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熊质疑:为何国家数据明显低于各省
刘梦熊:第二个是后来各省市的数据都出来了,却是怎么回事呢?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半年的GDP的增长率,有22个是超过8%,有14个是达到双位数的,最高的是17.2%,而低于7.1%全国平均数却只有6个而已。我觉得这里为什么缺了两个省的数据,全国的数据国家统计局能够公告出来。
刘梦熊:第二,面对这样各省市公告出来的数据,这个7.1%的根据何在?究竟是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掺杂水分,还是国家统计局有意的压低这样的数据?但是统计数据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吗?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落差呢?
中央和地方数据孰对孰错?
邱震海:非常感谢,这里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请教北京的汪教授。汪教授,第一个问题,黑龙江和山西两个省的数据没有出来,为什么国家全国的数据出来,难道这也是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抽样调查吗?
汪同三:是,我刚才讲过了我们的统计数据分两类,一类是要加起来,必须有下一层的数据才能有上一层的数据。还有一类不是这个样子,还有一类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抽样调查,进行估算。GDP的增长速度就属于第二类。它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宏观已经掌握的数字和国家级的调查队伍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国家一级的GDP的增长情况,各省也是这样。它们做各省的,各市做各市的。
汪同三:所以在时间上不是严格的说必须要有底下那一层,才能有上头这一层的结果,他们可以同时在做,那样就表现出来,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甚至国家层次上的数据,比某几个省的还快了一点,是这么一个情况。
刘先生的第二个问题,各省的数据都是很高的,结果国家的数据相对来说低了,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把各省的增长速度,通过他们的GDP总量来加权平均得出来一个全国的数字,它显然的这些年都比国家统计局直接估算出来的,国家的GDP增量速度要高。
汪同三:我刚才讲过,这两个数字之间不完全一样是对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它抽样的范围,抽样的点是不同的,肯定会有一些误差,我们中国的问题是这个误差太大了。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多年了,至少有三年五年了。所以这也是我的问题,刘先生提出这个问题,我也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这需要国家统计局他们来做出判断。
刘梦熊:问题是人家是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还是要信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字呢?二者必居其一,信一个,必然是不信另外一个,以后造成一个统计数据公信力的问题?
汪同三:对,就我来讲,我是建议关于国家级的数字,还是相信国家统计局的,它的正确程度更高一点。各省的数据,还是相信各省统计局他们做出来的结果可能正确性更高一点。
刘梦熊:在两点不一致的时候来讲,你究竟是说哪一个正确呢?必然是有一个错误的吗?
汪同三:统计里面有一个不可能完全精确的这样一个规律,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都说它不对,对的是什么呢?谁能说出来这个对的呢?还需要根据统计局提供的一些基本的数字,基本的素材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刘梦熊:但是问题,你在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里头,你22个是超于8%的增长,有14个是双位数的增长,低于7.1%只有6个而已,任何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他用加权平均指数一平均的话,各省市加起来就是全国的GDP的增长,远远的不止7.1%。
刘梦熊:这种情况底下来讲,国家统计局它的数据从何而来呢?国家是抽象的,各个省市是具体的,所有省市加起来才等于国家的数字吗?你没有理由你去肯定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你必然否定地方省市、自治区的数字,你肯定地方的省市自治区的数字,你一定要否定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二者必居其一。产生这样的矛盾和落差,是不是对我们的统计数字的公信力,仍然是大打折扣、产生质疑呢?
邱震海:汪所长。
汪同三:首先第一点我也同意刘先生的疑问,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也要提这样的疑问。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的数字和各省加权平均出来的数字,应该有误差,应该有差距,但是我们的问题是差距太大了,这是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大的差距?
汪同三:但是刘先生提出来的,说我们国家的GDP就是要各省完全加出来的,这恐怕在我们国家现行的关于GDP统计办法,还不是这样简单的把各个省加起来就是全国的GDP。因为至少有一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各省之间它可能有一些重复计算。你比如说河南的出口,它自己会算一个出口。如果它的出口是从上海口岸出去的,是从天津口岸出去的,也有可能在上海那儿,在天津那儿又会计算一次,我不是说绝对就是这样,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在各省之间可能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这也是解释为什么各省加起来数据,总是比国家的数据要高,而不是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