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克功:中国第一批留德学生的祖国情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上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德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以赵克功为代表的留德学生身在异国他乡,不仅发奋学习,也时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他们的个人轨迹始终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凤凰卫视1

核心提示:上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德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以赵克功为代表的留德学生身在异国他乡,不仅发奋学习,也时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他们的个人轨迹始终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凤凰卫视11月4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50年代,冷战大幕已经拉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了紧密联系。在派遣留学生方面,苏联自然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与此同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也向中国学生抛来了橄榄枝,其中,民主德国,也就是东德,是当时接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东欧国家。1953年8月,中国向东德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共计31人。四年之后,留德学生总数达到了300人,这批留学生到达东德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德语。当时,德国的大学对中国学生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不仅从各地调来最好的老师为留学生们授课,还给每一个中国学生配备了一名辅导员,进行一对一的德语训练。中国留学生也十分勤奋,1956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光学的赵克功和他的中国同学,每天都会提前来到教室,为的就是能占到第一排的好座位。当时,中德学生还真的为争夺好座位发生过小矛盾。

据赵克功回忆,有一次一个德国同学曾经不耐烦地对他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不用在这里抢座位。赵克功毫不客气的回答说,现在中国还落后,以后叫你们的子孙到中国去上学。这件事发生以后,赵克功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要能做到。其他留德学生受到了激励,下定决心发奋学习。三年后,班上的前两名都被中国学生包揽了,虽然这些中国留学生身处异乡,与祖国远隔千里,但是他们依旧关心着祖国发生的一切。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极左思潮抬头,在超英赶美等口号的鼓动下,大跃进开始了。那时候,很多留德学生对于国内所谓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欣喜若狂。左的思潮也有所萌芽,赵克功回忆道,那时候的留德学生成立了人民公社,所有的留学生的助学金统一由公社掌管,还有人提出要在宿舍的院子里修建小高炉,向国内学习大炼钢铁。这个举动被大使馆及时制止了。当然,也有些留学生对于国内的现状是感到疑虑的,日夜忧心着国家的未来。50年代的留德学生,只是那个时期中国留学生的一个缩影,他们肩负着家国重任在外奋斗,虽然远隔千里,也时刻不忘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同国家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

当年满怀民族自尊心的赵克功,于1963年毕业回国后,成为了中国镭射测量的开创者。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30-20:35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30-13:35

         周二至周六 06:55-07: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周坤 PV083]

责任编辑:周坤 PV083

  • 0
    好文
  • 0
    钦佩
  • 0
    喜欢
  • 0
    泪奔
  • 0
    可爱
  • 0
    思考
腾飞中国:五十年代留德往事拾零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11/04/1108ec28-51f2-463e-8418-3dd1dd519f81.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卫视

Loading...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