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辩:京剧该不该走进教材
2008年03月24日 17: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新闻事件:

近期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确定了15首曲目,要求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

3月14日上午,教育部部长周济及有关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新闻中心(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就"教育公平"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周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京剧进中小学不是开京剧课而是在音乐课中加京剧曲目。

正方观点: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让京剧文化进校园、进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京剧是民族的DNA。"京剧进校园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的国粹一无所知,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京剧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课外兴趣爱好。

反方观点:

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

京剧进课堂师资能否跟上、会否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是否剥夺了孩子文化兴趣的选择权。

京剧的表演非常细腻,这门涉及美术、服装、音乐、舞蹈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艺术,几堂音乐课能学得会吗?

孩子们在还没有理解社会历史诸多背景之时,让他们盲目地练唱这些无益于身心健康与审美需要的曲调,只是对京剧负责,而不是对孩子们负责。

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要求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在这样"最低标准"的师资情况下,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确实令人堪忧。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振兴京剧"的口号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近些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而重视弘扬传统者少。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是利还是弊已经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没有跟升学挂钩,京剧会不会像美术、手工课一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会不会枉费了教育者的一番心思。真正开设了这样的学习内容,又能不能给学生们带来正面的影响?

此修订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虽不乏赞同者,但反对者情绪确也颇激烈,譬如,弘扬传统艺术应该以什么方式?哪些经典唱段合适孩子们演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孩子们还喜欢不喜欢京剧?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也有部分代表提出了关于"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包括了如今京剧能否进入课堂的争议,全民所关注。

《一虎一席谈》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 20:00-21:00

重播:周日 03:10-04:05   13:00-14:00

>>>>>>>《一虎一席谈》其他精彩节目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