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耶鲁大学注重通识教育 前两年不分科让同学们自由选课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内容:清华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刘瑜,她呢曾经分享过一个她在哈佛选课的小故事,那个时候刘瑜在哈佛读博士后,她想去旁听一些哈佛的本科课程,但是当她拿到课程清单的时候,她说她惊呆了,因为她到的竟然是一本一


    学者:通识教育给人们一个机会寻找自己所爱
    
    陈晓楠:专业是父母选的,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到底要学的是什么,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几十年来中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考生,可是呢会考试不代表会学习,怎么样才能让“考生”变成“学生”呢,这是个问题,数百年来美国的大学也一直在探索,追根溯源这其实呢也就是通识教育设立的初衷,那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Ben Nelson(Minerva创新型大学创始人):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的三百年历史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智成长,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领域,科目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拥有一套分析和交流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用在专业领域,或者其他任何方面。
    
    左彤:我觉得不一定是说,我知道这个知识,或者我知道了这某一个事实,而更多的是他们的方法论,他们所关心的东西,他们的视角,改变了我怎么看待我自己和我周围的世界,这个我觉得是通实教育给的最重要的就是说你不仅仅是钻在一个科目里,说我要把这个东西搞透,而是你有一个大的视野说,哦,这个是我怎么看待世界,这个是我怎么待人接物,这个是我怎么生活。
    
    Biddy Mortin(美国艾姆赫斯特学院校长):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人们发现自己热爱的是什么,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现自己能够贡献的领域。
    
    左彤:我自己在做读书历史,或者是弹钢琴指挥里,钢琴音乐,高兴归高兴,但我就会想,这些东西能让我为我的国家,或者为我们的社会做一些什么。
 
    吴军:到耶鲁只会读书起码损失一半的意义
    
    吴军:在耶鲁得A呢,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都能得A,为什么这样呢,教授其实传达一个信息,也就是说什么呢,你们在学业上足够好了,你们把时间花在一些别的地方上去,那个你想想那班上那个,那三分之二的人都得A,那这个,这个东西你就会怎么想,你就想说,我呢反正再学好也是个A,混一混也是个A,那我不如混一混,混一混时间干什么呢,它不是让你去浪费,因为这个人都要有很多的主动性,你要是一个整天混日子的人,你是进不了耶鲁的,他一定在某个方面有主动性,他就把这时间留给他去发挥这些主动性去了。
    
    左彤:我一直在思考就是,那么人文历史音乐艺术,这种文化领域,我能做什么,所以我其实不像很多的同学会说,我下一步可能要找投行,或者是我要申法学院,我更多会问自己的就是说那我为什么要比如说你为什么要申投行,你为什么要申法学院,你最终的理想在哪儿,或者说你想要什么,所以我自己知道,我想要的就是说,我希望能把我自己一己之学,去做一些事情。
    
    吴军:尤其哈佛耶鲁最典型,它尤其要培养未来的领袖,你就要花好多时间,在你读书以外的事情上,就是说,你得舍得这个时间去花在各种社会活动上,然后呢你在学校里,要争取在各种活动中,你自己能扮演一个角色,比如你组织这个活动,那个要花很多精力的,有很多难度,你要去到处去找钱啊,等等等等,要去把这事儿办了保证,很多那个中国的学生,都比较害羞,而且愿意跟着人办,就是说自己要挑头去,来做这些事儿的话,而且有些时候因为你比如说,某协会的主席就这么一个位子,你们要去争,这些事儿中国学生有时候不愿意去做,那么你在这个学校里,你就是说光如果把这个书读下来,我就是说一半的或者甚至说一大半这个它的好处,你其实没拿着。
    
    留美毕业生:美国教育体系更注重实践与尝试
 
    陈晓楠:中国有一句顺口溜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简单的一句话线路出了特有的中国教育的特色,分数考试是学习的评定标准,但是在美国的高校里,有的时候可能完全没有“考试”这一回事。
    
