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党家村地处黄土高原却不染尘埃 传村中暗藏慈禧御赐避尘珠


来源:凤凰卫视

内容提示:这里是东方人类的民居瑰宝,特色鲜明的东方建筑、传统厚重的文化内涵,党家先祖如何挑选风水宝地,地处黄土高原却尘埃不染,慈禧御赐避尘珠是否确有其事,坑谷低处却从未受水患侵扰,《文化大观园》之《党

解说:重视教育的党家先祖带着对子孙读书成才的美好期许,建造了文星阁。但他们初建文星阁时,恐怕还没有想到这六个铃铛竟又为这座村庄带来了神奇的传说。据村中的老人讲,只要这文星阁塔铃连响两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这的灵验吗?

党鉴泉:地理位置上它位于村子的最东边。

王鲁湘:最东边。

党鉴泉:最东边,而我们这儿是小气候的特点是东风必雨,只要刮东风的时候就要下雨。

王鲁湘:就一定下雨。

党鉴泉:就要下雨。

王鲁湘:就是云朝西飞就一定会下雨。

党鉴泉:云往西,滑倒老太太淋死鸡。

王鲁湘:哦,就是下暴雨了。

党鉴泉:对。

王鲁湘:连鸡都会被淋死了。

党鉴泉:因为那党鉴泉:那个铃铛呢平时刮风嘛,也都不管什么风都叮当叮当响。

王鲁湘:嗯。

党鉴泉:但是由于白天有时候或者是那个风小的时候,人们听不太清楚。而如果在其他风,在这个西风刮来时候,那个铃声,声音往东去了。

王鲁湘:对,声音往东。

党鉴泉:南风、北风那都,只有刮东风之后呢。

王鲁湘:铃声传到村里头了。

党鉴泉:铃声传到村子里边了,所以我们在这个院子里边,在房子里边能听清楚,能听清楚的时候,这个别问,十有八九要下大雨。

王鲁湘:要下雨了。

解说:比起文星阁上预测降雨的铃铛,让更人惊讶的是,党家村自建村起,就从未遭受过水患。要知道,党家村与黄河直线距离仅三千米,历史上黄河水泛滥带来的水灾数不胜数,而党家村又处于低洼的沟谷之中。虽然一方面帮助了它躲避风沙的侵袭,但另一方面,遇到暴雨洪水,似乎又有着从头浇下的危险。此外,村边还有沁水河,沁水河上还有水库,种种迹象让人好奇,为何这看似“危机重重”的党家村却没有过任何水灾呢?

党鉴泉:处势滴丸,从来没有遭受过水患,但是很多人提出来的问题。

王鲁湘:水往低处流,对吧,你处势低洼,应该是遭水患的。

党鉴泉:对对对。

王鲁湘:没有。

党鉴泉:这个原因,一个就是实际上党家村处在这个啥呢,北垸下边一个坡地高台。

王鲁湘:嗯,坡地高台。

党鉴泉:它和两边的垸上比它低,低那么二三十米。

王鲁湘:对。

党鉴泉:但它和沁水,那边沁水河的河床比较起来,它又高,又高那么十米八米。

王鲁湘:哦,正好是一个台地上的。

党鉴泉:它坡地高台。

解说:水势最为凶猛的黄河,紧邻村庄的沁水河,因为党家村的地势高于它们,这两个引发水灾的最大可能被排除了。

党鉴泉:在建村的时候,就注意了这个排水的顺畅,党家村所有的巷道都有明显的坡度。

王鲁湘:对。

党鉴泉:水流畅通。所以,自身水通过巷道排到河谷里面去了。

王鲁湘:对。

解说:解决了自身的排水问题,但是党家村毕竟处于沟谷之中,暴雨时北垸上的水要不从村子上部倾泻而下怎么办呢?根据村里人回忆,党家村所在的韩城地区曾经遭遇过多次洪水,相邻村子都有过房倒屋塌的情况,但是唯独党家村墙没有倒过一堵,房没有塌过一间。

