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九位外交官身陷囹圄 遭日本残忍杀害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42年1月,日本宪兵逮捕菲律宾中国总领事馆全体人员,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等八人后,将他们关押在菲律宾大学,不久后日方探知中国总领事馆人员在马尼拉

1947年7月7日,马尼拉天气晴朗,早上七点中山路上已是车水马龙,八位外交官的公祭仪式在这里举行,临时搭成的祭堂四周缀置黑布,正中台上安放着八烈士遗骸,上悬烈士遗像,美、英、法等国公使、荷兰、意大利代办以及各国领事,菲律宾政要等陆续莅座,陈志平公使主祭,公祭结束后,八具忠骸被送上两辆灵车,参加礼送烈士忠骸回国的侨胞达5000人以上,队伍超过三里,路旁观者盛况空前,之后遗骸从瞄加地机场启程回国。而对杀害中国驻菲律宾外交官战犯的审判,则在1945年10月就已经开始,美国合众社在上海发布了这样的消息,中央开始调查日军占领马尼拉时,杀害我国领馆人员之重要战犯,将加以严重处分,重庆方面对此虽无任何消息宣布,但似已从事着手调查因拒绝与敌合作而被害者,计有前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泩等八员,面对随时可能面临的审判,前驻菲日宪兵司令太田清一搬出了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两年之前发表的一份声明,日本不承认重庆方面政府,故杨光泩等系以中国人之身份被捕,并不承认为外交官员来进行狡辩,1946年2月23日,在日本陆军上将曾策划了“新加坡大屠杀”的山下奉文被处以绞刑后一小时,又有两名战犯押赴绞台受死,其中一名就是抓捕杨光泩的驻菲宪兵司令太田清一。几个月之后,1946年9月20日,杀害卓还来的日军警长阿部木内中坐、芥山光谷被英军处以绞刑。1947年7月7日下午6点10分,运送杨光泩等八位烈士遗骸的飞机降落在了南京明故宫机场。

王晓华(国民史专家):这是机场,他们从这个机场出来以后,就应该顺着马路上这条路没有变,顺着中山东路走,然后到那个往新街口方向走的,然后这就到新街口了,再往南走。

朱正心:到中华门了。

王晓华:到中华门,他就顺着这条路走了当年,从机场下来就一拐,往西一直往前走,你那张照片上不是有几根大柱子吗,那个建筑现在还能看得见,这几个大柱子。当时是银行,现在还是个银行,但是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样儿了,那就说明走到新街口这个地方了,就是他这个从机场下来,顺着这个中山东路走,走到这个走到前头新街口了,然后就应该往南转了。当时这个南京的这个国民党时期的军政人员,级别比较高的,都是在这儿,就是死了以后都送到这个殡仪馆来,而且这个殡仪馆到这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存在,我为什么对它印象很深呢,就是我小时候呢就是从那边,就是从那边走过来,走到这个地方,就三元巷这个里边,它是那个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我们在那儿那个拉提琴在那儿,所以每到星期三下午,就提着个提琴就往这儿走,然后到这儿学琴,学完学一个多小时,将近两个小时那时候,然后再回来,回来我走这儿我就害怕,因为这个殡仪馆里经常拉那个私人嘛,就知道这里边是殡仪馆,所以一般都走到这个门口,就慢慢慢慢等着这个门口,就在那儿铆足了劲儿跑过去,所以我对这块儿的印象比较深,所以当时呢这个它这个外交九烈士是大致这个情况是这样,它是从那个中山东路过来,过到新街口以后,再往南走,这儿正好是殡仪馆,然后再举行公祭呀都在这儿,然后完了以后再往南中华门了,中华门再过去就是到雨花台,再往西一点就是菊花台了,所以它正好这是一条线,一条主线。

抗战胜利后外交部为九人公祭

解说:当年的殡仪馆现在已经是一处加油站,车来车往中,没有人会关心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牺牲在山打根的卓还来的遗骸此前已经于1947年2月26日运回中国,1947年9月3日,抗战胜利两周年之际,国民政府外交部在这里为遇害的九位外交人员举行了公祭,朱少屏的儿子朱桐生参加了那次公祭。