    潘鹏凯(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毕业生):我在麻省理工读了七年书,我是没有真正的考试考过一次,这个很奇怪了,你说麻省理工读了硕士博士,为什么不考试呢,那它,它不觉得这个纸面的考试很重要,所以说我们学习压力反而更大,因为你每个学期都要做两到三个项目,我们叫projects,这个反差太大了,因为在中国的时候,你的读书都是有课表,学什么课,考什么,重点是什么,记住对吧,知识点,然后你过了考试就OK了,但美国它不是的,它强调的是你的,就是问问题的能力,然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正(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顾问):美国的中学校长,和中国中学校长放在一起,我就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什么样的人是最好的校长,中国的中学校长他们的回答,如果我是一个好校长的话,我的学生升学率能够达到100%,能够让他们都进北大清华,我是一个好校长,上海交大,那就是个好校长,美国的中学校长他的回答说,我能够把我的学生培养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我是一个好校长,那么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两种制度的不一样。
    
    潘鹏凯:美国孩子呢,跟中国学生很大的差别呢,他比较强调这个我们叫Learning by doing,他强调做东西,举个很简单例子吧,我们在国内学程序对吧,你要看一本什么Java的书,你要把它理论知识弄好,然后做作业,但美国小孩没有人看这么厚的这个编程序的书的,他们最多买一本很薄的我们叫做参考Reference,然后他就开始就动手开始编了,不会的话呢他到网上找啊,拼啊凑啊,打出来就OK了。
    
    严正:我们中国孩子就会考试,但是呢你要想一想,就是说呢,你不能够老是去强迫他,但是呢也不能怪我们这些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死记硬背出来的,所以他带到课堂里去的教学方法呢就是死记硬背,那我们的孩子呢,学了半天过后呢,他不知道自己的主动性在哪里,而且我们的中国学生在这里吧,他也不能他责任是什么。
    
    解说:美国名校包容着各种多元的文化,不同的观点。
    
    张之豪:观点都不一样,而且大家觉得,如果你的观点跟老师一样他们特别看不起你。
    
    吴军:学校是这样一个态度,就是说,我觉得你们做的不对,但是呢,可能你们是对的。
    
    解说:如何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灵魂,常青藤零距离美国名校印象下节精采继续。
 
    留美学生:观点跟老师一样会被认为缺乏思考
    
    陈晓楠:美国大学的食堂永远是学生们吐槽的对象,可是无论菜的味道如何,校园当中的各大食堂呢,都会有亚洲菜、墨西哥菜等等,各地的风味,美国大学的学术言论呢,就像这些菜肴一样,你可以觉得它好吃,也可以觉得它不好吃,但是它们都会存在,这就像是美国学生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理念,就是当我们都喜欢红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让绿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呢,当我们都觉得白是一件好事儿的时候,是否也能够容忍黑的存在,走进美国大学,这里包容着各种多元的文化,不同的观点。
    
    Jonathan R.Cole:大学理事应该给予教授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张之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生):在伯克利上国际关系,上政治学,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因为大家观点都不一样,而且大家觉得如果你观点跟老师一样,他们特别看不起你,就属于你这自己没好好思考,而且呢在伯克利呢,它不管说多么疯狂的事儿,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能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你的这个观点,你都可以表达。
    
    Hsu-Min Chiang(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我从小在台湾长大,所以台湾各式各样的升学考试,我也都参加过了,我是在那边念完大学才出来的,就是考试嘛,就是要讲求就是标准答案,然后你可能有自己一些想法,但是在那样的制度下,一般老师不是很欢迎,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可是我觉得在这边,就是就我现在跟我学生交流来讲,我觉得我很欢迎而且这边的环境是很欢迎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他们,表达他们的想法。
    
    解说:纽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城市,在纽约人们会自豪地告诉你,纽约最大的魅力就是自由包容,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里生活,都可以完全保留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这种城市文化当然有融入到了纽约大学的灵魂之中,丰富的活动,开放的头脑,批判的精神,这是这所大学最显著的标签。
    
    何甜圆(纽约大学Tish艺术学院研究生):他非常注重想像力和创造力,就他不会局限你一个主题,他可能就说这次我们这次作业没有对话,然后你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就限定你一个时间,然后限定一个标准就是没有对话,剩下你都就是发挥你自己的想像,什么都可以拍。
    
    Karl Bardosh(纽约大学Kanbar电影与电视学院副教授):你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留意观察,比如摄像机对我就很重要,因为它让我一直用,电影电视这些视听语言来观察,它就像是宇宙现实,和我头脑之间缺失的那一环。
    
