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毕加索盛赞齐白石:因为有他 我不敢去中国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艺术史家说,1956年是一个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这一年6月东方艺术大师张大千来到法国尼斯拜访了住在这里的毕加索,东西方两个扬名世界的艺术大师相谈甚欢,在他们的对话中提到了齐白石,毕加

毕加索盛赞齐白石:因为有他 我不敢去中国

解说:艺术史家说,1956年是一个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这一年6月东方艺术大师张大千来到法国尼斯拜访了住在这里的毕加索,东西方两个扬名世界的艺术大师相谈甚欢,在他们的对话中提到了齐白石,毕加索说我不敢去你们的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那时的毕加索75岁,已经完成了他在蓝色时期、古典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探索和创新,功成名就、声名赫赫,他仍在不断的寻找自我突破和创新。火枪手是毕加索的名作,创作于1964年,美术评论家敏感的注意到这幅作品中毕加索用了软笔,由此他们推断这是毕加索从齐白石的写意花鸟中借鉴来的。而毕加索在1954年创作的《女子半身像》仍然是硬笔,两者相隔十年,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王鲁湘:这是1964年,这是见过齐白石作品以后的了,他这种东方用笔的感觉出来了,东方用笔,那个完全还是西方的用笔。

彭锋:对,两个笔不一样,这个笔是有弹性的,这肯定是软笔,那是硬笔,很明显的。所以我一直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关注毕加索晚期的作品,我觉得就是他晚期明显肯定是用了毛笔。另外就是说他就是那种自由阿,那种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但是很遗憾这段历史在西方的学术圈里面没有得到重视

王鲁湘: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去挖他了。

彭锋:我还是业余爱好的,我觉得这个需要一个专题研究,毕加索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认为不太好的艺术家就是去模仿,好的艺术家就是去偷窃,他从齐白石偷来的,变成自己的了

王鲁湘:对对对,偷齐白石也可以偷的嘛。

彭锋:可以可以,他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偷,都可以偷。所以我觉得这张画就是这两张对比啊,特别那个发现就是受到东方水墨画影响之后这样一种变化,其实如果西方的这样一个艺术史,它如果真的重视这段历史的话,我们可以说毕加索完全开创了后来一种新的画体,我们把它叫涂鸦。

王鲁湘:涂鸦。其实涂鸦的鼻祖是他是吗?

彭锋:对对对,完全可以就是他的。

王鲁湘:不但鼻祖是他,而且是看了齐白石的画以后才开始涂鸦的

彭锋:对。

王鲁湘:所以在往上要找到齐白石来。

彭锋:没错。

解说:毕加索在见到张大千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齐白石,是因为张仃,张仃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1956年张仃作为中国艺术代表团的一员前往法国访问,她专程去拜访了毕加索,并且送给毕加索一份特别的礼物,木板水印的齐白石画笔集。就在张仃拜访毕加索不久后,张大千也前来拜访,毕加索一边向张大千显示自己临摹的齐白石的兰花,一般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段话后来成为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王鲁湘:毕加索的画,画越到晚年越像一个孩子,他画画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玩闹的一个过程啊,因为据张仃先生跟我说,他们那个去法国南部的他们一个那个那个创作室去的时候,整个过程中间毕加索不断的一会儿这个穿个那个古代骑士的那个盔甲,扮那个古代骑士给他们看,一会儿拿个什么东西来跟他们来做怪样子,一会儿就是整个就是一个老不正经,就是像个孩子一样。

彭锋:对,就是艺术它跟日常生活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规矩里面超越出来,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超越出来,还是按照日常生活的这样的一个逻辑去办事情,那就不是艺术家,那只能说我做一件事是吧?就完成一个活,毕加索他不仅艺术是完全松驰了,完全放开了,其实在生活里面他就像一个戏剧人物一样的,他可以随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他的生活又完全艺术化了

解说:本次毕加索艺术大展中数量最多的是毕加索的版画作品,毕加索的版画是他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创作,但也是他传播最广的作品,安吉拉说毕加索喜欢很快的作画,他没有耐心一刀一刀的去刻划,但毕加索用自己的办法如行云流水般的创作他的版画。版画的优势在于他可以被多次复制这更有利于艺术的传播。有人说毕加索的版画像是他的日记,他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居住停留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版画就是他这段时间的生活记录和梦幻集。

