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钱伟长与科技界的拨乱反正
2009年09月14日 10:4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2002年,黄昆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人民币。

朱邦芬:他当时他就反对把他报上去,但科学院后来就一定要他,要报他上去,所以他的材料我是参与了整理的,很多他的一些,对他的学术评价,对他的一些论文的引用我都去查了。他的材料,他自己根本不看,就所有的,他后来只是就是说,你们把我报就报,他不反对,但他也不参与,就是这样,答辩什么都是别人去答辩。

黄昆(固体物理学家、原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尊敬的江总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感谢党和国家授予我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谢江总书记亲自为王选同志和我颁奖。

朱邦芬:他觉得钱多对他讲是负担,钱多了以后,晚上睡觉睡不着,老要想,我这么多钱,我要做出什么来,怎么来交被账,他把450万科研经费捐到半导体所,让他们来处理,半导体所后来就决定成立一个黄昆基金,专门用来奖励半导体物理跟固体物理里面研究做得好的人。

黄昆:我不是个业余的科学家,我是个职业的科学家,我首先就是觉得我,我挣了这份工资,我就应该做这份工资应该对你提出的要求。

陈娓兮: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去九华山庄玩,庆祝黄先生的80寿辰,我们北大的一拨老师跟他一块去玩了一天,黄先生说了,这是我最近这几十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因为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嘛,然后就是很随便,有说有聊的,有玩的,他那时候已经得病了。

解说:陈娓兮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黄昆在那次生日聚会上开心的样子,那是最后一次师生团聚。

朱邦芬:他的病最后确诊是在1999年的国庆的时候。

解说:2005年的5月,黄昆因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黄昆病逝,时年86岁。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这幢简陋的宿舍楼里,曾经生活着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就是黄昆。

钱伟长,中科院院士、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国盟中央名誉主席,上海大学校长。

曾子墨:1980年,美国理性力学权威爱林根访问中国,特意到清华大学拜访了钱伟长,他说当年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钱伟长的著作,从而开始了自己在理性力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爱林根说的这部著作,就是钱伟长1942年写的博士论文,这篇文章也被认为是理性力学的开山之作,让28岁的钱伟长跻身世界知名的学者,爱因斯坦说过,是钱伟长解决了一个困扰了他多年的难题。

解说:96岁的钱伟长现在依然是上海大学的校长,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已经很少管理学校的事务,平日里他最常做的是自己和自己下围棋。

1913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父亲兄弟四人都是乡村教师,围棋是他们假期里最重要的活动,年幼的钱伟长热衷于在一旁观战,也负责记录他们的战果,在父亲和叔叔们的影响下,钱伟长初中毕业时就能背诵《二十四史》,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1927年钱伟长考上了苏州高中,因为没有学过外语和物理,对数学也是一知半解,钱伟长是以最后一名的身份,进入这所高中的。开学那天,父亲把钱伟长送到了学校,临别时父亲对他说,“切勿虚掷光阴”。这一次成了父子的诀别,一个月后39岁的钱挚病逝,钱伟长以后只能在叔父的资助下继续学业。

钱穆,钱伟长的四叔,此时还是苏州高中的国文老师,因为只是中学教师,没有受过大学教育,钱穆向报刊投递的文章往往不予发表,他也迫切地希望钱伟长能够成为钱家第一个大学生。1931年夏天,钱伟长一口气参加了五个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都被录取,在钱穆的建议下,钱伟长选择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家、教育家):考清华时,历史拿了100分,我还有个100分,中文拿了100分,出中文题目是杨树达跟陈寅恪出的。两个题目,一个题目对对子,叫孙行者,我一看就是说,他不是反对胡适之,胡适之搞白话文,我没答,我改了,祖冲之。祖冲之,说得好,因为我是押韵的。第二个题目要写一篇文章,叫《梦游清华园记》,我写了一篇赋,450字,我那时候赋能写多好,100分。

解说:此时,清华大学文学院有朱自清、陈寅恪等人,理学院有叶企孙、吴有训等人,教授们组成教授会,共同选出各个院系的院长。三个月前新任校长吴南轩,因为任人唯亲,刚刚被教授会赶出了清华园,尽管没有校长,学校却也秩序井然。1931年9月,钱伟长第一次来到了清华园,当他参加体检时却遇到了麻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