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石齐平:“一带一路”与中国国运关系密切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一带”指的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就是陆上丝路,还有“一路”指的就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海上丝路。一带一路现在名闻中外,而且已经成为

石齐平:丝绸之路与交通运输发展有关

姜声扬:那我的谜题呢?

石齐平:你的谜题,这个就是张骞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汉武帝打破沙锅问到底了,结果你的谜底现在揭晓,原来跟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黄橙子:海上丝绸之路这不是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才出现的吗?

姜声扬:明朝的事情。

石齐平:对,你讲的没错,我们一般讲海上丝绸之路指的就是1405年郑和那时候七下西洋所开拓出来的海上丝绸之路,没错。但是汉武帝怎么知道一千多年前有这条路呢,汉武帝不知道的,汉武帝后来发现到一条,当然跟这条不相干的,他发现到一早就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那条海上丝绸之路早于郑和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早于张骞的陆上丝绸之路。

黄橙子:这我就更明白了,您说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海上把中国的丝绸运过去,运到了印度还有阿拉伯那些地方。

石齐平: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当时那个汉武帝当然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所以他就一直问,终于找到有这么一条路。

姜声扬:究竟在哪里?

石齐平:这条路是这样的,后来他发现到中国的南方,中国的南方靠近沿海的地方有一些港口,这些港口就有一些船经常就出去,出去的时候就带上中国的丝绸出去了,那这些船当时当然不能跟后来一千多年前郑和那大船比,这个郑和船能够经大风大浪的,这些船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姜声扬:所以只能够距离陆地不远的地方。

石齐平:没错,就靠着陆地边,一直就不离,但是走海,但是纵使是如此,理论上讲他只要沿着陆地一路走,往南往东往西,只要沿陆地走,你把地图摊开来,就是沿着亚洲大边缘一直走,这么走理论上就可以走到刚才你讲的印度那个地方去。

黄橙子:对,理论上是如此了。

石齐平:实际上也是如此,实际上那就是这么走的,汉武帝就是根据这个逻辑,根据这样一个思路想通了各种办法去找,终于找到有些港口,那些港口是这么搞的。

姜声扬:那那个起点在哪里呢?

石齐平:具体的起点就在今天广东最南端,广东最南端不是有个雷州半岛,那跟海南岛的三亚是相对的地方叫徐闻,徐闻这个地方正是当时我们讲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他们就是把中国苏杭一带的丝绸运到这里再通过船就把它往南走,你想能把地图打开来,徐闻出发,徐闻出发沿着岸边走,首先是经过广东沿岸然后再经过广西的沿岸,再经过越南的沿岸,包括今天的金兰湾对不对,胡志明市再往就是柬埔寨,柬埔寨再泰国,泰国再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再转到马六甲,马六甲再绕到印度洋去了。

姜声扬:照地理来说是这样子,谜底也确实揭晓了,这故事也很有趣,有没有证据?

石齐平: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就是根据那个证据来的,前不久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我觉得很棒叫《国史档案》,他就说1993年的时候在徐闻那个地方有农民造房子挖地,结果挖出来很多汉墓,那就是两千多年汉墓,这汉墓也就算了,汉墓里面有很多很多东西出来了,其中还有官印。说明你看离中原那么远的地方当时就设官了,就是汉武帝已经发现到这个地方很重要了,于是就设官来管制这个地方,于是就被证明徐闻就是两千多年前第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正式的出发点。

黄橙子:确实很有趣,您今天题目说是丝绸之路的前世和今生,原来自古以来丝绸之路还有这样的发展和变化。

石齐平:对,一下子这条一下这条。你可以发现到这个第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跟张骞的第一条陆上丝绸之路跟后来的郑和海上丝绸之路经常在不同的时间点,这个出来那个出来,都跟交通运输的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姜声扬:交通运输工具有关,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石齐平:工具或者是技术有关系,你比方说刚刚我们回想到两千多年前那时候交通运输比较落后,只能有一个靠风力,看冬天是什么风,夏天是什么风,然后随着风力走,那个成本很小,所以一直在过多少年到张骞2100年之前,张骞走上一条路上丝绸之路的时候,于是那个时候有一千多年的时间是陆上丝绸之路跟刚才讲的第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是并行而不悖的,既陆上又有海上。那么这个情况一直到600年前,刚才讲的1405年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一个根本的改变,因为郑和下西洋那个时候海洋技术又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姜声扬:那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对于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我们先休息稍后回来再请石先生为我们揭晓别走开。

