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美科技交流秘档 钱学森归国开启教育改革创新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随着大量华裔美国科学家的相继到访,还有中美正式地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又重新提上了日程,面对着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的短缺,这样的困境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和计划,由此开启了中美之间科技交流的春天。

核心提示:随着大量华裔美国科学家的相继到访,还有中美正式地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又重新提上了日程,面对着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的短缺,这样的困境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和计划,由此开启了中美之间科技交流的春天。

凤凰卫视9月2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派遣留学生开启中美两国科技交流春天

解说: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随着大量华裔美国科学家的相继到访,还有中美正式地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又重新提上了日程,面对着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的短缺,这样的困境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和计划,由此开启了中美之间科技交流的春天。

解说: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教座谈会上提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第二年6月,邓小平再次做出指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现在我们的格局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邓小平的意思其实很明确,除了每年互派少量交流人员去学习语言之外,还应该单方面大量派出留学进修人员去西方学习自然科学。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其实他(邓小平)这样做是非常有远见的,这个留学生呢从不发达的地区到发达国家,这个不回国或滞留回国在全世界都是应该说在当代社会,都是很普遍的事情,我们的(中国)台湾在这个早期也是,大部分人都不回来,那么到后来呢回来的越来越多,就成为大部分人都回来了,不回来的成为少数了,那么随着你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发展的条件和舞台的增加,那么回来的人创业的人会更多。

解说:虽然邓小平发了话,教育和科研部门在开展留学工作时,仍然十分谨慎,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保守势力还相当强大,他们对推行开放政策存在很大疑虑,二是长年的残酷内斗,使得中国十分贫穷,外汇尤其缺乏,而当时主持留学工作的一些领导人,还不熟悉国际惯例,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资助情况并不了解,曾经笼统地表示费用可以“由我自理”,以至于公派出去的进修人员不但要自付生活费,甚至还要向对方交纳大量实验费用,而这是积贫多年的中国所难以负担的。华裔美国科学家李政道在访问中国期间,在对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他(李政道)还介绍了美国像告诉这个中国的这些领导人,美国很多学校是提供奖学金的,你们可以通过你们可以去申请奖学金,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留学,这个其实很重要,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咱们国家特别穷,外汇是非常匮乏,你要去留学如果都是公费,所有钱都自己付,一个人就得花比如说一年可能要花三万美元,这是天文数字。

解说:1979年春天,李政道又从中国科技大学选送了5名学生,到他工作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每位学生得到了一万余美元的奖学金,9月30日,李政道致信邓小平提出,除了选送大批学者去欧美访问学习,也可以选派研究生去美国学习,它比派访问学者有很多方面的优点。邓小平于10月20日批复李政道的意见是正确的,请方毅同志召集有关部门讨论。

王作跃(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教授):李政道受到他这个少年班这个例子的鼓舞,另外他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去讲课,看到有很多很好的物理的学生,他就开始策划,因为在当时美国到美国去留学还没有一个很容易的一个程序,当时GRE在中国也没有这种考试的设置,所以他就发起一个和美国的大学直接联系发起了,中美联合招收物理研究生的计划。

解说:1980年5月13日,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推荐学生参加赴美物理研究生的通知》,招考中国物理学研究生赴美国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由此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研究生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开创了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的一个全新的渠道,从而带动了中国留学生自费公派留学的热情,中国留学生的勤奋和才智给美国大学的教授和科研机构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1980年美国有61所大学参与了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研究生计划,1981年扩大到64所大学,该项目执行到1988年结束,共招收918名中国物理研究生赴美深造。

科技交流政策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这些当年中国最拔尖的物理学家从事理论物理,实验物理,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

王作跃:这个计划的达成可以说是中国和美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美科技交流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到现在为止,可能几十万的中国留学生各个领域到美国留学,很多人留在了美国,现在在为美国的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那么一大批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现在回到了中国,对中国的科技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晓楠:那些获得西方国家资助的留学人员包括交换生在内,他们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国家公派进修人员的收入,为了积累资金,公派出更多的留学生,中国政府的外交和财政部门就秘密推行了一个收缴留学人员奖学金助学金的政策,也就是说国外资助给留学生的奖学金除了本人留一部分自用之外,剩下勒阿大部分都上缴国家,这个政策的推出给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困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让想不到的是留学生这一境况的改变呢竟然是因为一封没有收信人的书信。

