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真精神与大情怀
2009年02月27日 11:0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陈晓楠] [林徽因] [我的中国心] [梁思成]

梁思成学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所以我们说梁先生他的功劳是在于,首先用科学的方法,把我们中国古代建筑,把它整理清楚,很清晰地很科学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所以我们说,他是去掉了罩在我们中国古建筑上的尘埃,让我们这一民族瑰宝重现光彩于世界文化之林。

解说:蓟县独乐寺的考察迎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中最具活力的时代。从1932年春天开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成员在中国的北方以及江苏、苏州等地进行了多次成规模的古建考察。他们在每年的春天和夏天去到野外,秋冬两季整理照片和测稿,撰写考察报告。对经过考察、亟待抢救的古建筑,他们制定出相应的保护修葺方案,提交给当地政府和中央古物保护委员会。今天,这些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档案馆里的珍贵照片和实地测稿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梁思成在山西应县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他年轻的助手莫宗江站在塔檐巨大的斗拱下微笑着。他轻松愉快的表情似乎和今天的旅游观光客没有什么不同。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他说他非常佩服,他说他一见这个塔就五体投地,那个塔你想那个木构建筑,这么六七十米高的木构建筑里面一个钉子也没有,全是榫头,他跟我母亲说,他们要做二十个平面图,说完了就在那个(信)上打了一个惊叹号,可见那工作量是非常大,还要做很多的断面图,斗拱啊有三四十种,他要把每一种,就说每一种都要测量,拍照,工作量极大,那个塔是八角的,它有八根铁链就拉在这个塔的八个角上,他就拽着那个铁链子,当时他上去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嘛,他就拉着那个铁链子,他跟莫先生,拉着那个铁链子,想量那个塔刹,铁的塔刹,到底有多高,那个叫做“象轮”了在上面,就在这时候,他说他去的时候,还是他上去的时候是大太阳,结果到了塔顶突然风雨大作,当时他拉着那个铁链的时候,打了一个雷,他说他吓了一跳,差一点就松开手就掉下来。

解说:走过荒郊野外的梁思成,心中难舍这片日见凋零的草木山河。与梁家世交深厚的画家张锐老先生曾经就此言道:思成为人受其父影响至深,一曰好学不倦,二曰赤子之心。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我觉得我父亲当时他看到的,不光是那个建筑物,实际上他是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这个,这个建筑师啊和建筑工人他们的创造力和他的智慧。

梁思成学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那么面对着调查的古建筑都是我们祖宗留下的宝贝了,那时候非常破旧,可以说在风雨飘摇之中,他说他对比他看到的国外一些有名的建筑,他看的一些著名的建筑不但保护得很好,而且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所以他看到我们祖国的贫穷落后了,但是他从来没有鄙视他们,从来没有想离开他们,而这种思想呢,越是到困难的时候,他越表现得很显著。

陈晓楠:从1932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营造学社先后调查了全国137个县市的古建殿堂房舍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中国建筑史》当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实物调查大多是完成于这段时间。而其中,最让梁思成感到骄傲的就是五台山佛光寺的考察发现。

解说:到了1937年,梁思成已经跑遍了几乎整个华北地区,经过考证他发现,眼前所有的木结构建筑都是宋辽以下时期的遗存。日本学者曾经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要想看到真正的唐代建筑,人们只能去日本的奈良。营造学社多年的努力似乎也证实着这样的尴尬现实。然而梁思成相信,在中国某一个偏僻的角落,一定还存有真正的唐代建筑。时间越来越紧迫,预感到日益临近的战争危险,梁思成加紧了野外考察的步伐。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我父亲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爱国心,这一点呢在抗战时期我体会得最深,抗战开始那一年呢就是1937年我八岁,当时我的父母正在山西五台山考察古建筑,那么在考察以前呢,他就把我送到了北戴河去了,跟我姑姑一块度假,所以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我不在北京。

