逊色于同时期的鼎。

解说:在古代文献史籍中,鉴与境常常混为一谈,故有镜鉴之称。“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末期的一些著作中。比如《韩非子》中曾有“古之人,自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的字句,这些记载说明,青铜境至少在战国末期,已经广为流行了。

战国时铜镜神秘诡异 带有神话色彩

黄宏:战国的铜镜,我认为它最大的一个特点,蹈厉铺张,神秘诡异。为什么叫蹈厉铺张神秘诡异呢?因为战国时候,那个时候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蜂拥而起。

王鲁湘:对。

黄宏:那么那个时候的它这个各种学术,你知道它有相当大的神秘性,各种《山海经》故事是吧,都流传,那么人们那个时候,对自然界很多的解释,不能不求助于这个彼岸世界。

王鲁湘:对,是一种神话的解读。

黄宏:所以很多神话的题材,就深入到铜镜里面去了,所以你现在来看它里面很多图案,饕餮纹。

王鲁湘:饕餮纹。

黄宏:饕餮纹,你比如说螭龙、蟠螭纹,而且各种变形的,所以变形它就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它就有一种神秘诡异的这样的特点。

两汉是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 神仙思想流行

解说:春秋战国是铜镜的发展与流行时期,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镜形以圆形为主,偶见方形,到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透雕,金银错等工艺的铜镜。中国铜镜自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两汉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工艺以高浮雕为主,纹饰内涵丰富,气魄雄浑。

黄宏:人们可以从这个汉代的,国力强盛来谈汉境比较厚实等等,这个制作相对来讲,它这个材料上比较奢侈,但是我觉得更大的一个特点,是在于它所反映的就是神仙世界,天人合一。所以东王公西王母是这个时候所有汉镜必然的题材。

王鲁湘:尤其东汉镜。

黄宏:东汉镜。

王鲁湘:是吧。东汉的时候谶纬之学非常盛行。

黄宏:谶纬之学。

王鲁湘:对。是吧,神仙思想特别盛行。

黄宏:对对对。这个跟这个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是也到海外蓬莱。

王鲁湘:寻找神仙,寻找三山。

黄宏:寻找不老之药,是吧。

王鲁湘:对。

黄宏:所以这个神仙之说当时非常盛行。

汉代铜镜有大量铭文 朝廷用铜镜宣传国家概念

解说:汉代铜镜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铭文的出现,尤其是纪年铭文的流行,对研究汉朝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王鲁湘:这些文字的铭文,好像都具有某种对天下、家国、夫妻、家庭的那种,很良好的祝愿的,基本上好像是不是都这些内容。

黄宏:我觉得这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一个绕不过去的。

王鲁湘:绕不过去的。

黄宏:就是汉代铜镜上面的铭文。

王鲁湘:对。

黄宏:这个铭文特别的精彩,这个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中国的文字发展史秦末汉初,是一个从大篆向隶书,由篆转隶的这么一个时代,那么原来那时候,李斯那个时候,他创造的文字那种篆体,那么后来就走入到大众当中去,就把它隶化了。隶化最先就是汉代铜镜的铭文当中表现出来。

解说:这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汉鎏金铜镜,这面铜镜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中国大宁”四字铭文。

黄宏:中国大宁,子孙益昌,这个就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人们对这个国家统一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王鲁湘:就中国这个概念,当然比它更早出现,但是没有如此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头。

黄宏:对。

王鲁湘:那么这种中国这个国家概念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做的最好的是通过铜镜。

黄宏:通过铜镜。

王鲁湘:深入到了千家万户。

黄宏:说的太对了。

王鲁湘:是吧。

黄宏:我完全通过你这个看法,是这样的,所以它是一种最好的宣传。

王鲁湘:对,你看现在古代留下来的文物,历朝历代的文物,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的,最多的就是在铜镜上头,在汉代铜镜上是吧。

黄宏:对对对。

王鲁湘:好多铜镜的铭文里头,你一圈下来你总会找到中国两个字。

春宫镜在古代多为陪嫁用 有“教学”功能

解说:杨贵妃用的镜子到底有多亮,除了照人之外,古代铜镜还有哪些用途?这个绵延中国四千年历史的神器,又见证了多少阴谋诡计,看到多少悲欢离合?

《白雪公主》片段: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皇后想知道什么,墙上的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陛下的美貌有名的,但是我另外见到一位少女。

解说:镜子一直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国外,镜子有时就变成了魔镜,或是有灵异功能。中国各式各样的铜镜,在古代也不仅仅只作为一种生活日用品存在。在有段时间里,北京许多古玩市场的上翻门,谈“春宫”色变,因为一个女古董商人售卖“春宫镜”,被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行政拘留了三天。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春宫镜”,在古代这种铜镜有着特殊的功用。

马臻杰:以前有些地方是有这种规矩的,在女儿要出嫁的时候,家里要给预备一些陪嫁的东西,陪嫁的东西包括铜镜,这个铜镜也不是实用的,它上面会有一些教你怎么去做人媳妇的,春宫纹饰这样的东西。还有非常非常多的这种铜镜的,这样的功用,就说它有相当多是跟照容没关系的。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6:15-06:45 09:45-10:15

      周一 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8-20文化大观园 镜鉴古今——中国千年古铜镜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8/20/11f60534-12ad-4c72-b20d-0040182436f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