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抗战生活史:联大教授出门奇葩交通工具,通货膨胀赚钱各显神通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昆明在抗战之前不过是西边边陲省份的一个贫瘠的小省城,由于交通限制,人口流动也小,经济落后,战前的1936年昆明市人口才不到十五万,但是抗战爆发之后一年,由于大量内地军政教育人口转移而来,人口激增到了二十多万,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昆明战略地位凸显,它扼守着中国的外援生命线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成为了“输血管”,此时昆明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余万,是战前的两倍多,战争后期的昆明不仅仅是中国抗战坚固的一个大后方,也是反攻的最前线,是盟国特别是美国认识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中美军民还上演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昆明同时也还滋养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学府,那就是西南联大,创造了事业战争史的奇迹,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西南联大讲起。

日军轰炸昆明“跑警报”成联大师生必修课

解说:1939年开始,日本飞机几乎每日轰炸昆明,炸弹当头,梅贻琦校长尽显风范。

何兆武:这个警报一来,每个人的反应不同,那有的人就慌不择路,跟那个耗子一样到处钻,可是有的人像梅先生,校长,就是安步当车,一步一步慢慢走,还维持秩序,说不要拥挤,不要拥挤,他吴晗的反应跟没有命的耗子一样到处钻,钻到这儿,钻到那儿,跑得披头散发,弄得。

解说:当轰炸成了一种习惯,跑警报也成了联大师生的必修课,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是跑警报时间,不安排上课。

何兆武:拉了警报以后,至少还有半个小时飞机才能临头,因为它(日本)那儿飞机一飞,我们就知道了,就报告,飞机从越南要飞到昆明的上空,怎么也得差不多一个小时,那个时候哪一个小时足够你跑了。

李晓:从这学校的后门出去,就爬到山坡顶上,在山坡上坐着,一会儿飞机炸完了就(飞)走了。

何兆武:有的人就害怕得不得了,有的人就毫无所谓,我同班的同学最无畏,他不跑,他不跑警报,他就在宿舍里。

李晓:我们有一个教古典文学的老教授,叫刘文典,顶(撞)过蒋介石的,当过安徽大学的校长,是古典文学的老专家,他跑警报。

解说:刘文典有旧式文人做派,素以桀骜不驯著称,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描述他,我听说刘文典是清朝末年同盟会的,和孙中山一起在日本搞过革命,非常老资格,而且完全是旧文人放浪形骸的习气,一身破长衫油迹斑斑,北伐的时候刘文典是安徽大学校长,蒋介石到了安徽,请当地的名流见面,蒋介石是很注重仪表的一个人,可是刘文典挺干瘪的一个老头,蒋介石看他其貌不扬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他回了一句,你就是蒋介石吗?一下把蒋介石给惹恼了,西南联大的时候,刘先生大概是年纪最大的,而且派头大,几乎大部分时间都不来上课,比如有一年教温李诗,十堂课总有七八堂都不来,偶尔高兴了来上一堂,讲的时候随便骂人,然后下次课他又不来了。一次跑警报刘文典与沈从文在山坡上相遇。

李晓:他们俩都是中文系教授,刘文典就说你来干什么来了?沈从文就说我来跑警报,(沈从文)说你来干什么?你不是也来跑警报吗,刘文典说我跑警报是保存国粹,你跑警报干什么?

陈晓楠:联大师生在抗战大后方的昆明,生活当中的一切都要因陋就简,在日本飞机每天的威胁之下,仍然谈笑风生,士气丝毫未受影响,联大边上有一家牛肉面馆,甚至还换了招牌就叫“不怕炸”,他们乐观无畏,相信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之后一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民主的,和平的,自由的世界,这正是那个时代青年们最幸福的所在,给予学生精神力量的也正是西南联大当中,那些日后被我们称为大师的学者,而他们当年又是何种风采呢?

联大教授个性鲜明张扬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

解说: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描写联大的老师们,数学系的华罗庚、陈省身都是大名人,几乎天天见面的,我们做学生的,有时候对老师也不大恭敬,记得刚入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讲,今年来了三个青年教师,才二十八岁,都是正教授,一个钱钟书,一个华罗庚,还有一个许宝騄都是刚回国,有人问华罗庚是谁?有同学就说就是那瘸子,华罗庚那时候瘸得很厉害,有一条腿总在那儿划圆圈,钱钟书名气大,我也跑去听,他的课基本都用英文讲,偶尔加一句中文,不过他有时候有点玄虚,不是很清楚明白地讲出来,而是提示你,要靠你自己去体会,所以非得很聪明的人才能够跟上他,笨的就对不上话了,历史系主任雷海宗先生,我上过他三年的专业必修课,在我的印象中,雷先生不但非常博学,而且记忆力非常了不起,上课没有底稿,也从来没有带过任何一个纸片,可是一提起历史上的某某人,哪一年生,哪一年死,或某件事发生在哪一年,他全都是脱口而出,简直是神奇。