欢迎回到《石评大财经》,从十五世纪开始郑和七下西洋,应该或者是可以被视为开拓之举。

郑和之后对两条丝绸之路的影响

石齐平:从现在角度来讲开拓之举,可是从刚才的背景来讲他未必是开拓之举,不管怎么说吧,600年前那时候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全世界确实是很了不起开拓之旅,他的规模大到什么地步,第五次,他一共七次,第五次有18000个舰队的所有的官员,你能想象,那个时候船最大也不过130多公尺,可能现在来讲也就相当于今天各国的驱逐舰的长度,动力当然是靠风力,所以他那个大船就是宝船指挥舰有九个尾,他的整个团队几百艘分工分的很细,这些是装人的,这些船装马的,这些装食物,这些装水的。我之所以把这些例子讲出来,就是要对照了,因为郑和之后八十年才有哥伦布,哥伦布还有达伽马,这些世界级的航海家他们比郑和晚了一百年,但他们的船队只有三艘跟五艘,他们的尾只有三个尾,这就说明当时中国在这方面的先进了。

黄橙子:对,所以说在当时明代中国不管是财力、国力还有造船的产业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石齐平:你讲的没错,不但是如此,航海所需要的天文气象各方面的知识也都是遥遥领先全世界各国的,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同样是海上丝绸之路,张骞那个时候的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前只能叫做1.0版本,对不对,然后到了一千多年以后,郑和那个时候可以看作是2.0版本,2.0版本威力就很大了。然后你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因为船大了,船载的东西多了,船的速度又比较快,我说相对于什么?相对于骆驼,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骆驼慢慢走,驮的东西够很少,所以你可以想见六百年前郑和2.0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出来以后对于原本已经走了一千多年,两千年的陆上丝绸之路造成非常大的竞争取代效果。

黄橙子:对,所以就已经对原来的陆上丝路造成很大的竞争力了。

石齐平: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辉煌一千多年的陆上丝绸之路却因为海上2.0丝绸之路出来而开始走向没落,这个走向没落以后,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你们大概听过或者去过莫高窟敦煌,那是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那个地方一千多年两千年来就有很多很多当时为了那些商旅,为了求一路平安,所以就请了很多艺术家给他们雕那些佛像然后画那些壁画,就是一路保平安,然后到那些洞窟里面去看看,你仔细一点你就发现到,从晋朝以后南北朝什么唐朝这个窟都有,每个风格都不一样,但仔细再看看明朝以后没有了,明朝以后没有了,说明什么?不走那条路,那个就走入黑暗时期了。

姜声扬:正所谓沧海桑田,让人感慨。

石齐平:是,那这个沧海桑田让人感慨主要是因为运输科技的突破跟技术,那他影响到不仅是商贸、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他甚至于还影响到整个地缘的,全球地缘战略形势的变化,刚才讲过原本中亚就是刚才讲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是亚欧大陆的中心,是因为丝绸之路而造成非常繁荣而强大了,却因此而开始走入了六百年五百年的没落,相反因为海洋兴起了,海权兴起了,海洋力量兴起了,我们以前讲过就出现了连续九个海洋的强国,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英国、德国、法国到俄罗斯到日本到美国,人类的近五百年历史基本上就是由这九个海洋强国来主导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运输科技,尤其是海洋运输科技的进步对人类对整个地缘战略的形势改变有多深远

黄橙子:那中国呢?

石齐平:中国就可惜了,按说这九个强国之前中国是第一个海洋强国,可是郑和回来第七次途中就暴毙了,暴毙以后那个当时的明朝皇帝没有这种世界观,没有这种大格局,就说我们停了吧,当时可能花了不少钱,这一停就把中国的国运给断送了,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几百年就是海权世界,海洋世界,中国不但不重视海洋,不知道海洋不知道海权,甚至于到了明清以后,你看当时历史记载,日本有个倭寇,倭寇来骚扰中国的浙江或者福建沿海,皇帝还下一个旨说我们不必跟他争,我们退后五十米再说,浑然不知海权和海洋为何物,然后走入了闭关锁国的陆权的封闭一种治国的形态

姜声扬:结果中国近代史这一两百就被一个一个新崛起的海洋国家给欺负,最终差一点亡国。

石齐平:是这样子,所以中国的国运在这一百年急转直下,从刚才我讲逻辑,不重视海洋不重视海权,是理所当然是有必知的一个结果。

中国重新重视海权

黄橙子:对,但是到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似乎又重新开始海洋海权了,对吗?