朱桐生(朱少屏之子):那么我同我阿哥一道去的,去了以后,在南京中国殡仪馆,由南京市政府主祭。

朱正心:我只记得有一件事情,他走的时候我母亲给他说,你多带两块手绢吧,到时候不要到时候伤心了以后要掉眼泪。

朱正心:沈怡站在前面,穿了一件黑的长衫。

王晓华:对。

朱正心:我家里还有这张照片。

王晓华:他的后边那个。

朱正心:穿一个白衣服的有一个。

王晓华:应该这是刘师舜。

朱正心:噢。

王晓华:这是外交部的这个次长。

朱正心:对,听说是外交部的,但是名字我今天听你一说,我就知道了,刘就是卯金刀刘。

王晓华:对对对。

朱正心:刘师舜。

王晓华:师是老师的师,舜是那个尧舜禹的舜,这是外交部的一个副部长,也是次长啊,是次长,他叫叶公超。

朱正心:叶公超,叶公超跟我祖父也是朋友,是蛮熟悉的。

王晓华:对,所以当时你看这个参加的这些人,两个次长都出来了,一个政务次长一个常务次长,都出来了,这叶公超,叶公超个子比较高一点,这是刘师舜。

朱正心:就这位是吧。

王晓华:对对对。

朱正心:这位是刘师舜,这位叶公超。

王晓华:叶公超。

朱正心:这位沈怡,这个我知道。

王晓华:对。你可以看到这个九烈士都是,除了那个王正廷的儿子比较年轻一点,都是比较资深的一些。

朱正心:对对对。

王晓华:博士啊,就是南洋公学啦,像你祖父啊这些人,他们都是很强的,在国际上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所以当时从这个报纸的情况看,从这个场面看,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情。

朱正心:国葬嘛,享受国葬的待遇。

王晓华:对。公葬礼的待遇,对。这当时的一个,在这个中国殡仪馆的。

朱正心:对。

王晓华:一个一个情况。

解说:公祭结束后,覆盖了中华民国国旗的烈士灵柩朝中华门外的菊花台忠烈公园墓方向驶去,之后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卓还来九烈士的骨骸被安葬于南京忠烈公园,也就是现在的菊花台公园。在南京市档案馆内,我们查到了当年为九烈士修建公墓而设计的图纸,具体施工的方案等档案,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对外交九烈士归葬南京的重视,1948年4月17日,八烈士殉难6周年之际,中国公使陈质平率众参加菲律宾华侨义山纪念碑落成揭幕典礼。

李康希(华支老战士):你看蒋中正给他们题还有吴铁城给他们题,现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烈士,因为他们是为抗日牺牲,不分说你是什么人,所以把他们当作烈士,就菲律宾中国驻菲律宾的大使,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也来这里献花,我们都带着他到这里献花。

解说:为了表达对杨光泩及其他几位外交人员对当地华侨所做的贡献,纪念碑正对着的马路后来改名为光泩路,1989年杨新华根据搜集到的九烈士资料编写而成的《魂系中华》一书出版,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的凌其翰特意为该书作序。

杨新华:1947年7月二次世界大战中抗日殉难的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领事朱少屏、莫介恩,随习领事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主事卢秉枢、学习员王恭玮等八位烈士的忠骸,以及驻山打根领事卓还来烈士的忠骸同时运回祖国。

烈士墓修复 追认杨光泩等九人为革命烈士

解说:文化大革命中,九烈士墓一度被毁,直到1982年,江苏省暨南京市政府修复了烈士墓,并扩建了南京菊花台公园,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光泩等九人为革命烈士,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42年4月,在菲律宾马尼拉遇害的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八位外交官以及于1945年7月在根地咬遇害的外交使节卓还来均被收录在内。

杨新华:这个就是那个九烈士的墓碑,这个碑费了老鼻子劲儿,当年这个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坏了,砸坏了之后基本上这个地方,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是国民党的什么外交官的一个墓在这里,但是墓也平了碑也砸了,人家到这里只能看到一个遗迹,没有什么内容,结果后来1983年的时候,1982年1983年那个时候,这个吴贻芳省长还有一个副省长,他向政府提出要求来,把这个墓重新恢复了,但是这个碑文找不到,后来在和烈士家属的这个交往之中,后来就是这个是那个卢秉枢烈士的夫人邱天佑带着她的女儿和儿子到南京来的时候,把这个碑文交给我的,当时她交给我的时候,是一个手写的手抄本,就是一页纸头,而且那个字都是繁体,这个碑找到之后,雨花区的这个文化局政协,然后就呼吁呼吁到后来,政府拨款把这个碑重新修复起来。