李晓:我们很佩服他,记忆力特别好,上课的时候只拿一根粉笔,从来是一张纸都不带的,就凭脑子给你讲,可以讲西洋史,讲到亚里士多德,他一讲Aristotle,黑板马上写上原文,Aristotle一个括弧,哪年生,哪年死,今年给你上这个课了,明年给下一班上课还是这一套,有时候漏了没听,借上一年级同学的笔记一看讲的一样,有的笔记里加括弧(注明)此处有一笑话,就是老师讲这一块儿有个笑话,记不起来笑话的内容了,我们听的时候果然是讲到这块儿讲了个笑话。

解说:同在历史系的陈寅恪似乎看不上雷海宗,在课上不指名地骂道,有人竟然还敢讲中国通史,雷海宗后来不仅讲了中国通史,还开了世界通史课,联大教授个性鲜明、张扬,从不隐瞒自己的态度,有些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胡扯,甚至于骂人,但我非常喜欢听,因为哪里有他的风格,他的兴趣,有他很多真正的思想,比如冯友兰在课堂上骂胡适,说胡适到1927年就完了,以后再没有东西了,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何兆武:特别自由,上课没人管,你不上课也没人管。

胡邦定:赵丹说过,管得太多就没有艺术,学术也一样,你管得太多了,它就没有学术了,什么东西你限(定)个框框,在这个框框里头像陈寅恪他就说,我要研究马列主义,我理解了它我才能信仰它。

解说:西南联大当时到底自由到什么程度,《上学记》中这样描述,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也不用呼口号,早起晚睡没人管,不上课没人管,甚至人不见了也没有人过问,自由有一个好处,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比如自己喜欢看的书才看,喜欢听的课才听,不喜欢的就不看,不听,晚上没事大家也是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阵,有骂蒋介石的,也有三青团拥护蒋介石的,可是辩论完了,大家关系依然很好,老师高兴教哪篇文章就教哪篇,今天选几首李白、杜甫的诗,明天选《史记》里的一篇,比如《刺客列传》,或者选一篇庄子的《逍遥游》来讲,没有标准教本。

胡邦定:梅贻琦讲通才教育,他(有)这么个思想要国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因为你西南联大不可能全出大师,第一不可能,第二也不需要,国家需要的是各种专业,各个方面的专家人才,所以他(学生)可以转系,可以选外系的课,通过这个四年的学习实践,使你逐渐地发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和潜能所在。

抗战后期通胀严重联大教授显神通贴补家用

解说:在西南联大学生自由,教授们也很自由,抗战后期通货膨胀严重,教授们大都入不敷出,为了贴补家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李晓:梅贻琦的夫人和潘光旦的夫人做一种点心送到那个饮食店,有名的饮食店“冠生园”去卖,她们给这种点心起名叫“定胜糕”,一定要胜利的糕。

冯姚平(诗人冯至之女):我们也是不得不把这些个东西都卖了,包括好点的衣服,包括他们(冯至夫妇)结婚(的)时候,他们在留学回来的路上,在巴黎结的婚,那些德国朋友,国外朋友们送给他们的礼物什么的都给卖了。

李晓: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他一家八口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生活也维持不了,怎么办呢?他有古文字修养,刻图章。

解说:闻一多备了一张桌子,上街设摊刻章,但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回,校长梅贻琦联络朱自清、沈从文等十一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一多刊登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设点代人刻印,广告定了“金石润例”之条例,石章一千二百元,牙章每字三千元,边款每分字作一字计,过大过小加倍。

李璐:在这个广告上边咱们可以看到有梅贻琦,冯友兰等大家,为其做推荐,所以很多来参观的来客说,这个是古今中外最牛的代言广告了。

解说:教授们生活的窘迫不久触动了官方。

胡邦定:教育部给联大一个通知,就给各级行政负责人给他们特殊的补贴,你想那个时候那么困难,发点儿钱那不好吗,联大三十多个教授联名拒绝,辞谢,了不起,他(们)说我们向来是兼职不兼薪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联大教授在困难时期艰苦共尝,辞谢了国民党要给他们的特殊的津贴。

李晓:这些人很多有名的著作都是在那个情况下出版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岳霖的名著《知识论》《论道》,闻一多的名著《神话与诗》,冯友兰的“贞元六书”六本书,都是抗战时期在昆明完成的。

解说:西南联大的历史于1946年正式结束,历史学家冯友兰为联大撰写了纪念碑铭,痛南渡,辞官阙,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

陈晓楠:抗战胜利之后,西南联大完成了历史使命,南渡的师生们纷纷北归,桀骜不驯的刘文典留在了云南,因为他喜欢云烟,喜欢云南火腿,所以旁人还由此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就叫“二云居士”,联大八年培养了四千多名毕业生,联大师生后来出了一百七十一个院士,两个诺贝尔奖得主,八个人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还有很多人成为国家领导人,何兆武先生这样总结西南联大的奇迹,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责任编辑:姚熙雅]

标签:西南联大 抗日

2015-10-29凤凰大视野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9)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29/1670c347-b814-48a4-a298-5ed1b715fc92.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