石齐平:讲到这个又要跟邓小平有关了,一般人都认为邓小平对中国最伟大的贡献是改革开放,其实我今天再补一段让大家重新认识邓小平,1979年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国有一艘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今天当然不能说,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下水了,邓小平登上这个军舰当时有关文章描述的是栩栩如生,说海风很大,邓小平风衣吹得啪啦啪啦响,邓小平拿着望远镜极目远眺,讲了一句话,请各位仔细听,有这样的导弹驱逐舰中国就可以出大洋了,说明他有海权概念。

下面一句话更是可圈可点,在太平洋中国人要有发言权,说明邓小平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战略家,但是邓小平再有什么样伟大的战略构想,经济实力跟不上,所以1984年代他只能说一切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把经济搞上去,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够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对不对,那即便如此,你注意到1997年他过世之前,他还进行两次大裁军,裁军用意很简单,就是资源重新调配,让有限的资源更多的能够用在海军跟空军之上。经过了三十年,每年9.8的增长率,终于到了2008,整整三十年,2008年年底中国最新一代的3艘导弹驱逐舰、护卫舰还有补给舰就从600年前郑和的出海口出发,经过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穿越印度洋到达六百年前老祖宗郑和曾经到达过的索马里,所以就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六百年之后回来了。

姜声扬:而到了2012年的时候十八大。

石齐平: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实力之后,在十八大里面的政治报告里面才有这个底气写上一句话,中国要发展成一个海洋强国

黄橙子:那么可以说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海路和陆路是要并行不悖的,但是我们从头来说一下陆上丝绸之路,您说六百年前因为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海上兴起了,所以陆路没落了,但是现在我们高铁又发展起来了,所以说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能不能重新复兴起来?

石齐平:太有意思了,这高铁又是交通运输科技的突破,我们刚才讲他原来陆上丝绸之路抵不上,因为他是骆驼对不对,那高铁,高铁出来高铁运量多大,高铁速度多快,所以正因为有这么一个新的交通运输科技的突破,中国的执政当局现在已经看到这样一个形势了,对我来讲既可以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通过高铁,通过AIIB亚投行搞基础建设,另外中国要发展成一个海洋强国,中国当然要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当然要比郑和那个阶段可能更高一个阶段了,应该可以把它叫做3.0了,又是海陆并举了。

平说新语

姜声扬:今天谈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让我想起石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历史一再重演,因为当中的逻辑未变。今天如果我们再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您是不是还有同样的感觉?

石齐平:也有同样的逻辑,你可以看到我们今天上下三千年谈了很多,对不对,从汉朝到明朝到现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谈的都是一带一路,但是你可以发现到这几个朝代跟中国的国运都有密切的关系,汉朝的中国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所以他有能力开拓陆上丝绸之路,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有海上丝绸之路跟政府不相干,但政府后来也重视了,所以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力能同时支持一带一路但都是1.0版本。

经过一千多年之后的明朝,我们刚才讲明朝的中国无论国力跟财力又是世界上首屈一指,所以他才有能力叫郑和来七下西洋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叫2.0,也因为太强了,所以他把陆上丝绸给取代掉了,又经过了几百年,经过了一两百年中国国力沉沦之后,现在中国又开始复兴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显然又在往上走,显然往上走的时候中国现在已经看到全球大形势了,中国要发展海洋强国,中国因此就要开始新的海上丝绸之路3.0版本,同时有因为高铁的出现,陆上丝绸之路又可以重新复兴,所以陆上丝绸之路2.0版本,所以这就是一个有趣的逻辑。

黄橙子:所以我们不管是一带还是一路,其实都跟我们的国运还有国势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石齐平:对,我觉得你总结的很好,这是今天最重要的要点,是上下三千年纵横千万里,带还是原来那个带,路也是原来那个路,主角也还是原来的主角,但是历史书写确实新的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带一路的前世与今生。《石评大财经》希望你喜欢,石齐平。

黄橙子:黄橙子。

姜声扬:姜声扬。

石齐平:祝您一周快乐。

一起:拜拜。

《石评大财经》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石齐平

首播时间:周四 19:20—19:55 

重播时间:周五 06:00—06:35 11:25—12: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郑雅烁 PV075]

责任编辑:郑雅烁 PV075

标签:中国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2016-04-21石评大财经 “一带一路”的前世与今生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6/04/21/23674558-5d70-447c-92be-dfd19d47416e.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