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少林出身 开国大将:许世友在烽火年代的江湖血性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10月24日《皇牌大放送》,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67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的日子,也是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的神经都是极度敏感的,

坚持土葬 回母亲身边尽孝

解说:1956年一份火化《倡议书》在中南海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传阅,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欣然签字,唯独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许世友拒绝签名,甚至他直接找到了毛泽东抗议诉说自己对火化的不理解,坚决表示自己死后要土葬,要回到母亲跟前尽孝。

许戈辉:当时许世友只有五十多岁,毛泽东认为他离死还早着呢,时间早晚会改变他的观念,然而毛主席还是过低的估计了许世友对土葬的决心,斗转星移29年许世友并没有像毛泽东想象的那样改变观点,他留下了与母亲合葬的遗言,而这个时候自新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中只有两个人没有火化,一个是任弼时,一个是毛泽东。

解说:实际上许世友的土葬情结由来已久,在烽火岁月里他甚至把“一人一口大棺材作为最高的奖赏,用土葬激励将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人说与其说棺葬是许世友的孝母情愫,不如说是他骨子里流淌的农民本色的深刻体现,1959年许世友母亲去世时身人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

许世友笔录:娘,忠孝难全,您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解说:随后许世友就在父母的墓地附近为自己选好了未来长眠之地,许世友因饮酒过度晚年患上了肝癌,1985年元旦刚过他就交代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已尽孝道,报告呈交上去之后,许世友的病情也一天天恶化,每一次昏迷醒来他都要问一句报告回复了没有,可是直至他闭眼时也没有等到党中央的回复,最后报告交到了邓小平同志那里,邓小平了解许世友,他思前想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八病区告别了尘世,享年80岁,在许世友逝世四天后中顾委副主任王震便带着小平同志的批示赶到南京,王震在转述邓小平意见时说。

摘自《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许世友在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解说:王震一连说了七个特殊,这七个特殊是邓小平同志对于许世友的高度评价,鉴于此,再灭人对许世友的土葬提出异议。

摘自《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许世友遗体告别仪式开始的同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那是老天爷在为许世友送行。

解说: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安排在1985年10月31日下午3时,午饭后,按照治丧办公室的统一要求著新式军装的官兵陆续来到军区礼堂外广场,队伍排列的整整齐齐,下午三时,礼堂内哀乐大作,几乎是在遗体告别仪式开始的同时,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的晴空,瞬间突变,题那空港就像被一块黑布笼罩,乌云翻滚,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暴雨持续了二十分钟,天空又是一片晴朗,有人神秘的说老天爷哭了,是为许司令送行的。

解说:1985年11月9日,许世友偷偷下葬河南新县老家,墓穴没有修饰,没有墓碑,一年后因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反映,王震出面提议,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刚刚退居二线的徐向前以个人名义为许世友竖起了一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在许世友墓地的西南方四十米处是许世友父母合葬的墓穴。从和尚到将军,许世友戎马一生,农民本色不改,最终他为自己圆满地画上了人生的句号,活着尽忠,死了守孝。

许戈辉:不过许世友墓前最具震撼力的还是那摆了一排又一排的茅台酒,足足有几千瓶之多,这是来祭奠许世友的人们自发带来的礼物,他们知道老将军一生爱酒爱茅台,希望他在世界的另一头也能尽兴畅饮,所谓美酒伴英雄,辉煌留千古。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六)21:40-23:00  

重播时间:(周日)06:30 15:50

[责任编辑:汤翩翩]

标签:许世友 毛泽东

2015-10-24皇牌大放送 尊前谈笑人依旧——许世友影像记忆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24/7644d7d8-5d78-47c7-8406-988675ac998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