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因入朝作战而被搁置的,攻打台湾的计划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1954年,在前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周恩来第一次以五大国外长的身份出现在日内瓦召开的外长会议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而这一年的中国国内,由于有了苏联的鼎力相助,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已经顺利展开,国民经济已经克服了建国初的动荡和困难,一切都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954年9月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1954年7月,《日内瓦协定》签订,那对新中国来讲安全环境大大改善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1954年7月21日,要求《人民日报》发个社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解说:1954年9月3日,福建前线的解放军炮兵用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了序幕。1954年1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国民党"外交部长"叶公超,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军还将继续在台湾海峡加紧部署军队,蒋介石更是靠着美国援助的装备,重新把数十万的军队武装到了牙齿,为了夺取浙东沿海国民党军占领的岛屿,解放军以其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大陈岛为目标,并在1955年1月18日,集中进攻大陈岛的前沿据点一江山岛作为突破。华东军区部队发起的一江山岛总攻,也是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而由于战前已经夺得了战区制空与制海权,国民党的海空军当天并未出动。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我们的损失非常少,一下子,基本上就是全歼了一千多人,消灭了五百人,俘虏了五百人这样,打得非常漂亮。
解说:就在解放军炮击金门和占领大陈岛之后,华盛顿与台北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美台防御条约》,本将金门马祖排除在外,但蒋介石却源源不断地向两地增兵,为了利用台湾这个战略基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最终同意,决心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澎地位。毛泽东看出了美蒋之间两者的不和谐,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他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开始了新的思考,在深谋远虑之后,毛泽东提出,要么是战争,要么是和平的思路。
对于毛泽东的诚意 蒋介石咄咄逼人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1955年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一个转折点1955年以后,主要考虑用政治方式解决,军事上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其实这个政策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解说:然而,对于毛泽东的诚意,蒋介石并不买帐,他表示,决不会与大陆进行和平谈判,还再三重申绝不放弃"反攻大陆",国民党军队加紧了军事备战,频繁组织军事演习,空军还连续出动飞机对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进行侦察,并派遣了不少特工人员潜入大陆刺探军情。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台湾这个方面对大陆的和谈建议,始终又是不接受,所以毛泽东从1957年年底就开始考虑,是不是再采取一点军事行动,但是,他的目的还是用军事行动施加压力,还是促成政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解说:面对蒋介石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毛泽东说,对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革命人民绝不能示弱,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它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
1958年8月23日下午6点30分,福建前沿阵地万炮齐鸣,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国民党占据的岛屿,遭到猛烈的轰击,3天之间10万发炮弹倾泻在这块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弹丸岛群上,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死伤超过3.6万。曾在七七事变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国民党将领吉星文,和其它两位防务副司令章杰,赵家骧都伤重殒命,此后至11月的数十次大小炮击中,解放军共发射炮弹8万余发,进行了13次轰炸,3次海战,其间国民党也以10万余枚炮弹,展开反击,美军第七舰队介入,并扬言要使用核武,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解放军改变策略,实行每月单日炮击,双日不打,双方未再有大规模炮战。
徐光裕:八二三炮战应该来讲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所以毛泽东也允许这两个岛存在,代表说这个脐带还是存在的,我们之间的斗争,不是两国的斗争,是一个内战的延续,老蒋就老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两边是一致的,老蒋不愿意撤守金门跟马祖,有他这方面的考虑。
董嘉耀:八二三炮战的直接导火索,被认为是万里之外爆发的中东危机,当时黎巴嫩的夏蒙政府被推翻,伊拉克也发动了民族革命,美英西方以稳定当地政局为由,出兵黎巴嫩和约旦,而为了转移美国视线,以实际的行动支持阿拉伯地区的反美斗争,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事实上,中国当时的海空部队,还不足以与美军在台海抗衡,八二三炮战是希望透过有限的军事行动警告美国,也想摸清楚美国协防台湾的底线。同时毛泽东需要利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选择一个有利的时机,用军事动作来牵制美国,于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当时的"联苏抗美"国防战略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为中国带来了一段短暂的,恢复建设的时期。解放军自身也开始了一系列动作,加强正规化的建设和发展。
解说: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出台,义务兵役制取代了志愿兵役制,同年开始实行军衔制,授予十大元帅,十位大将,结束了解放军"有军无将"的历史,同时,从1952年1月开始,中央军委进行了连续三次大裁军,到1958年,解放军实际减员371万,总兵力240万,而按照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比例"的建议,到1958年底国防军费开支由建国初占财政支出比例的43%,下降到了8.9%。就在1958年国庆阅兵后的一个月,志愿军最后一批士兵撤回了国内,人们为了再次解决外患而欢欣鼓舞,也曾以为这就是结束,但是,潜伏在边境的真正危机才刚刚开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