解说:1979年5月30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师老舍的女儿舒雨写了一封没有抬头的信,该信经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转给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舒雨的这封信写出了当时大多数留学生的心声。

熊卫民:因为西方人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多是在pub里面在酒吧里面,我们一起去比如搞一个学术的一个讲座,讲完了,完了大家一起到pub(酒吧)里面去讨论,原来的话那点它们提供的资助她是可以到pub(酒吧)里面,一起喝杯啤酒,一起吃点东西,没问题,但是钱一被收走了,她就没这个钱了,继续交流就很难进行了。

解说:方毅随即把这封信转呈给邓小平,称此信“反映了不少问题”,邓小平审阅之后马上就进行了批复,令方毅不满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1979年9月30日,他又收到了李政道的来信,在强烈建议国家应多派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的同时,李政道还提出了“一个连带的小问题”,这个连带的小问题与舒雨反映的问题如出一辙,事实上威斯康星大学马普学会,洪堡基金会等外国机构已对中国政府收缴它们给出的奖学金的相关规定,提出过强烈批评,有的机构甚至还提出,要压低或取消中国留学进修人员的资助资金。

熊卫民:我们是资助你个人,而不是给你们政府,你们政府把这钱收走了,所以(它们)很恼火,你如果这么做我们就不支持,我们就支持你的钱,我们就减少啊。

解说:方毅把李政道的信转呈给邓小平,并写道第四页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问题请特别批示一下,因为我批了不顶事。

第二天邓小平马上做出批示,李政道的意见是对的,请方毅同志召集有关部门讨论,改变现在的不妥做法。

熊卫民:派遣学生不是进修生,派研究生过去去攻读学位,拿硕士博士学位,这个是后面的明显的是要深入得多,所以这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不重要的话方毅大概也不会把这个信转过去,而且很快邓小平就批示。

解说:在中美科技交流方面,不仅华裔科学家贡献巨大,而且美国科学家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潘诺夫斯基就是中美科技交流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的书柜里,摆放着一个漂亮的小相框,其中镶嵌的是一张谢家麟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潘诺夫斯基的合影,潘诺夫斯基为中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与谢家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潘诺夫斯基对科学发展最大的贡献应该说是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建造,这个3.2公里长的直线加速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高能电子加速器,潘诺夫斯基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先后数十次访问中国,1979年在潘诺夫斯基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就向中国科学界介绍了美国斯坦无大学对撞机的情况,直接点明这是中国发展高能实验物理应走的方向,在后来中国兴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他更是以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委员会成员的身份由李政道牵线,成为该项目的翁顾问。

王作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可以可以说是中美科技交流最好的一个例子,因为这个是属于基础研究,属于高能物理,所以美方的科学家都非常积极地推动这个工程的发展,而且甚至于可以说这个工程的整个上马的过程,整个工程的方向都是和美方的科学家的政策建议有密切的关系,包括美籍华人科学家的作用,这个方面最关键的就是李政道先生。

解说:潘诺夫斯基对科学的态度更是令人称赞,有一次因为气流问题潘诺夫斯基乘坐的飞机延误,等美方代表团在北京饭店安顿好之后,已是午夜,当时谢家麟提出第二天的会议推迟一个小时举行,代表们可以多休息一下,但是潘诺夫斯基马上表示反对说,工作是第一位的,睡觉是第二位的,为了中国高能物理和国际限制核试事业,从1979年到2004年,已届高龄的潘诺夫斯基先后来到中国达13次之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不但推动了中国高能物理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还有力带动了中国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计算机、探测技术,医用加速器,辐照加速器,和工业CT等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中美科学家之间合作的又一典范。

王作跃:这个对中美的关系甚至于世界和平都会有很大的一个推动作用,因为这种人员的交往会增加相互的了解,双方的交流,这个对增进互相之间减少误解都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陈晓楠: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两国之间互派留学生,还有人员的往来也都日益增多了,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随着两国科学家的频繁地互访,不断地加深和增强,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一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开始登上了美洲大陆,开启了又一拨留学美国的热潮,这成为当代中美科技交流的中坚力量。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姜天骐]

标签:中国 留学生

2015-09-24凤凰大视野 中美科技交流秘档——从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四)科学的春天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9/24/c394e912-1bc0-4949-b6b4-3f6111f7a80b.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