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和经济的“百年病态关联”
2009年05月18日 10:4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筑梦天下] [周瑛琦] [摩天大楼]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筑梦天下》5月16日节目文字实录:

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的佳句,含蓄而写意地传达出夜宿于山寺的古人对“百尺高楼”的夸张想象,我想当时的这位唐代大诗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百尺高楼”不仅遍地都是,而且高度频频被刷新,变成了现在的摩天大楼,而摩天大楼高度的竞赛,就像孩子之间的游戏,永无止尽。起初人们建造高楼,是因为城市里的人太多了,于是就想到用“竖”起来的办法来解决地面上的拥挤,而现在的摩天大楼就像是树立在城市中巨大的惊叹号,成为城市的财富象征和精神符号。就像人们曾用高山和河流来标地自然,现在,人们用摩天大楼来标地城市。然而当大楼越来越高、设计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担心也应运而生:它安全吗?它环保吗?

解说:2000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分别撞击了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楼,这两座高达411米的大楼相继在32分钟和1小时38分钟后倒塌,在大楼中工作的几千名员工和300多位消防员永远长眠在了这座“纽约地标”的废墟当中。

解说:911以后,很多美国人都患上“高楼恐惧症”。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会发现,摩天大楼的成长,几乎都伴随着灾难的发生。每一次火灾、爆炸、坍塌、骚乱,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精心打造的建筑瞬间就变成了埋葬生命的瓦砾灰烬。早在1993年,世贸中心就曾经遭到炸弹袭击,1万名救援人员花了整整9个小时才把大楼里的10万人救出。

解说:上海金茂大厦曾做过试验,请一群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楼逃生,结果,最快跑出大厦的队员花了35分钟。虽然大楼里有疏散通道,有坚固的避难间、甚至有抗强震强风的超强结构,但在难以预料的各种灾难面前,人类的这种挑战高度极限的能力总能胜出吗?而当城市的每一个空间都被建筑填满,人们又该逃往何处?

解说:除了安全问题,摩天大楼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玻璃,曾被喻为“城市的时尚宠儿”,它广泛地运用于摩天大楼的外墙,在给大楼以及城市带来绚丽点缀的同时,又不断地将阳光反射到城市的每一处,与汽车、工厂、空调、水泥地面等等一起,正联手“蒸熟烤热”我们的城市。而弧型玻璃大厦的幕墙,更会聚焦阳光,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这种玻璃大厦就会变成危险的打火机。

周瑛琦:可以说,摩天大楼就是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无论人类多么聪明,能够建多高的楼,都永远无法与自然抗衡,都应尊重自然规律,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或许才是人类存身地球的唯一途径。因此,今天,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城市的精华——摩天大楼说“不!”相对于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的美国和一些亚洲国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城市更加重视维持城市的传统面貌,许多欧洲城市保存着中世纪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作品。新建的高层建筑必须与周围的建筑景观相协调,那些在古城中鹤立鸡群的建筑计划,往往在动工之前就被阻止了。而关于摩天大楼的运营成本问题,也成了好事者勤于计算的一个焦点。

解说:有资料显示,通过对近100年来超高建筑的统计,高层建筑的运营都是亏本的。比如高420.5米、拥有88层楼的上海金茂大厦,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但它的困惑和问题却鲜为人知:每平方米造价为2万元,建设总投资50亿元,其中24亿元为贷款,还贷的压力十分沉重;而管理费用比建造投资更大,如果大厦使用寿命以65年计算,管理费用大约是建设投资的3倍。目前,金茂大厦仅日常的管理维护费用每天就需100万元人民币。两架擦窗机一天到晚不停地擦,擦完一遍窗需要一年。

解说:从建设投资的角度来看,超过300米,摩天大楼就失去了因节约用地换来的经济价值。甚至有人统计,每当争夺世界第一高楼的热潮崛起之时,往往就是经济衰退开始之日。著名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总结出了一个“摩天大楼指数”,将经济危机与摩天大楼的建成联系起来,他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劳伦斯将他的这一惊人发现称为“百年病态关联”,那就是:大厦建成,经济衰退。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共出现了四轮摩天大楼热,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衰退或金融动荡,而这一次,世界各地正在兴建的摩天大楼工程中,被迫停工的迄今已达142个,停工比例高达11%。

周瑛琦:其实早在911事件发生后,国际专家在华盛顿就展开了关于“摩天大楼存废”的激烈讨论,否定者列出了摩天大楼的种种弊端,首先是摩天大楼的安全性问题,比如高层突遇大火的逃生难问题、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等等,而在传统的欧洲人眼里,再也没有比摩天大楼更能体现美国人的粗俗与暴发户的本质,他们也认为摩天大楼在实用性上乏善可陈,在美学上更是一无是处,心理学家则发现人们所患的焦虑、妄想症等心理疾病都与摩天大楼有关,等等等等。那么,摩天大楼真的像这些否定派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不适合人类发展吗?对于摩天大楼,我们是和它告别?还是迎接另一个全新的超高层时代呢?

周瑛琦:翻开日历,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世界又掀起了一股摩天大楼热,各种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在建或即将要建的消息,不断充斥在各大媒体的新闻当中,这种热潮主要集中在中东的迪拜、中国的上海、香港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摩天大楼的第一高度,也似乎每天都在被刷新,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架势绝不亚于当年的美苏军备竞赛。

解说:19世纪末,电动升降机诞生,客观上为摩天大楼的诞生创造了必要条件。那时候,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权,财源滚滚的工商企业大事炫耀,这些钱使得建筑师与工程师能够将钢筋框架发展到极致,建造出许多至今仍然名列前茅的摩天大楼。这些壮丽的高楼,气势磅礴,直上云霄。

解说:上世纪50年代末的摩天大楼,由上千个工人共同建造,像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这样的地标,是在有大型工具及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建造起来的。但工人们往往要爬上上百米高的钢架上作业,一般人很难有这个勇气。一座大楼的诞生,往往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讨论,花费上万吨钢材、玻璃、水泥去建造,风光无限的摩天大楼,伴随着工业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能源消耗,甚至是污染与浪费。而那时候,人们对于环保节能,并没有充分的意识。

延伸阅读:

各地建楼跳高赛 安徽第一高楼只是概念

城市发展该有点恐高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