党鉴泉:北垸上的地形地势也是非常令人拍案叫绝的,因为咱们中国也好,以至到韩城也好,大的地形地势的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王鲁湘:对。

党鉴泉:所谓呢,这个去不尽的西北,填不满的东南。而党家村村子北边的北垸则恰恰相反。党家村村北北垸的地形走势是南高北低。

王鲁湘:那就北垸上头水就冲不到这下头来了。

党鉴泉:北垸上的水冲不到下边来,一个劲儿往东北方向走。

王鲁湘:往那边走了。

党鉴泉:而且越往北越低。

王鲁湘:哦,这样。

解说:除此之外,在原先村子紧邻沁水河的岸边,还有这一排排河卵石筑成的墙体,当地人称之为石垒高壁,它们既是能充当房屋的地基,又能抵御洪水的冲击。在小河水位高涨的时候,也能维护村子的安全。如今,从党家村先祖党鉴泉踏足这片土地至今已经将近七百年了,古老的党家村和这一百多座青砖灰瓦的明清四合院依旧伫立在这里。行走在巷道间,这些刻在青砖上的家训时刻提醒着党家村人的处世哲学,而这些随处可见的惜字炉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王鲁湘:在党家村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写有“惜”字的这种小砖的这样一个小结构,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叫做惜字炉,是个什么呢,就是当年党家村呢处理垃圾的一个焚烧炉,但它处理是一种特殊的垃圾,就是一种纸上带有文字的这种所谓的废纸。那么,党家村人觉得这种带有文字的废纸是很神圣的,因为文字是圣人所造,而文字记载的都是圣人的语言。所以对这种垃圾的处理要特别地带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所以建造了特别的焚烧这样一种字纸的炉子,叫做惜字炉。

解说:拾路边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自宋元以来,中国人便形成了“敬惜字纸”的传统。在当时,有富润屋,有德润身的党家村人却因为逢年过节从不出钱闹社火而被外村人讥讽,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鲁湘:我还听说这个地方过去党家村的人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从来不参加闹社火,从来这里头不许唱秧歌。

郭德源(韩城文化学者):它人民的层级是属于知识阶层,或者人的这个人的层次比较高,我不屑于去搞一些这些。

王鲁湘:太下里巴人的东西,是吧?

郭德源:对对,尤其那些韩城秧歌,原生态的就有黄一点。

王鲁湘:黄一点,对,带颜色。

党鉴泉:这也是与它这个当地的文化,儒文化、雅文化。

王鲁湘:雅文化有关系。

党鉴泉:发达一点,所以它不屑于搞那些虚文化的东西。

王鲁湘:它是一种,实际上也是对村里头的一种思想文化建设的这一种设计,是吧?也是这种村风的一种建设的需要,就是说长辈就控制这个东西,就不许年轻人耍这些东西,是吧?

党鉴泉:那对的。

解说:和那些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一样,党家村的每一处细节都被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从党恕轩到党蒙、党孟舟,再到现在的党鉴泉,历经近七百年岁月的沧桑已经让青砖上的字迹变得斑驳模糊,但伴随着世世代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家村所传承的门风家训从未在人们的心中褪色,成为了祖辈留给子孙的真正宝藏。

王鲁湘:走进党家村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的这样一个村落,所有的这个宅基地,所有的院落它的面积都是一样的大小,都是三分到五分地之间,没有谁说因为财大气粗,我的院子就格外的宽敞和高大,你因为贫穷,你的院子就格外的小,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么这说明这个村落是按照宗法制的观念来建设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村子的中心就是党族的祖词,这个村落的一切都是按照宗法社会的儒家的理想来归七设计和治理的。由于儒家理想在这里的贯彻,才创造了600年的一个繁荣昌盛的聚族而居的乌托邦的奇迹。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2016-04-30文化大观园 党家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6/04/30/56fb0b1b-2477-472e-9b75-833803603112.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