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政治与文艺的结合 劳动模范在延安的精神生活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41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发生第二次摩擦之前陕甘宁边区作为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一个直辖行政区,每年百分之六十的财政收入享受自国民政府的援助,较少出现缺衣少食的困扰,但是自从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解说:吴凌云是吴满有的侄子,2004年他依靠个人力量斥巨资修建起这座毛岸英学农旧居,为的是让后人传承到一些革命传统。吴满有从一个普通农民被塑造成劳动明星的过程,颇为曲折。1942年4月19号,解放日报社记者莫艾来到延安市柳林区旁听区长联席会议,会议正在作关于今年春耕工作的报告。

臧爱绒:延安的柳林区的区长叫尹登高,他自己就说,我们这一块有一个吴满有非常好,他不仅很会生产,农作方面非常有他自己那一套,而且产量又很多,产量多了之后他还不忘给公家交粮,交的粮不是什么特别质量差的粮,而是质量特别好的上成的粮食。

解说:记者莫艾带着挖掘劳动典型的政治任务来到吴满有住的吴家枣园,又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

臧爱绒:当时吴家枣园住了14户人家,这14户人有从河南山东,移民过来的,当然也从榆林绥德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榆林绥德不是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吗,还有一部分人是从这儿逃荒过来的,所以居民的成分也比较复杂,但是一提到吴满有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绝对是一个好的劳动英雄。

 

最耀眼的劳动明星

 

解说:但是就在吴满有这个延安最耀眼的劳动明星冉冉升起之前,他也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吴满有在成为劳动明星前,是1928年携家眷逃荒到延安的一名难民,生活的困苦曾经让他的家庭支离破碎。

吴凌云:我的伯父跟我父亲,都是逃荒来到延安,一家人来到这里,因为离这儿近,窑洞是原来一家人的,最后女子给人家卖了,吃不上嘛来了吃不上,我三个姐姐都给人卖了。

解说:得益于共产党的惠农政策,吴满有在1935年的时候,分得了一架荒山,靠着精耕细作,他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转,逐渐成为农民里生产技能十分突出的一位。

臧爱绒:他比一般农民要更勤快一些,而且更聪明一些,更知道如何来我们陕西话叫务以庄稼,就是怎么来种庄稼,他其实就做到了精耕细作,勤翻土地勤锄草还有就是多施,咱们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化肥,就是农家肥,其实就是深翻地,勤呢就是多锄草。这有一个例子,人家都说吴满有他种的地同样的一垧地,一垧地大概就是三亩多,一垧地要比普通的农民要多收1/6的粮食,就是产量多1/6。

解说:摸清了吴满有情况的莫艾,回到解放日报社迅速撰写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刊登在1942年4月30号的解放日报上,同一天的解放日报竟一同刊登了三篇关于吴满有的文章,毛泽东读到后异常欣喜。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吴满有被迅速树立成劳动典型,并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见,在1943年到1946年大生产运动火热的三年间,吴满有的影响力一度不次于军政界领导。

臧爱绒:延安有一个木刻家叫做古元,他有很多木刻版画,古元当时就是以吴满有为原形刻划了一个版画,叫做《向吴满有看齐》,再比如说当时1946年7月份的时候,延安成立了一个电影厂,当时为什么成立这个电影厂,就是为了拍摄《吴满有》这部电影,就是为拍摄这部电影所筹建的。

解说:1947年晋察冀解放区创建新中国卷烟厂时,生产的第一支香烟是以吴满有的名字命名的,吴满有最风光的一次是在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奖励大会上,他的画像同其他九位特等劳动英雄的画像一起,与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一起摆放在主席台前排的位置上,但是50岁吴满有的老来红很快走到了尽头。

臧爱绒:他是响应那个时候的号召,自愿参军了,那个时候因为解放战争,他最后参军,他自己的参军也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带动了很多人自愿参军,因为他是一个典型,他自己有号召力。

解说:1947年,中共撤离延安的过程中,吴满有自愿加入了解放军,在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担任运输物资职责,次年他在跟随部队战斗到陕西宝鸡战役时,与数千名战士同时被俘。

臧爱绒:当时那时国共在可以说是你死我活的激战过程中,好不容易国民党抓到了吴满有,共产党树立的这个典型,能不大作文章吗。

解说:历史已经无从考证1948年吴满有否在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了投降书,但是经过国民党的对外广播,吴满有叛变的消息传到了共产党内,不幸的是共产党认定了吴满有叛变的“事实”,国民党在1949年底将吴满有释放,回到延安时吴满有之前的风光已经一点不存。

臧爱绒:后来吴满有他自己被放回来之后也很抑郁,西北局把他开除党籍了,回来之后延安县各阶层都一天找他谈话,让他交代情况,一天找他谈话,后来把他当众当着普通老百姓的面都把你开除党籍了,对他而言颜面扫尽颜面扫地。

解说:晚年的吴满有郁郁寡欢,他曾三次向中共中央反映,自己是被冤枉的,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1959年,吴满有与世长辞不过66岁。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造就出一批劳动生产明星,他们是延安时期的一道风景,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场运动,带动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共产党不再需要国民政府的援助,可以自力更生了。

贺海轮:到1944年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发展大生产运动这个目的,基本上满足了我们财政经济的需要,解决了财政经济困难,到1944年我们就度过难关了。

解说:大生产运动最鼎盛时,延安各个单位的院子里堆满了收获的食材甚至还有盈余。

何方(时为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西红柿,西红柿一下来,我们这窑洞门口,一摞一堆一堆和山一样,谁愿意吃什么谁吃什么,你吃生的也可以,你愿意吃菜也是它,食堂做菜也是用西红柿,你个人愿意吃也可以,因为多的不行了,再不吃就烂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汤翩翩]

标签:精神生活 延安

2015-10-08凤凰大视野 洪流——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08/8f229977-202f-4b0d-b79a-86f094be3b79.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