朱正心:对。

杨新华:原本这个路口还有一个大的牌坊,就是那个把这个菊花台公园改为忠烈公园,然后大牌坊上面写了四个字忠烈公园是于右任题写的,但是后来因为这个年代久远,也消失了,这个碑文就是王世杰在民国三十六年,也就1947年9月3号安葬的时候写的碑文。

朱正心:我1948年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见到一个碑,但是那个碑跟这不一样,就是后来被砸掉的,我的印象好像当时那个碑还在上面那个墓地的那个平台上,有一块那个,是一块汉白玉,不是汉白玉反正白颜色的。

杨新华:为什么考虑要放在这里呢,因为它的右边有一个亭子。

朱正心:对称。

杨新华:一个这个平顶的小亭子,就是考虑到对称,如果放到上面呢地方太小。

朱正心:对对。

杨新华:地方太小,放到别的地方不合适,所以就只能放在这个地方,来我们上去看,然后当时选这个地点的时候呢,也是有一番讲究,因为正好咱们的这个中山陵,在南京城市的东北角,东北角,而这个地方从整个南京的地理形势来说是在西南角,西南角这样正好遥遥地对着这个中山陵,选了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它呢又和雨花台是连成在一片的,然后雨花台当时是个刑场,是刑场,但是雨花台的从历史上来说,更准确说它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有很多英烈的墓在那里,然后还有很多寺庙,所以就把它放在这个位置,选定了这个地区,这个地方原来就是准备摆那块碑的。

朱正心:对对对,我小的时候来。

杨新华:放这个地方的话,地方太小了,如果举行活动的话,离得太近,这个地方就是摆供品的。

朱正心:这就是我祖父。

杨新华:他当时是年龄最大的。

朱正心:对,那个六十岁。

杨新华:六十周岁。

朱正心:所以九个烈士,包括卓还来的烈士,九个烈士中他年纪最大。

杨新华:年纪最大。

朱正心:在1948年,因为这个墓是1947年,这个建立的公葬的,那1947年的时候,我父亲我叔叔跟还有一个长辈来的。

杨新华:那时候你多少岁。

朱正心:那我七岁嘛,我1941年出生的。

杨新华:七岁。

朱正心:我1941年出生。

杨新华:记得这么清楚。

朱正心:那么1948年的时候,那么第二年扫墓,就是我们自己家属参加,所以到那次扫墓呢,是我爸爸妈妈带着我,那么我叔叔跟婶婶,背着我的一个堂妹我们两家来了六个人,当时我记得到了中华门那边进来也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所以就叫了一辆马车,每辆马车呢从这个中华门拉到这儿一块钱,一块银元,所以这个我记得很清楚,两个马车两个银元,所以到了目的地以后,我父亲也喜欢照相,他突然冒出个念头,他说来来来,你们两个站在马车边上,一人就拿了一块银元,银元就说明这次我们扫墓来坐的马车是这个车费,就这个还有记忆。

杨新华:照片还有吗?

朱正心:照片没有,这照片我父亲处理掉了。

杨新华:要有照片多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当时这个地方就是被一群造反派的人,一些对历史根本都不了解的人,无知之徒把这边平了一下,因为当时建这个墓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平整的土地,就把这个墓把这个全部给它毁坏掉了,毁坏掉之后在这个地方,盖了一排办公用房,办公用房,办公用房这个文化大革命之后,然后才把他们这个办公用房给它拆了,重新把墓恢复起来,但是墓是个什么样,基本上也没有人来照相那个时候,连照片都找不到,但是非常轻型的是,卢秉枢烈士的墓当时保留着,非常显得比较破败吧,但是他仍然保留了原样,所以他的这个墓保存下来之后,就给恢复这个九烈士墓提供了一个样本。

朱正心:所以也幸亏有卢秉枢这个墓,最后做样本,后来你们恢复起来就有个参照物了。

杨新华:是。

朱正心:今天是2012年,把墓地重新修复以后我是第一次来看我祖父,并且还得到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的这个陪同,一块儿来,我们家属心里也非常感谢。

杨新华:鞠躬。

朱正心:今天我们是来祭扫我们自己祖先,但是我们也应该不能忘记跟他共同这个工作,牺牲在日本屠刀下的其他的一些烈士,所以我们也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私享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2016-02-27我们一起走过 寻访英烈 外交九烈士(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6/02/27/665a0d8d-dea0-4d45-9e66-d6618271f9e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