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15名中国留学生因涉嫌替考受到起诉 文化差异导致走弯路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内容:今年5月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15名中国学生因为涉嫌替考受到了起诉,根据起诉书在2011到2015年期间,15名被告合谋以替考的方式,欺骗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和美国大学理事会,以获取美国大

 
    留美毕业生:美国博士毕业需要创造一项知识
    
    潘鹏凯:(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毕业生):博士论文的计划书,它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叫创造性贡献,就你做的这个博士的项目或者论文,对这个领域有贡献,叫Contribution(贡献),而且必须是原创的,就是你做的东西必须是超越你的老板,你必须是全世界70亿人里面,最原创的东西,这个要求就太高了。
    
    王莹:我是觉得我自己求学的这个过程中啊,感受最深的话呢,就是博士的这个毕业这个要求,他们的博士毕业的要求真的很高,然后50%的人,进入这个毕业班的话毕业不了。
    
    潘鹏凯:那时候我那个提案写了,大概我记得将近50个version,50个版本,写了一版,我有四个reader,有四个导师嘛,对吧,他帮我看,你这个是不是有贡献嘛,是不是原创的,说这个说的不好啊,那个说这里有问题啊,东改改西改改,改到后来我就真的快崩溃了,我就只好去看心理医生了。
    
    王莹:当时做论文做到最后的时候,因为老师你发过去给老师,然后他让改,然后改了以后再发过去,然后他还是要改,然后回来以后发过去,然后再改,改到最后的时候,真的心里就想,老师你就让我过了得了,但是老师他因为作为一个,做学问的一个人的话,他对他自己的这个学术的声望,就特别在意,你从我这边当学生出去,达不到要求你就过不了。
    
    沈黎英:其实读博士就是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就是一个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朝圣者,因为我们所要研究的这个领域是第一个,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的,然后这些人呢又是所谓的大牛,你就是踩在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师的基础上,然后继续的往前研究,你身上会有很多的这种他们寄予的期望的压力,然后同时的话呢,又在怀疑自己做的这个方向,和这种方法是不是对的,然后进入博士候选人之后的话呢,你每半年还要再审一次,就是你每半年你还要把你的一些,这半年的研究成果然后报告给你的这个专家叫什么,专家委员会,然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是我读书这么多年来,我觉得身心最加疲惫的一个过程,就是从我从小到大,然后在国内读完本科,然后读完研究生到现在,我觉得过去的这三年,是我读书读的最累,也是最快乐的吧,我觉得就是会特别的,特别的rewarding,就是rewarding叫什么,就是特别的有成就感,对,因为学的东西真的是很多。
 
    哈佛大学流传校训: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吧
    
    常青藤零距离美国名校印象
    
    解说:严格不仅仅体现在学术道德的问题上,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就像是一把利刃悬挂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王努:每到周五时候,老师会给你说OK,然后下周会有一个quiz,就是一个小测试,然后来了之后,你们要读这几章的内容,但是这几章的内容,他从来就没有讲过。
    
    解说:《美国名校印象》下节精彩继续。
    
    电影《力争上游》片段:
    
    哈特先生你说话仍然不够大声,你站起来,现在你站好了哈特先生,或许大家可以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好好站着。
    
    解说:《力争上游》是一部描写哈佛大学的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作为是哈佛大学1970届学生,影片中教授的严苛,课业的竞争准确描述了哈佛大学的生活,正如主角所言,身为传统的一部分是十分痛苦的。
    
    电影《力争上游》片段:
 
    图像记忆法。
   
    图像记忆法对你毫无用处,布鲁克斯先生。
    
    解说:哈佛大学流传着很多经典的校训,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乞求的明日,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学习这一部分的人生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吧。
    
    沈黎英:他们对博士生的培养的话是前两年的时间,我就给你打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基础,然后两年之后的话呢,你是要考一个博士生大考试的,然后我们系的话呢,是要考一个笔试,笔试的话,就是要把两年东西的话呢,全都要考一遍,然后他就是给你出卷子,然后我们当时的话,就是有一个一个考试是考三个小时,然后两个考试,中间的话,你是不能够上厕所啊之类的,然后考完了之后的话呢,再过一段时间,你就要考个口试,它口试的话呢,就是开始计入到你的这个自己的研究阶段,就是自己的那个博士论文阶段,然后你考完口试之后的话,你才能够称为一个真真正正的doctorial candidate,就是我们叫那个博士候选人。
    
    解说:很多学生笑称在美国名校读书就像生活在一片充斥着猛兽的雨林,有禽舍般的教授,野兽般的同学,和巨兽般的精神压力,生活以“论文”为圆心,以“做试验”为半径,把学生牢牢画进了这个圆圈里。
    
    王努(明尼苏达大学物学博士生):他上课讲的东西,都是非常前沿的一些,比如说就说和生物科学相关的,就是最新发表的一些文章上面,到底是讲什么,你要记这些词汇,你要知道它怎么读,要知道,当大家谈论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要反应过来大家在说什么,比如说有一些差别,就是非常细微的差别,就是说一些核酸,核苷酸,可能在汉语中它的差别,可能就是大家能够很知道到底是什么,但是在英语上面一个词汇,一个S一个是D,这是它们俩唯一的差别,所以说当你去写作业的时候,你要会抠得很紧。
    
    王珏(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生):就是像比如说像我们现在,因为一些作业都是像小组讨论完成的,然后有时候大部分时候,你会跟外国人分在一个小组,然后还是语言这方面吧,你可能就是说,因为就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在听取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快的,能够理解到别人的意思,或者是表明自己的意思,然后这样的话,就是自己会给自己有压力啊,就是因为会觉得说自己在这个小组里面拖了后腿呀,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样。
    
    
    王莹:不光是语言,还有一个你对这个文化适应的一个过程,对于我们从小没有这样做习惯嘛,不像是他们你问一个问题啊,或者是还点出了一点,他们就可以侃侃而谈,不管是说的你觉得有没有很多的很深度啊,广度啊,但是他们就可以讲,对我们来讲的话,没有这方面很多的训练嘛。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李子源]

标签:常青藤 教育

2015-08-26凤凰大视野 常青藤零距离(三)中国难题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8/26/cf01076f-e0b6-4096-a307-ab71ead1119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