彭锋:当然对大多数一般的观众他觉得毕加索的作品基本上都像涂鸦,都像漫画。

王鲁湘:像孩子很多东西。

彭锋:对对对。

王鲁湘:但这恰恰其实是毕加索作品的价值所在。

彭锋:每错没错。

王鲁湘:要画出这种率真性,画出这种本我的东西来,其实很多人做不到的,因为要像毕加索那样的把遮在脸上的那么多的面具都这么一个一个撕下来,其实一般人做不到。

彭锋:绝对做不到,毕加索经常就是他甚至是赤身裸体的在家里画画的时候,因为他,他不需要任何的,他不喜欢任何的束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毕加索才是真正的一个艺术家,他就是超出常人之外的这样一个艺术家。

王鲁湘:那么刚才说到了这个关于童真的问题啊,在他的这个艺术作品中,那种真率啊,他十几岁就画得像一个成年人,但是他九十多岁画得像个孩子。而且他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掉十几岁灌输给他的那个成人的那种看世界的眼光,你认为他做到了吗?

彭锋:我觉得后期一些作品就是有点像,那么我曾经就是对照过孩子的画和毕加索的画就是做了一个对照,即使他后期有一些画特别童趣,就是我把它叫涂鸦,就是我觉得这一点呢就是对于西方的就是我们讲美术史专家来说,我觉得对毕加索后期这样的一个实验重视不太够,因为他们只是在他的就是立体派,尤其是那种带有分析性立体派,看到西方这样一个理性思维的高峰,但是对于后期的这样一种就是带有童趣的涂鸦,尤其还画了很多水墨画,也许他们的确是不能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但是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这刚好是我们艺术追求最高的境界。

解说:毕加索是一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求者,他从各种艺术流派中汲取灵感,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天才在于即使不断的在变化着各种风格,但他都能保持自己粗矿、刚劲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毕加索独有,他追求的境界是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不断的突破自我,艺术于他而言如同游戏,他的作品中不论是陶器、版画、雕刻,都能感受到童趣。

王鲁湘:我到法国南部有一个已经废弃了的一个很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陶器厂,毕加索到那个陶器厂去作过作品,他有时候就到那个陶器厂去作。

彭锋:我在那个就是尼斯就是靠近那个摩纳哥那个地方,去过他当时画画的那个地方,现在被另外一个画家给用了,对对,那个地方阳光特别强,对对,一晒都是特别黑的。他做这么大的盘子,必须要有,必须开始有工具吧。

王鲁湘:这个啊?

彭锋:没有工具做不出来嘛,能做得这么平吗?

王鲁湘:这个可以。

彭锋:可以啊。

王鲁湘:可以,他很多这个东西是轧膜的,很多东西是轧膜的。我估计就是有工匠帮他在做器物,工匠帮他做器物然后他呢在上头再作画。

彭锋:作涂鸦。

王鲁湘:你看这个肯定就是那个工匠就在他身边,你看他这里头有把那个陶上头有一些东西都用刀已经剃掉了嘛,也就是这个陶还是个软泥的时候,他就已经介入他的创作了。

彭锋:对对对,说不定他自己动手,因为毕加索喜欢动手。就是他和工匠要做一个大胚出来,然后他自己弄。

王鲁湘:你看这种想象力,陶罐不管千变万化,都是从一个人的身体,特别是从女人的身体变过来的,古今中外的陶罐子都是这样,然后他就利用这样一个形就在上头就开始在第二次想象了。

彭锋:对,是。

解说:跟生前穷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罗浮宫的画家,毕加索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毕加索是整个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也是最有个性的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学生,但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艺术之路延伸到更远,他确实是划时代的天才。毕加索的创作中有非洲艺术元素,也有亚洲艺术元素,毕加索和他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

旁白:我们西班牙巴塞罗那艺术协会,带来了部分摄影作品,通过这些摄影作品,我们除了可以了解毕加索的创作生活,还可以了解他个人的私生活,比如说他作为一个父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他平时有什么?个人的小爱好之类的,这样的话,可以对他进行一个更全面更人性更接近的了解。除了摄影部分,我们还带来了毕加索的部分作品,包括他的绘画、瓷器艺术,然后还有版画艺术,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前面的全方位的一个毕加索的展览。我觉得这对中国观众,尤其是北京的观众,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机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解一下毕加索,然后同时也开始爱上毕加索,对这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在各方面都是天才的这么一个艺术家开始着迷。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 12:00-12:30 

重播:周日 09:30-10: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责任编辑:马焕青 PV074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6-04文化大观园 来吧毕加索——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6/04/65884add-7d27-41e1-ada3-21630cadbe7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