解说:梁思成夫妇习惯在外出考察时给女儿写信,把沿途发生的有趣事情都记在上面。善于绘画的梁思成还经常随意画上几笔,这些图文和漫画成了女儿最幸福的童年记忆。这次考察先乘火车到太原,而后转乘汽车抵达五台县,再从那里骑乘骡轿,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两天,第二天的黄昏,梁思成一行四人抵达豆村。看见矗立在夕阳中的佛光寺,梁思成感到一阵兴奋,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梦想真的就在前方。

佛光寺大殿整饬魁伟,深远的出檐,硕大的斗拱,门窗的形式乃至雕花的柱础,处处显示出晚唐时代的建筑风格。梁思成爬进藻井那黑暗的空间,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梁架结构。这种古制的“叉手”做法只见于唐代的绘画,在此前数年的考察中,他们从未见过实例,这个惊人的发现无疑是国内留有唐代建筑的孤证。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他进去的时候啊,那个尘土你就说上千年的尘土,他说踩上去跟棉花一样,另外那个檩条上是爬满了蝙蝠,他们上去呢,一打手电,一照,拍照那个人,见了灯光蝙蝠就飞起来,非常地臭,这个另外还有很多臭虫,他说木材里有许许多多臭虫,大概是吃这个蝙蝠血的他说,所以他说在每天爬到那个里面去,又要测绘,他说是工作是非常苦,但是他说,他觉得能够(有)这个机缘难得吧,以后恐怕再来一次很不容易了,所以他说他要测绘,一定要测绘得很周到。

解说:细心的林徽因在大殿横梁上发现了“女弟子宁公遇”的墨迹手书,这与殿外石阶前经幢上的刻字完全吻合。石刻上注明: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与大殿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唐代塑像30余尊和一小幅珍贵的唐代壁画,这是除敦煌以外,梁思成所知道的中国本土唯一现存的唐代壁画。1937年7月的五台山佛光寺考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就在梁思成欣喜若狂的时候,在几百公里外的北平,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当梁思成夫妇赶回北平,他们发现家门外的北总部胡同已经有中国士兵在修筑防御工事。在给女儿梁再冰的信中,林徽因这样写到: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1937年7月29日,中国军队弃守北平。梁思成决定举家南迁,走上了长达半年的逃难之路。他们先后在长沙和武汉短暂停留,最后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并在这里重组营造学社,开始了在抗战大后方的艰难生活。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到昆明不久我父亲背的毛病就发作了,当时发作得相当厉害,就是他疼得相当厉害,这个他不能坐,也不能躺,因为坐着也疼是躺着也疼,后来就找了一个帆布床,就是帆布椅子啊是可以跟着他这个身体的,日日夜夜就坐在这个帆布椅子上,这样大概前后有一年的样子,相当痛苦,他没事干哪,他就找一些事情来做,坐在椅子上,这个病痛折磨得他很厉害,他就补袜子,我父亲的手是非常灵巧的,他的图画得很好,他那时候他就开始自己给自己补袜子,用那种织补,用好几种颜色的线来织补,织补的这个袜子都很漂亮的,就干这个,当时我就觉得他的心情还是很平静的。

解说:1940年底,营造学社迁移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历经3年多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终于在这个小村庄定居下来。初到李庄,林徽因旧病复发,梁思成此时还滞留在100多公里外的陪都重庆。

梁思成学生楼庆西:林徽因先生本来就有肺病在东北回到北京的时候在香山疗养过,肺病在当时是一种痨病所谓,没有药可治只有静养,这长期的颠簸复发了。

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当时那个病来势非常凶猛,就发40度的高烧啊,一连发了好几个礼拜不退,每天晚上大汗淋淋当时我大概11岁吧,还也不大会照顾我妈,我父亲还不在,没来,我弟弟还小,这个我外婆年纪太大,所以她就一个人挣扎得很痛苦吧,就那次高烧以后啊,他就再也没有起来了,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当时就从那以后一直是卧床不起,当时我都以为我妈可能要离开我们了,那时候我很害怕。

解说:几乎没有任何药物的治疗,林徽因苦苦支撑着一家老小的生活,在交通闭塞的李庄,她并不知道,此时的梁思成也是处境艰难。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