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讲故事:南京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上)
2009年01月09日 14:0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主持人:是南北还是东西。

嘉宾:一边在北侧,一边在东边。

主持人:根据这点,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很可能就看不出这是个塔基来。

嘉宾:对,后来确定塔基以后我们把北侧跟东侧两边卡死以后,再扩大范围清出来以后,这个塔基的形状就出来了,八边形,八边形塔基。

小片:按照中国古代的建塔制度,佛塔塔基下往往建有地宫,用以存放帝王送赠的金银珠宝、佛家圣物。考古人员继续挖掘,不久,一个填满夯土的圆形剖面清晰地呈现出来。考古人员马上判断,这很可能就是地宫的入口。

嘉宾:南方地宫是这样的,沉井式的,就是一口井一样的,两米二的直径,一个圆形,做得非常规范,它是一层夯土,一层石块,一层夯土一层石块,就像跟夹心饼干,一层一层这样子全部是夯得非常结实。

主持人:它不是空的?

嘉宾:不是空的。到后来我们清到最底部一共是三十层。

主持人:夯了这么多层。

嘉宾:一层夯土一层夯土,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再往下挖的时候那就是,感觉到越来越诧异,越来越惊奇,因为挖得很深很深。

主持人:太深了。

嘉宾:六米七五深。

主持人:那是够深的。

嘉宾:而且它就两米二的直径,就是一个深井一样的,一直到4月27号,我们当时发掘到地宫的四米多的时候,出来块石板。

串场二:2007年岁末,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现地宫的消息一经披露,媒体和学术界一片沸腾,种种猜想漫天飞舞,核心内容只有一个:朱棣会在地宫里藏些什么?有人说是佛宝,有人说是永乐青花瓷器;还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宝贝肯定少不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是,佛教地宫一般都有刻在石碑上的“发愿文”,那么大报恩寺地宫的发愿文,当然应该由欲报亲恩的朱棣亲笔撰写。那么,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他要报谁的养育之恩?是贡妃,还是马皇后?这些事,碑文里总要有一个交代。继续挖下去,一段公案很可能真相大白……

串场三:从2007年岁末开始,发现地宫的喜悦一直笼罩着整个南京,从学者到市民,每一个南京人都兴致勃勃地猜测着地宫里的宝贝究竟是什么。然而,质疑的声音并非没有。有人拿出了前人手绘的《报恩寺图》,图上的寺庙很明显的是坐落在一处漫坡上,可是,考古人员发现的地宫,其地基却在地面以下四米,和图片完全不符;此外,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琉璃宝塔赫赫有名、熠熠生辉,明代的正史里却找不到有关琉璃塔地宫的任何记载。是无意的疏忽还是有意的隐瞒?不过,质疑归质疑,颠覆性的证据出现之前,一切质疑都缺乏明确的指向。

小片:2008年4月,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一块厚重的石板出现在沉井式地宫层层夯实的土层下面。根据佛塔的一般建制,地宫内通常藏有石函,石函内依次套装有铁函、银椁、金棺和水晶瓶,水晶瓶内藏有贵重法物。因此,石板刚一露面,考古人员马上联想到,它很有可能就是法物石函的盖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7月16日凌晨,当重达250公斤的石板被成功起吊后,第二块已经破损的石板暴露在众人面前。

嘉宾:现在我们弄清楚了,它这个石函上面是两层盖板,它是底下有个底座,然后四块石板,下面都是榫铆结构,插在里头,四块石板插上去以后,上面盖两层石板,这样组成的这个石函。后来我们把两层石函的盖板起掉上来以后,四块,侧面四块版竖在那,中间满满的一片铁锈色,全是铜钱。撒满了铜钱。

小片:一眼六米多深的沉井,一口两米多高、拥有双层盖板的石函,一大片锈迹斑斑的铜钱——几乎是在一夜间,大报恩寺考古发掘的第一次高潮蓦然出现。后来,在对铜钱进行除锈处理后,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铜钱不是唐代的“开元通宝”便是宋代的“皇宋通宝”,唯独没有原来估计的明代“永乐通宝”。然而,由于铜钱锈蚀得很厉害,当天的挖掘现场没有人发现这一点,考古人员能够判断的是:铜钱下面很有可能藏有铁函。

嘉宾:后来我们就着重要把铁函请上来,先要解决把外面四个石函、那四块板起吊上来。

现在是18号凌晨的两点半钟,那么我身后的这个石板呢就是在地宫内拖住这个铁函的四块石板之一。

嘉宾:在这个起吊四块板的过程当中,北面的一块板,出现了碑文。

主持人:它的那个文字的那一面是朝里的还是朝外的。

嘉宾:朝里,朝里贴着铁函,当时这个石碑这个,就那个碑文出来以后,我们那时候知道了这个地宫是金陵长干寺的地宫。

主持人:这给你们又是一个惊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陈雪婷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