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正史记载中,满族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病逝于23岁。而在民间,则一直盛传着另一种说法:清世祖这时并没有死,这位多情皇帝只是因为失去心爱的皇妃,痛不欲生,抛下皇位,去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传说中,他的儿子康熙后来多次拜谒五台山,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生父。其实,不论这些传说真假与否,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五台山这个佛教圣地,在崇信佛教的清朝统治者眼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里是位居众菩萨之首的文殊菩萨说法演教的道场,更因为这里有着几乎与佛教传入中国一样久远的历史。诸多因缘际会,五台山不仅成为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帝王垂青之所。
山西省境内的五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环抱组成,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亿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纪时,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也形成了海拔3058米的华北第一高峰——北台叶斗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其毗邻文明中心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五台山逐渐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印记,造就出它高人一等的文化地位。
五台山佛缘多位皇帝亲临
主持人:肖老师你好。
肖先生:你好。
主持人:我发现其它几大菩萨道场,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亲自去过,只有五台山文殊道场历史上是有多位皇帝亲自来过的,是吧?有多少位皇帝来过儿?
肖先生:大约是有9位皇帝来过18次,所以我简称叫“918”。
主持人:尤其到了清朝的时候,好像康熙五上五台山,乾隆六上,嘉庆也都来过,顺治甚至说有可能就在这里出家,是吧。
肖先生:那是传说,在这个地方出家。跟五台山的因缘都很深,当然它历朝历代的皇帝来五台山,有各自的因缘和侧重点,清代皇帝是认为满语里头这个文殊的发音,满族的发言,就几乎等同于文殊的发音。
主持人:曼殊师利。
肖先生:所以他们认为文殊菩萨就是他们这个民族的,或者这个国家的,保护神,所以文殊菩萨,这个文殊信仰就得到了特别的彰显。这是一个原因,当然另外一个从政治层面来看,它要发挥这个民族团结,就是汉、藏、满、蒙,宗教团结,民族团结,它利用文殊信仰形成一个纽带,然后来团结各民族,的确这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关于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当和尚的传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康熙来五台山寻父,看到一个身穿旧纳衣的老和尚正气定神闲地扫地,就上前询问:“请问师父,您上下怎么称呼?”老和尚淡淡地抬起头,回答了两个字:“八叉”。康熙心中虽然感觉这个法号有些奇怪,但一时也没多想,就往后院走去。到后院时,他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发现“八叉”,上头一个“八”,下头一个“叉”,不正是个“父”字吗?康熙立即回头,可是那“八叉”和尚早已不见了踪影。
清朝的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由于他们经常驾临五台山,所以这里与其他佛教名山圣地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寺庙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着和尚,而黄庙里住的是喇嘛。五台山上的寺庙,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经过长年的毁损和重修,现存有100余座。很多的寺庙中,都留有与皇帝相关的印迹,尤以喜好游山玩水的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遗存最多,在黄庙中的首庙菩萨顶,就立有一通乾隆皇帝的御碑。
这块碑是乾隆51年,乾隆皇帝75岁的时候,第五次来到五台山,然后立的这块碑,这块碑呢,这边刻的是乾隆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写的一首诗,我们看看这首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我们知道,满族的名字是满族,“满殊”,它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用的文殊的这个名字,作了自己民族的族名,所以他下面特意注明了,文殊,梵经本称曼殊师利,汉藏经内亦或书之,“曼殊谐音即满族”,就是实际上曼殊就是满族,就是满族的意思,那么“今卫藏呈进丹书均称曼殊师利大皇帝。竺兰宝号与我朝国号相符。”就是文殊,曼殊师利这个宝号,和满清这个国家的国号是完全相符的,所以他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祥瑞,一个征兆,所以“亿万年无量福祚也。”就是它这个国家,因为有这样一个和文殊这个宝号相符这么一个贞符,所以它会有亿万年的无量福祚也。
五台山上,到处都流传着历代帝王与这座名山的传说故事,就连佛教最早来到这里,相传也与一位皇帝有关。时间上溯到公元67年,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刘庄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带着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回到国都洛阳。他们以白马驮经,将佛教正式引入中国。第二年,著名的白马寺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
同年,两位西域高僧来到了当时还叫作“清凉山”的五台山。他们一眼相中了这片宝地,想要在此修建寺庙。然而当时的清凉山被道教所占,两人的愿望无法实现,只得奏知汉明帝。在皇帝的主持下,两位高僧与道教徒约期斗法。斗法的内容是焚烧经书,以别真伪。也许真有菩萨保佑,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而佛经却“烈火不烧”。不久之后,由汉明帝亲自参与命名的“大孚灵鹫寺”就在五台山落成了。千年之后的今天,它有了另外一个名字。
编辑:
冷足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