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功臣郭永怀遇空难 焦尸保中国核武数据
2009年08月24日 10:2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李佩:他从来没有跟我谈过他在那边的生活什么的,他自个儿生活因为比较简单,你比如说他每次要出差的时候,他就自个儿就拿一个小的手提箱,装一点喜欢的衣服搁在里头,都不让我给他准备,他就自个儿。

解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更糟糕的是由于缺氧,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郭永怀经常奔波于这里和北京之间,贫乏的高原反应,使得50多岁的他显得特别苍老。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谈庆明:你们知道那个原子弹的外面,是要靠炸药来起爆的,知道吧,没有炸药起爆原子弹起爆不了的,而我们那个炸药我们研究得还比较好的。

解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老郭太累了。

郭永怀猝然离世 影响至今可以感受

邵春贵:爆炸了以后,我们去接他,到西郊机场去接他们,他们都坐一架飞机回来。带好多哈密瓜,叶剑英都去接,元帅们都去接,都到机场去了,下来握手,那都知道爆炸成功了嘛。

李佩:那么这个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老郭回到家里头,王淦昌就说,就请我们全家到他们家去吃饭,是不是也请了彭桓武,还是彭桓武那时候没在北京,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就记得,就是请了我们,好像还请了陈能宽吧,就是我们就到他们家去吃了一顿饭。他们也不提为什么,但是他就是他们都非常高兴,那我想他那天请我们吃饭,为的就是庆祝他们这个原子弹爆炸成功。

解说: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亲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于12月初暂告一段落。4号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表示要回京汇报,他打听到当天晚上兰州将有一架民航飞机飞往北京,就驱车赶往兰州。临行前,同事劝他晚间飞行不安全,明天早上再走,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李佩:本来我知道他是应该是哪一天,就是12月5号的晚上,应该飞机就可以到的,结果到第二天这人还不见,所以当然我就打电话,我就问那个,就那邵春贵。他说昨天晚上不是我去接的,是另外的一个司机,他说所以我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这个他没到,我们在希望他是改期了,可是后来邵春贵他们得到了确实的消息,是那飞机失事。

邵春贵:他死的时候,女儿还没在家,我们到北京电报大楼发电报叫她回来,那时候条件不好。

解说:但最重要的是,郭永怀的猝然离去,对中国国防科技建设而言,其损失直到今天还能感受到。

谈庆明:那说到这些九院的人都要掉眼泪啊,甚至有人就说了,郭先生那时候给我们定了那几个方向,现在还是这几个方向,郭先生定的几个题目,难的题目,现在有的还没解决,还是几个难题目啊。没有太多进步啊,他是看得非常远。

解说:斯人已去40年,冯·卡门学派的兄弟搭档已成往事,作为中科院力学所的缔造者,钱学森、郭永怀一手把冯·卡门学派的学风,带到中国。

谈庆明:那么有一年,郑哲敏先生跟李佩先生去拜年,拜访钱学森,他们回来就告诉我,说钱先生就问他们一个问题,冯·卡门学派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影响,郑先生想了想,影响不大,要有一点影响,我觉得在力学所。我昨天在吃饭的时候还跟郑先生说,我说这些影响,后来力学所也没有了。

解说:人们有理由担心的是,随着郭永怀的离去,钱学森的身退,不断创造了人类航空工程奇迹的冯·卡门学派,在中国是否意味着终结。

毕加索赠毛泽东油画 飞机失事画作被毁

解说:这些灰暗色的中关村科源社区家属楼,曾经是1949年后中关村最早的建筑之一,50年以前,人们都叫它中关村特楼,意思是给特殊科技人才住的小楼。1956年11月,郭永怀、李佩夫妇正式搬到这里,一晃李佩在这里已经住了53年。

李佩:一个王淦昌原来就住在15号楼,还有就是彭桓武,原来也住在我们这院里,就在后面的7号楼,后来在搬走的。

解说:从住进这栋小楼开始,李佩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低调而细心的科学家的夫人,郭永怀的学生至今还记得,那时郭老师包里总会有个苹果,那是师母给郭老师预备的点心。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每天给郭老师包里放苹果的人,曾经在国际民主妇联上,代表中国女性发出了第一个声音。

1945年11月26日,第一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巴黎召开,86个国家的团体会员应邀出席。西南联大刚毕业的李佩,因为出色地组织了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加之一口流利的英语,被选中与当时留学法国的李惠年,还有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第一个毕业生李献敏等几位女性,在巴黎组成了中国妇女代表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