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举办城市都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因为此前各国在建设奥运场馆过程中的大动作,对举办城市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不少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质量成了考量一个城市能否举办奥运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北京申办奥运的过程中以及申办成功后的现在,空气质量一直是某些媒体或个人诟病的软肋。甚至有外国运动员以北京空气质量差为由,拒绝来北京参加奥运会。事实是,经过北京各方面的努力,空气质量正在逐年改善。达标的天数在过去的9年中增长了140%。
改善北京的环境,关乎面子,更关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切身利益。绿色奥运,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承诺。向着心中的那片绿地,我们已经前行了多远,我们还来得及吗?
本期节目嘉宾:环保专家、生物学博士——李皓
来自绿色悉尼的启示
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就呼声甚高,然而最后却以两票之差惜败于悉尼。“美丽悉尼,绿色奥运”——这是当初悉尼打出的宣传口号,也是在最后的申办中险胜北京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将悉尼打造成一座奥运城市,澳洲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7年后,在曾经是工业污染重灾区的宏布喜湾,一座美丽的奥运城市崛起了。谁能想到,绿意盎然的奥林匹克公园下方的这片土地,曾是一度成为垃圾掩埋场的废土区?而澳洲政府却把这里改造成了健康和绿色的殿堂。
澳洲人的决心和行动力无疑是北京奥运学习的榜样。曾经埋头于硬件设备的中国人突然领悟到,原来软件的建设也同等重要。悉尼的“绿色奥运”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申办奥运需要“扬长”,但不能“避短”。2001年,北京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这是北京对全世界许下的承诺。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就是兑现这个承诺的开始。
“绿色奥运”理解中的常见误区:
从概念来看,“绿色奥运”包括水质、气象、绿化、废物管理、节能防污等方方面面。其中,我们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就是城市绿化和废物管理。而在这其中又存在多少理解上的误区呢?
误区一:城市绿化就是清除野草?
长久以来,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理解往往忽视了“生态”二字。而这正是李皓博士特别强调的一点。伦敦和纽约为什么能在十年的时间里将空气质量上升到一级水准?第一,减少草坪修剪,因为草坪越短吸尘能力越差;第二,让野草生长。北京空气中的灰尘主要来自于裸土扬尘和车轮带送的粉尘。所以在李浩看来,城市中的野草是生态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树下如果都是裸土,这样的绿化率是没有意义的。面对野草生长是否会滋生害虫等疑问,李皓说:“大自然是最洁净的,给绿化打药反而加重城市污染。”
野草覆盖社区绿地俯视图
野草被清除后的社区绿地俯视图
误区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绿色奥运”不是坐享其成的事儿。李皓指出的第二个误区就是“老百姓等政府。”北京的承诺也是北京人民的承诺,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你可能会觉得无处着手,但其实城市绿化就近在身边。我们可以从一小盆盆栽做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除尘。就拿窗台来说,你可以选择堆放杂物,也可以选择以花草点缀。哪种效果更好?其实很直观。
北京居民楼窗户堆废品照
北京居民窗户的绿化
误区三:垃圾分类是“舶来品”?
如果不是李皓博士讲起的一段小故事,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的垃圾分类是从北京开始的。”追溯到50年代,当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填埋式垃圾处理法时,北京就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提炼煤渣铺路,食物残渣用来制作饲料……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就从这“物尽其用”之中体现无疑。70年代在北京生活的德国记者认为,“中国人眼里没有废品,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回收的”。而当“垃圾分类”的概念从国门外转了一圈回到原地时,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也是李皓博士所忧心的。“20世纪的时候我还很羡慕他们的现代化,现在我知道我们是这么好的祖先的后代,我们要对国家有责任感,我们必须要做得比他们好。”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6月13日(周五) 晚 21:50 首播
6月14日(周六) 早 04:15 ,15:02 重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