    何甜圆:大家会讨论,但是很少去否定别人的看法,大家还是包容性很强我觉得,就美国这个国家也是包容性很强的一个国家,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
    
    Jonathan R.Cole:教授应当拥有自由探索思想的理念,这个不因政治因素,而受到外界的干扰。
    
    吴军:学术自由呢,这是一个翻译问题了,更准确说是一个学术特权,就是最早时候这个大学成立的时候,它拿到一个相当于特许状,就是特许状说呢,比如说它可以为了搞研究,或者教学它可以自由的履行,它是这样一些特权,然后呢它犯了错误,可以不接受当地的这个就是行政长官的裁判。
    
    解说:60年代美国反越战,当时的美国政府给所有大学下发了一个指令,建议大学禁止招收那些逃过兵役的学生,但是耶鲁在这样一个高压情况下,秉承学校的教育理念,不管逃不逃兵役耶鲁都会一视同仁的来录取。
    
    吴军:学校是这样一个态度就是说,我觉得你们做的不对,但是呢可能你们是对的,你看啊这个逻辑,就是说我可能觉得你没做对,但是可能你对我错,这个校方这样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20年后的领袖,我是现在的这样一个人,那么所以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它让他有个独立思考,就是说你想你20年后是怎么一件事儿,那么它培养的是20年后的这样一个领袖,那么果然就是说,20年后像克林顿这些逃兵役的人当了总统,为什么呢,他们面对的不是冷战的世界了,而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在这个和平的世界中,美国你怎么能成为一个世界的领导,那这是你们年轻的一代要想的事儿,这个我老的一代并不把这个我自己的思维,要强加在你身上。
    
    吴军:中国是用老经验教人管理20年后的世界
 
    lan H.Solomon:我们的学校面向所有人,无关肤色、背景、收入等等,我们主要看你的思维想法,如果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可以充分证明自己的想法,我们就欢迎你加入,成为芝大的一份子,在这里,你必须尊重别人的想法,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讨论自由发现,坚持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同时我们也认为,你要去聆听别人的想法,正如你拥有言论自由你也拥有聆听的自由。
    
    吴军:在比如说中国大学里,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我觉得这个学生,最好学生应该什么样的,我把他塑造起来,那么这个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是什么呢,就是说上一代受教育的人,用他自己已经有了的想法,教当下的人,去管理未来20年的世界,所以这是我们常常会犯的一个,这个进的一个误区这个大学,那么世界真正一流的大学,它就是说我的目标,不是培养当下的领导人,你们当不了当下的精英,你们是当20年后的精英,那么为了你们成为20年后的精英,我这所有的这个培养的这一套体系,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
    
    lan H.Solomon:世界日新月异,全球化科技与人口,给他们的职业生涯竞争与未来带来很多新的变化,我们都希望培养更多未来的领袖。
    
    吴军:美国有这么一个统计,就是说如果看大学刚毕业,就是大家收入哪个大学最高,你会发现除了那个比如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它商科比较强,或者就是这样一两所大学以外吧,生下来的前十所里头,八所大学差不多都是工科为主的大学,但是呢还有一个统计,就是说到第15年的时候,你看看他们怎么样,就15年基本上人,你的事业进行了一半了,假设我们每个人工作30年,那这时候说了,常青藤这些大学呢,就都排进去了,为什么呢,说它这个后劲也显示出来了。
    
    陈晓楠:美国名校到底有多牛,作为象牙塔的最顶端,这里拥有最丰厚的教育资源,最先进的教育模式,然而想要走出象牙塔,却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国学生,面对语言压力学业的压力,还有文化的冲突,中国的留学生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明天同一时间,欢迎继续收看《常青藤零距离美国名校印象》。
    
    女:我在哈佛前两年没有跳,原因是因为压力太大太紧张了,前两年的生活就是读书睡觉哭,三件事情。
    
    男:还有哭。
    
    女:我每周五晚上的时候就哭一场。
    
    男:为什么?
    
    女:因为终于可以12点前睡觉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责任编辑:李子源]

标签:耶鲁 世界

2015-08-25凤凰大视野 常青藤零距离(二)自由的灵魂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8/25/da690d61-3b93-4f3f-af4e-2b5171bc6ca8.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