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古求新 探寻柏林的“性感风向标”
2009年02月19日 11:4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筑梦天下] [柏林] [周瑛琦] [建筑]

它曾被全欧洲孤立、被喻为大陆上的孤岛。它曾被一道高墙一分为二、无数骨肉天各一方。一座沐浴过战争洗礼的城市,如何在藩篱推倒之后复苏、崛起?它曾满怀割裂忧伤的子民,又是如何重新筑造起自己的新家园?《筑梦天下》,让我们一同回首柏林城的复兴之旅,触摸它昨日的黄昏与今日的黎明。

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柏林是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城,有着许多历史建筑,这些都赋予了柏林独特的古典美。像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的一道城门,后来逐步成为了柏林的象征。但是经历过几个世纪的风雨,这座城门和曾经许多古典建筑一样,几乎遭到了毁灭的命运。柏林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世界几乎所有的古城一样,都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这些残破的古旧建筑,是拆?还是留?柏林的政府官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是文化,是个性。如果柏林摒弃了传统,那么跟菲律宾的马尼拉又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妨从勃兰登堡门的变迁来看看柏林对于历史建筑的存留态度。

解说: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的市中心。几个世纪的戎戈铁马,让这座城门遭受了大面积的破坏,六根石柱与顶端的马车,已经锈迹斑斑。对于历史建筑是拆是留的问题,柏林人也曾有过争议,但最终柏林人还是决定对城市内的历史建筑全部予以保护。

经历过许多次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柏林的工程技术也日趋先进。勃兰登堡门的最近一次整修,采用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更换了数千块石块,翻新了7公里长的填缝,清除了二战期间留下来的10万个弹孔。古老的勃兰登堡门,再度焕发生机,它的修缮,也成为柏林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原来的东柏林地区,至今仍有许多破旧的住宅,但这些传统的、数量庞大的住宅,在柏林人的眼里,却是历史留给未来的珍贵遗产。哈克庭园就是其中之一。哈克庭园是一个拥有八个中庭的住宅院落,有着百年历史。东德时期,这里就以很低的价格租给客户,其中有些院落被改造为小型工厂。因为缺乏维护管理,几十年后,这里就成了破落户。

修缮后的哈克庭园,吸引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租用。开发商不但在这里引进了住户,还新增加了餐厅、画廊,虽然现在的房屋租金是东柏林时期的10倍,但新的商机所带来的收入,已远远超过租金的价格。美丽的外墙内,有一片宁静的美。

周瑛琦:柏林人对城市的再造,是在尊重历史和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很多古旧建筑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但仍能作为一种价值存在于这个城市当中。比方说柏林目前仍然保留有许多古堡,它们有的已经得到了修缮,有的虽然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但是政府还是原汁原味地将这些古建筑保留了下来,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柏林人认为,保留古建筑,就是要留住文化的脉络,留住城市的根。

解说:随着柏林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变化,高层住宅开始显露出弊端。由于德国出生率低,城市人口一直在缩减,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高层楼里的人交流机会少,容易引发多种社会问题。因此现在的柏林倾向盖低层楼房。市区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楼被拆除后,居民被分散到市郊新建设的低层住宅里,不仅维持了城市的规模,而且适合居民生活,对形成互助和睦的社会氛围非常有帮助。

周瑛琦:我想,一个城市,要有其自身的特色,才有她恒久不衰的生动魅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是急功近利地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规划,那么它将是可悲的。纵观中国很多城市近30年来的发展,它们在求大求新的过程中,正逐渐消失着自己的特色。曾经有人提问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怎样的建筑才能令杭州保持个性化发展”,矶崎新的回答直言不讳:“如果我不是身处西湖湖面之上,那么,今天我眼中看到的杭州,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它只是一个哪里都有的城市。”那人一愣,半天没回过神来,没听懂,矶崎新又解释说,他从水墨画和苏东坡诗篇里面体会过杭州,在今天的杭州已淹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正失去自己的个性,以前那种“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现在仿佛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中。而柏林的发展,完全脱离了千篇一律的模式,难怪有人说,柏林就是柏林。柏林是一个性感的城市。我们去寻找柏林的性感之处。

一座城市,有时比一个女人更耐人寻味。柏林,就有这种魅力。在存古求新的过程中,柏林经历着一场蜕变,这个曾被认为是古典主义者的城市,如今也能找到青春靓丽的影子,古典与现代,庄严与艳丽,兼容并包。在柏林市中心,有一个大眼睛,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因为它是柏林的“性感风向标”。

解说:在柏林市中心,它每晚都会睁开明亮的眼睛,吸引人们驻足。它是柏林最大的屏幕,柏林人称它为“城市的眼睛”。这些大的办公楼,都是柏林墙倒塌后盖起来的,大楼1350平方米的表面积,全部被埃德勒两兄弟点亮了。兄弟俩当初看到这栋楼时,觉得毫无生气,于是两人决定用光来增添大楼的动态活力,他们在大楼表面安装了巨大的电子屏,他们把这项工作称为“建筑调校”。

詹恩·埃德勒:(建筑师)我们说的建筑调校,是指那些缺乏表达沟通能力的,现成的或在建的建筑,由我们加点什么来弥补它。

这一巨大的屏幕,需要1800盏灯来点亮,所有的灯都得一盏盏进行测试。

提姆·埃德勒:(建筑师)安装时要戴上手套,以免留下手印。

解说: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所有灯泡安装好,并用长长的特制塑料薄膜盖住,以确保光线的均匀分布。

詹恩·埃德勒:(建筑师)我们发现用很多色光,可以产生强烈的散光效果,让人看不到灯光后面的设备,我们要让广场上的人们都看到,这些灯都是普通的霓虹灯,没有什么高科技的成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柏林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