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功臣郭永怀遇空难 焦尸保中国核武数据
2009年08月24日 10:2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郭永怀在美国带学生 曾训哭30多岁博士

解说:郭永怀在美国带博士的时候,学生都怕他,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他曾经把一个三十多岁的高个男博士给训哭了,博士的妻子许多年以后对此都难以理解。这个外表憨厚的中国教授,何以有如此的威力,但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学生心目中,郭所长没有训哭过人,倒是经常有苦口婆心似的告诫,基础要扎实,实验多动手。

俞鸿儒:当时一回来以后,我们当时五个研究生,他说你们四个做实验,这个考虑他是这样考虑,他说中国人不大会做实验,实验也非常重要,是一个薄弱环节。

李家春(中科院力学所院士):这个跟我们说,你们来了首先要学好基础课,比如说学数学很重要,物理很重要,然后流体力学很重要。那么哪些课程,然后而且给你布置的参考书,那么回想到现在为止,这些课程学了以后,对我们一生都是有很大影响。

郭永怀旅美十六年只看过两三个电影

解说:郭永怀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极少参加政治活动。1964年春节,毛泽东接见了部分中国科学家代表,接见现场,科学家们争相和毛泽东握手,郭永怀在人群背后憨笑着,远远地感受着这种氛围。

谈庆明:那是在大跃进1958年的第二年年初,郭先生已经发现了有问题,所以他在1959年年初,在我们大礼堂,在前面那个楼里面做全所一年动员。他当然不是去顶撞党中央的一些布置安排,他仅仅是在力学所的范围里,力学研究所它的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应该怎么做,有的人说要马上就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他说不行,他的观点是接力赛,我们要懂得工程技术,但是我们不做工程技术,我们是接力赛,我们要去研究科学研究里面的规律。

解说:郭永怀生前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载着力学所的每一天工作安排,郭永怀回国后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仅有的一些从美国带回的唱盘,也捐给了广播电台。

俞鸿儒:他所有时间都是这样,在家里吃完饭马上就到这里来,有一次看电影,我也在里面碰到他,他进去看一会就出来,我跟出来,他说他在美国十六年只看了两三个电影。

邵春贵:另外力学所有一个试验厂在怀柔,他也经常去,到那试验厂更苦,吃饭、住条件都不好,他们都没有怨言。我跟他们接触都感到他们对工作上,甚至和老伴去,那时没有假,没有休息日,和老伴一起都是加班,晚上在这工作到十一、二点才回去。

解说:六十年代初,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世界乒乓球比赛,中国队取得傲人的成绩,于是,在国内掀起一股乒乓热。中国科学院为了照顾专家观看这场国际比赛,特地分给郭永怀两张票,让他带着夫人李佩前去观看比赛。结果他们俩仅看了半个小时就退场回家了,后来同事问他原因,他说乒乓给国家争光了,我相信原子弹会争更大的光,就坐不住了,回来想想原子弹问题心里踏实些。

中国发展原子弹 钱学森力荐郭永怀

解说:1959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第二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核工业系统在华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这意味着中国核武盾牌的制造,只能自力更生,美、英两国政府紧绷的神经,开始稍微放松。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走时钱三强很高兴,郭永怀也很开怀,李佩后来才知道,是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两弹一星的功臣元勋里边,好像是23个,是23个吧。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钱学森先生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其他人或者是核武器,或者是导弹,只有郭先生三方面都参加了。

谈庆明(中科力学所研究员):党中央去征求钱学森意见,我们要发展原子弹,你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郭永怀去。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问号,因为郭永怀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也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那么钱先生用了四个字毫不犹豫,实践证明他担当了这四个字,他解决了问题。

郭永怀为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

解说:这是中科院力学所清静的小院,郭永怀的塑像是1989年树立的,当时的一个插曲是竟然找不到一张他个人的正面近照,好在模型师塑像功夫了得,除了嘴唇做了第二次修改外,其余一步到位。学生们说,郭老师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与其他塑像不同的是,郭永怀塑像下安放着两个人的骨灰。

李佩:我不是把郭永怀的骨灰盒给挪到力学所,原来他不是在八宝山的一个四室,也不是什么室里头,有他一个地方,就把那个小牟的骨灰,就搁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已经给他搞了一个塑像,我说就在这个塑像的下面,就给他挖一个穴,就把小牟的也搁在一块,因为小牟也是为着跟着他,所以才牺牲的。

解说: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21年,时间闪回到1960年3月末,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李佩:他没跟我说过他干什么,但是我知道他要干的事情,大概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什么呢?因为钱三强那时候到我们家来了好几趟,来找他,跟他谈。那么他们谈话的时候,一般我都不会在旁边的,我就到里头屋子去,但是我知道钱三强那个时候,已是二机部的副部长,所以我想一定是跟他二机部的工作可能有点关系。

解说:李佩明显感觉到丈夫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经常性的出差,她不知道此时郭永怀承担了更重大的任务,他得不停穿梭在北京与西北高原原子弹试验基地,指导试验,排解难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