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次阅兵 看中国军队60年成长艰辛历程
2009年08月03日 17: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8月1日《皇牌大放送》节目:军旗飘飘--六十年国防进行式

以下为文字实录:

董嘉耀:82年前南昌起义爆发,诞生了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中国军队。60年前的10月1号,在中共建立政权的首次阅兵典礼上,这支军队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力量。60年间,这支与中国风雨同行的人民解放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长为一支令世界无法忽视的武装力量。

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60年的艰辛历程,而历次国庆阅兵成为了我们最佳的切入点,因为它把国防和军队完美融合,不仅是国力和实力的象征,更是历史和时代的缩影。

1949年第一次阅兵 奠定了之后国庆阅兵的基本框架

1949年10月1号,30多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一个红色中国的诞生,当年虽然是装备落后,但它的阅兵模式却奠定了之后所有的国庆阅兵的基本框架。即使是,现在洲际导弹已经取代了当年的骡车战马。

解说:1949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以国家武装力量的名义接受检阅,总司令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举行阅兵式,之后,朱德下达阅兵命令,开始进行分列式检阅,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次,以海陆空顺序进行的检阅。

1950年后开始的历次国庆阅兵,都是按陆海空顺序出场,在海军和步兵方队之后,有野战炮、榴弹炮、高射炮和各种坦克组成的战车方队驶过。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大量的日式装备,在抗日战争期间缴获的,然后在解放战争期间,从国民党手上缴获的美式装备,还有第三部分是国民党那时候国产,自造的,像汉阳造,79式步枪,我都扛过。

解说:当战车方队进至天安门广场时,以九架P51型野马式战斗机领头的解放军空军飞临天安门上空。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我们的军队的战斗力,作为陆军来讲,可以说,在世界上是属于第一流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的海军、空军、其它一些特种兵各方面来讲,那当时没有办法比,在武器装备系统方面来讲,应该是第二流的。

解说:就是这支使用万国牌,二流武器装备的队伍,在过去22年的时间里,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倒了土豪劣绅,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战胜了八百万用飞机大炮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更从游离分散的工农游击武装,成长为一支规模庞大,攻防兼备的正规军事力量。

1948年11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便成为这支正规军队的统一称谓,并于1949年2月至6月,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编,全军共编成四大野战军,17个兵团,57个军,188个师,全国划分五个一级军区,总兵力超过400万人。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因为分成了野战军以后,它的战役任务的区分比较方便,比如像一野主攻西北,二野主攻华东,三野可以直插福建,华南,四野整个直插广东,海南岛这样。

解说:为了实现境内国土的全部解放,毛泽东下令各野战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向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展开战略追击和围歼战,开国大典后一个月,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率部挺进大西南。在川东南一战,就歼灭宋希濂部主力三万余人,整场战役历时160天,共歼敌超过93万。之后刘邓大军再次奉令,挥师西藏,昌都战役,歼灭藏军五千余人,打开了和平进军西藏的道路。

台海战场上 解放军曾遭遇过一次出乎意料的失败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虽然各地捷报频传,但在台海战场上,解放军曾遭遇过一次出乎意料的失败,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这可以说是国共内战以来,共军最大的战败,就是古宁头,1949年。

解说: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军28军第一梯队以近1万兵力,依靠两百多艘登陆船和火炮支持,渡海进攻大金门岛。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眼看着这第一批上去的三个团,九千多人啊三天三夜,全军覆没了。

解说:由于所有船只无一返回,第二梯队援军只能望洋兴叹,尽管战前解放军已有周详准备,但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

徐光裕(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第一个就是情报信息,战场的实时的情报信息不够,掌握的不够,比如,当时失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对方的兵力突然增强,原来只有12000人左右,最后胡琏这个兵团,一下子在金门登陆了,登陆一下兵员增加到四万人,这个时候,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不行了。

亓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第二个,在战术运用上也是,渡江作战跟渡海作战,所需要的两栖的登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至少你的潮汐要算得准,风速、海向、各种的情况,都跟江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播出时间:(周六 )21:40-23:00

回放时间:(周日) 06:00-07:30 16:00-17: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