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请点击安装按钮
解说:除了任教,编辑工作外,1908年,从小热爱金石篆刻的黄宾虹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第二年,应当时会长吴昌硕之邀,加入了“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的“西泠印社”。这对黄宾虹来说,无意于如鱼得水。对于当时流行的把篆刻艺术的“金石气”融入绘画这一做法,黄宾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骆坚群:其实在黄宾虹同时的很多的画家,包括我们现在常说的像上海海上画派的,像吴昌硕这些,他们已经非常标榜自己是金石入画的。
王鲁湘:对。
骆坚群:但是我们看起来,黄宾虹对这件事情,对海上画派的一些所谓的金石入画是不太认同的。
王鲁湘:他基本上不太提他们。
骆坚群:对,不认同他们。那这个我觉得黄宾虹他自己有自己的那个绘画的一个过程,变法,所谓变法的一个过程,他有自己的一个方略。他不愿意直接就是金石入画,所以我觉得他在70岁以前,基本上他不在做,没有做什么金石入画这件事情,他还是在临习古人的画,只是以后,我们从他的画稿上面,博物馆藏很多的他的画稿,一叠一叠地画在元书纸上的那个画稿里面,其实他在那个画稿里面在做实验。
王鲁湘:在做实验。
骆坚群:对,怎么样才能够让金石入画,是他在自己对绘画这件事情熟了以后,才来做金石入画,这我觉得这个是他的一种策略。
许江:因为他的篆书非常好。他能够把金石用笔引到画中。
王鲁湘:落实到他的每一根短线,每一个点上头。
许江:对,看过去,他好像是随意的
王鲁湘:涂抹。
许江:挥扫,但实际上每一笔都能够力扛千斤,所以他这个用笔,这个是他能够厚积薄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他画画,他看山水,就是万物一律而看,所以他整张画是一起来的,上下一起来的,没有什么前面的树画完画后面的山,然后再画,一层层画,他是一律来的,上下一律来的,我曾经听方增先先生跟我讲过,他看过他画画,他说他看他刚刚画的时候,不知道他在画什么,他这里画两下,上面画两下,下面画两下,真的不知道老人家胸中在结构什么东西,结果过了一阵子之后,慢慢慢慢具体起来,再过一阵子之后,慢慢慢慢具体起来了,最后才知道,他胸中那个慢慢呈现的。
王鲁湘:那个丘壑。
许江:那个丘壑,那个胸中此刻的丘壑是什么,才慢慢呈现出来。
解说:侨居上海的三十年间,除了日常的工作外,黄宾虹饱游名山大川,先后游历了江苏虞山、浙江天目山、雁荡山,赴广东,登罗浮,游越秀;远至广西,畅游桂林。1932年秋天,69岁的黄宾虹应友人之邀入蜀游览。这次历时最长、旅途最远的蜀地之游也是他收获最多、启发最大的一次。
许江:你看1933年,他到了青城山,那个青城山那种山脉,它是压在人头上,刚好一阵雨来。那个雨,无数的流瀑在天上,那个云又从天上翻过,那个云把这个山,作弄这个山一样,一会儿使这个山这个样,一会儿使这个山那个样,我相信这种云波雾罩,这种瓢泼大雨、阴云当中的山的变化。
王鲁湘:对,雨洗乾坤。
许江:给老人一个很大的感受。所以这个历史上叫做青城坐雨。老先生也有一句词叫做:“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他是画月光下的山水,所以他整个山,他是一律看,浑然一体,月移壁,月光轻轻地洒落在这个山头,这个山头的纹理都在勾勒着这个山头的表情,月亮还在移动,这个表情在浅浅地变化。它没有那个强烈的暗部和亮部,但是你心中它是一律上去。
王鲁湘:这个是一个什么原因,一个什么契机,促使他在那么大年岁里头,还去四川去呢,因为知道,沿着长江过三峡,当时是非常困难的事。
骆坚群:对,而且四川是一个动乱的地方。
王鲁湘:军阀混战。
骆坚群:对,很动乱的地方。我觉得应该首先是他对入川画画,就是跟画史上面的一些好多的画家,入川能够成为一个大画家,这个对他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一个。
王鲁湘:向往。
骆坚群:对,而且也应该可以说,他在上海待太久了,想要出去走。
王鲁湘:好像他这一次出行,自己还很亢奋。画了一个很详细的,几页纸连起来的一个长江一路的地图,是吧?
骆坚群:是的,我们看到这样的地图,也感觉就是,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这样的一个年龄,然后他带着一种,这样的一种向往的一种,非常有豪情的那样一种做法。从一个侧面来说,只有大画家才会有这样的激情吧。
王鲁湘:是。
骆坚群:这一年的四川游,可以说是他真的找到活的山水的一些自然的依据,来自于自然的依据,而不是来自于传统文本的依据。他的绘画思想也好,那些教学的思想也好,应该也算是留在了四川的某些方面。
许江:1933年黄宾虹先生到成都,从造化的当中,看到了这个东西,得自然的那种神奇,这是一种神遇,这是一种天机。所以这个应该来说,对他一生是至关重要的。那当然,也不仅仅是青城山,还包括他1931年到了浙江,浙东那些山水。
王鲁湘:雁荡。
许江:雁荡山,还包括先后大概几次到了丽江,他整个在上海的30年,走遍了名山大川,这种造化,这种自然山水对他的养育,使他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养胸中浩气,站在天地浑茫之间,一任天机显露,那么自然的神奇和风韵都来到他的网下。这个呢。一般的画家很少能够有像他这样,天地对他如此之厚爱,那当然也是他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得来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