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次阅兵 看中国军队60年成长艰辛历程
2009年08月03日 17: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作为压轴出场的是由27枚不同类型导弹组成的四个方队,而众人瞩目的焦点无疑是队列最后,射程能够覆盖美国全境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战略导弹、战术导弹也都出来了,东风这些也都出来了,代表它核常兼备。

解说:在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中,95%以上是新装备,而且绝大部分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那1999年的阅兵,就向世人展示中共的国防已经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

解说:其实早在1955年4月,解放军就组建了第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和高炮兵等兵种组成的合成战术兵团--第一机械化师,后于1961年被改编。1983年12月,机械化步兵师再次组建,并于第二年4月开始组建机械化集团军。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当时的陆军也是迈向集团军机械化试点的第一年,也是1985年。

解说:1985年,陆军第38军作为试点改编为重装集团军,目的是要把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炮兵、防空、工兵、通信、防化以及其它勤务保障,包括直升机部队整合起来,形成地面突击、火力支持、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四大作战力量。第二年秋天,第38集团军在内蒙古进行了一次实兵大演习。"合成"从此时起成为了解放军使用频率最高的军语之一,之后,除了陆空协作训练区的出现,海军也开始了远海合同训练。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了以后,中国就已经看到这场战,是一个高科技的战争。

解说:这场曾被认为是第2.5次世界大战的沙漠风暴,美军的远程空军和双方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让中国意识到技术落后就要挨打。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评估了"教训"之后,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在1993年,他把军事战略的斗争的准备基点,以前叫作"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全面战争",他把它改成"应付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解说:之后,军委提出强调"科技强军"战略思想,大力加强海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并针对未来战争准备时间短、进程快、初战即具有决定性胜败意义的特点,把由军区机关直接指挥的特种兵部队编入到集团军战斗序列。

1994年10月,驻香港部队正式组建,这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合成编制的部队。在编制改革和加强战斗力训练的同时,解放军于九十年代中后期举行了一系列大规模针对性演习。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我们的判断是,之后的那几年的演习通通是检验性的演习。那恰恰在这段期间,发生了1996年台海危机,刚好整个时间撞在一起。

解说: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并宣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引发第三次台海危机。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最高潮是在1996年的3月,中国在基隆的外海跟高雄的外海,先后发射了四枚东风15战术导弹,那是第一次。那一次我们就发现,那时候两岸的军力已经就失衡了。大陆已经有战术导弹了,这个战术导弹是战术的弹道导弹,台湾没有,这个弹道导弹打击台湾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防御的能力,但是问题是,这个分水岭只限于导弹领域。

解说:除了导弹演习,解放军此后多次在东山及闽、浙、粤沿海地区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出动导弹旅、两栖坦克旅、海军陆战队、潜艇、驱逐舰、歼击机等先进装备,以电子对抗、渡海登陆、反击打援为主要内容进行实战演练。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中国在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期的演训,制空制海它有进步,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它也有进步,但在资电作战方面,我们还看不出来它有明显的进步。

90年代美军的数字化精确打击 让中国军队体会到切肤之痛

董嘉耀:"因时而谋,顺势而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导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思路调整上显著的特征,而有西方军事界的专家就提出,这是中国针对世界军事革命的深远影响而被动做出的应对的措施。但在变和不变之间,中国坚持了自己的军事原则,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并没有被世界的军事强国远远抛离。如果说90年代的隔岸观火的海湾战争,美军的数字化精确打击,还只是让中国军队对现代战争猛然乍醒的话,那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就成为了尖锐刺耳的遇袭警报,因为它让中国的民众和中国军队体会到切肤之痛。

解说:据军事专家的分析,1999年5月7日晚,被称为"黑蝙蝠"的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飞抵贝尔格莱德上空,从不同角度连续向中国大使馆投下了5枚GPS制导,重900多公斤、穿透力可达80米深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因为我们南斯拉夫的大使馆挨炸的时候的炸弹,就是激光制导炸弹,属于精确打击武器。

解说:一向以打击目标精准著称的美国空军,最后坚持是使用了"旧地图",而"误炸"的说法,但其背后动机引来各方猜测,英国有媒体指这根本是"一场蓄意的战争行为"。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让中国觉得战争离中国不远,而且战争的形态,它的合法性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是为主权而战,强国可以为人权而战。

解说:两年后的中美撞机事件,再次成为中国的安全预警。去年美国曾公开宣布,当年发生撞机事故时,美军的EP3电子侦察机是在对海南一处正在建设的中国海军基地进行侦察。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敌人的电子侦察飞机已经飞到我们的鼻子跟前了,这是一个电子战、信息战的问题。

解说:有分析认为,EP3撞机事件的背后是美国希望试探中国的军事信息技术水平,而中国在事件上的据理力争也反映出对信息战较量的重视。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所以这两件事情让中国觉得,有进一步加强国防力量(的必要),因为最后是以实力来决定胜负。

解说: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美军以信息和情报为主导展开信息攻防,实时全频谱控制,联合对地攻击,网络中心战和精确闪击战让解放军再次明确信息化才是加强国防力量的主要途径和未来战争的制胜关键。也就在同一年,江泽民继1997年,宣布裁军50万后,再次提出裁减员额20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